叁十五佛簡介
王玲秀
叁十五佛是石窟中較常見的佛教畫塑題材之—。最早將這一信仰內容介紹到中國的是敦煌菩薩竺法護,所譯《佛說決定毗尼經》中列出叁十五佛名號爲:
釋迦牟尼佛 金剛不壞佛 寶光佛 龍尊王佛 精進軍佛 精進喜佛 寶火佛 寶月光佛 現無愚佛 寶月佛 無垢佛 離垢佛 勇施佛 清淨佛 清淨施佛 婆留邪佛 水天佛 堅德佛 旃檀功德佛 無量掬光佛 光德佛 無憂德佛 那羅延佛 功德華佛 蓮華光遊戲神通佛 財功德佛 德念佛 善名稱功德佛 紅炎幢王佛 善遊步功德佛 鬥戰勝佛 善遊步佛 周匝莊嚴功德佛 寶華遊步佛 寶蓮華善住娑羅樹王佛
至唐時,叁藏法師菩提流支繼譯《大寶積經》,卷90《優波離舍》中介紹,釋迦牟尼在舍衛國祗樹給孤獨園的法會上講:“若諸菩薩成就五無間罪,犯波羅夷,或犯僧殘戒,犯塔犯僧及犯余罪,菩薩應當于叁十五佛前晝夜獨處殷重忏悔,應自稱雲我某甲,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之後在佛名前加敬語“南無”二字,至心稱念叁十五佛名號,頂禮叁十五佛; 並稱行此禮忏法,依靠叁十五佛願力加持和自己的菩提心,可消除罪障,增進福資利益,此經中的叁十五佛名號同于竺法護譯本。
唐朝密教興起後,開元叁大士之一的不空又譯出《佛說叁十五佛名禮忏文》,佛名與前述兩經略有不同,爲:
釋迦牟尼佛 金剛堅固能摧佛 寶焰佛 龍自在王佛 勤勇軍佛 勘勇喜佛 寶火佛 寶月光佛 不空見佛 寶月佛 無垢佛 離垢佛 勇施佛 淨行佛 梵施佛 水王佛 水天佛 賢吉祥佛 無量威德佛 旃檀吉祥佛 光吉祥佛 無憂吉祥佛 那羅延吉祥佛 花吉祥佛 蓮花光遊戲神通佛 財吉祥佛 念吉祥佛 善稱名號吉祥佛 帝幢幡王佛 鬥戰勝佛 勇健吉祥佛 男健進佛 普遍照曜莊嚴吉祥佛 寶蓮花遊步佛 寶蓮花妙住山王佛
還載:“此叁十五佛名並忏悔法:出《烏波離所問經》,能淨業障重罪,現生所求禅定解脫及諸地位皆能滿足。五天竺國修行大乘人,常于六時禮忏不阙,功德廣多,文煩不能盡錄。”可見,叁十五佛是行者修道過程中禮忏淨罪的重要法門對像。我國石窟中較早出現的叁十五佛題材,可見于河南安陽靈泉寺大住聖窟內隋代時期明確題名的叁十五佛以及北響堂山第7窟窟口一石柱上相同題名的叁十五佛刻文,佛名均出自《佛說決定毗尼經》。賀世哲先生在《敦煌圖像研究》一書中將此題材列爲千佛圖像研究的範疇。
藏傳佛教興起後,許多教派中的密乘行者,欲藉修持密法,快速地成就圓滿菩提,因而更加重視叁十五佛忏罪的積資淨罪功力。阿底峽、無垢光尊者、宗喀巴等上師均殷勤精進地修持叁十五佛禮忏法。《宗喀巴大師應化因緣集》中記載,宗喀巴在閉關專修時,在一塊石板上以大禮拜禮叁十五佛,以致手足俱裂,在石板上留下手腳膜拜的凹痕和頭額的印紋。
宗喀巴傳記中還介紹說,大師禮拜叁十五佛時,常感叁十五佛現身加持。然而他每次所見的叁十五佛均沒有頭部。宗喀巴甚覺奇怪,便就此事祈問本尊文殊。本尊開示說:因你稱念的佛號不全,意念佛的功德不圓滿,所以無法見到諸佛圓滿相。以後你必須在佛號前面加誦“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如此方能見到圓滿全身佛相。大師自此後修忏時,均遵照本尊所教如法念誦,果然每次都可看到叁十五佛的圓滿佛相,尊尊光明相好,莊嚴無比,于是依此造《叁十五佛現觀法》,創修觀儀軌。此後格魯派弟子在作叁十五佛禮忏時,均要在佛名前加上佛的十大名號。後來有畫師要繪叁十五佛像,但不知請佛身色、手印如何,便求教于大師。大師作啓請後,境界中頓現叁十五佛身像,當即按照所見景象,吩咐畫師們如何畫作。
由上可知,我國早期石窟中出現的叁十五佛並沒有明確的身相特征,僅憑題名來判斷各自的身份。後通過宗喀巴的親證弘揚,叁十五佛才有了鮮明具體、各自有別的身相特征,此觀修之法也得以更加殊勝圓滿和發揚光大。
摘自《敦煌研究》2013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