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陀降生日期(繼誠)

  佛陀降生日期

  

  繼誠

  “八相成道”中的第二相“入胎”,即菩慧菩薩乘六牙白象自兜率天下,從摩耶夫人右脅而入。《大唐大慈恩寺叁藏法師傳》卷叁雲:“上坐部雲:菩薩以咀怛羅頰娑茶月叁十日夜,降神母胎,當此五月十五日。諸部則以此二十叁日,當此五月八日。”上坐部後演化成小乘佛教,即南傳佛教。它認爲佛陀“入胎”于五月的月圓之日。“諸部”即“大衆部”,爲大乘佛教之前身,北傳佛教即此支。漢傳佛教承襲此說,但在月份上提前了一個月,變成四月初八。《過去現在因果經》卷一雲:“爾時菩薩,觀降胎時至,……以四月八日明星出時,降神母胎。于時摩耶夫人,于眠寤之際,見菩薩乘六牙白象騰空而來,從右脅入,影現于外如處琉璃。”

  漢傳佛教中,持此說的還有《佛祖統紀》《釋迦譜》《法苑珠林》等。如《佛祖統紀》卷二雲:“時菩薩乘六牙白象,發兜率宮,放大光明,普照十方,以四月八日,明星出時,降神母胎。”

  不過,也有某些漢傳佛教的經論認爲佛陀是月圓日“入胎”,但不在五月,而在七月。《釋迦如來行迹頌》卷一雲:“周昭者,此震旦姬周王之號也。……《瑞應經》雲,菩薩乘白象,冠日精,發兜率宮,諸天翼從,滿虛空中,作樂散畢,大光普照,降神母胎。……是時夫人眠夢,見人秉象入懷。夢悟自知身重,天獻飲食,自然而至,不複樂于人間之味。此乃周昭王即位二十叁年癸醜七月十五日也。”

  “出胎”即降生,按照經論所言,佛陀于春夏之際誕生于迦毗羅衛國藍毗尼花園之中。《大唐西域記》卷六雲:“箭泉東北行八九十裏,至臘伐尼林,有釋種浴池,澄清皎鏡,雜華彌漫。其北二十四五步,有無憂華樹,今已枯悴,菩薩誕靈之處。”依照南傳佛教的說法,佛陀“出胎”于五月的月四之夜。斯裏蘭卡佛教學者毗耶達西法師在《南傳佛教基本教義》一書中說: “五月的月圓日,印度的樹和花枝繁葉茂,果實滿枝,人、鳥、獸都心情歡暢。這時摩诃摩耶王後已身懷有孕,依照當時的習俗,正從迦毗羅衛城去提婆陀诃城的娘家分娩,當她行至兩城之間的藍毗尼園時,在盛開的娑羅花樹下手扶樹枝稍事休息,生下了一個兒子。”

  《根本說一切有部尼陀那目得迦》卷五也有這樣的記載: “爾時,長者白佛言:我今更設大會。佛言應作。長者白佛:菩薩生時是何月日

  佛告長者:薛舍怯月,日月圓時,是我生日。”古印度曆的第二月稱“薛舍怯月”、“衛塞月”或“維莎月”,相當于陽曆四月至五月。依照南傳佛教的說法,佛陀誕生、證道、涅槃均在此月的月圓口,爲紀念這個具有特殊意義的日子,南傳佛教國家每年要在此日舉行隆重的紀念活動,稱“衛塞節”,俗稱“燈節”,此日各家各戶都要高懸燈籠,高挂佛旗,充滿祥和之氣。衛塞節由來已久,依《大史》所載,公元前2世紀時,斯裏蘭卡即有此節日。1954年,在緬甸仰光召開的“世界佛教徒友誼會”第叁次會議規定此日爲“世界佛陀日”。

  根據淨因法師《南傳佛誕節維莎節》的說法,“五月月圓日不一定就是公曆五月十五日,也不一定就是我國農曆的四月十五日,而是根據當地月亮之圓缺(即蘭卡陰曆)而定。 例如今年(1991)五月月圓日就是公曆五月二十八日”。即月圓日是根據當地曆法而定的,與陽曆的五月十五日不一定對應。

  如前所述,北傳佛教認爲佛陀誕生在農曆四月初八。此日月尚未圓,所以《太子瑞應本起經》等經中只說“明星”出現。該經卷一雲:“白夫人懷妊,天爲獻飲食,自然日至,夫人得而享之,不知所從來,不複飨王廚,以爲苦且辛。到四月八日夜明星出時,化從右脅生墮地,即行七步,舉右手住而言:“天上天下,唯我爲尊。叁界皆苦,何可樂者?”四月初八因此而成爲我國信衆紀念佛陀的重要節日。

  

  摘自《燃燈》2013年第1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