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者言教 第七課(五)爲何說一切衆生本具佛性
【所謂秘密,指無始以來,一切衆生心之實相——真如,雖本自具足,但爲客塵迷亂所轉之諸有情】
《二觀察續》中曰:“諸有情即佛。”我等大恩根本上師喇嘛仁波切在《速得成就上師瑜伽》之中亦曰:“一切有情本來佛。”也就是說,一切有情衆生本具有如來藏叁身無別之功德,這種功德不能呈現的原因,就是爲客塵迷亂所遮止。所謂客塵,小乘稱爲我執和法執,唯識宗稱爲八識,中觀稱爲二障或四障,密宗稱爲俱生無明和遍計無明。
一切衆生本具的功德,如同藍色的天空;遮止本來面目不能呈現的二種無明,如同烏雲。藍色的天空被烏雲遮止的時候,我們看不見藍天,並不是說藍色的天空到別處去了,而是被烏雲遮止了。我們修行的真正目的,就是爲了消盡如烏雲般的一切汙點。汙點何時消盡,藍色的天空何時呈現,而不需要到何處去尋找,因爲它本來具有。
如同此理,我們本具有的佛性,被貪嗔癡一切煩惱遮止,當貪嗔癡煩惱消盡的時候,當下就是西方極樂世界。誠如大成就者吉珍紮華江措所言:“無論身在何處,皆爲清淨刹土;無論見到何人,都是吾之本尊。”這種境界是他自己意念造作的嗎?是刻意將地處觀爲西方極樂世界嗎?當然不是。貪嗔癡煩惱消盡的時候,西方極樂世界即在眼前。
在座的很多人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我現前還沒有赤裸心的本性,說一切衆生皆具佛性,都是書本上的講解,是否還有其他依據,能說明衆生是具有佛性的?”要知道,心的本性是叁身無別之境界,它必然具備一切功德,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出離心、菩提心和信心。細致觀待,即便煩惱多麼沈重的有情衆生,他也會在無意中間斷性地産生慈悲心、信心等一系列功德,這充分說明衆生本自具有這樣的功德。若不具有的話,憑空呈現一個慈悲心是不可能的。這些道理在很多密法中都講得很細致。
了解這些道理我們就會知道,修行中我們不需要刻意尋找功德,只要在煩惱上痛下功夫,隨著煩惱的減少,功德定會增上。反之,如果我們的功德沒有增上,無論我們做了多少努力,可能對迅速成辦解脫,都沒有多大的意義。這時候需要做的,是細致觀待自己的修行,糾正偏差。所以這些道理對實修具有切實的指導意義,應該深入理解、反複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