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聖者言教 第七課(十一)淨觀乃密宗之關要

  聖者言教 第七課(十一)淨觀乃密宗之關要  

  【彼之發心須依淨觀。】

  密宗發心必須依止淨觀。淨觀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意念造作之淨觀,一種是證悟實相見解後呈現的真實淨觀。

  我們在講解密宗期間講過,無上竅訣大圓滿總分爲方便教授與真實教授。這種分類並不是一種教條,大圓滿必須分爲這兩種,而是應不同根機而樹立的兩種方便道。對于次第根機者而言,必須次第成辦解脫,也就是必須依靠意識來成辦智慧,在戲論中成辦無戲論之見解。這時,我們該如何依淨觀發心呢?當然要在起心動念中淨觀,地處爲西方極樂世界,導師爲阿彌陀佛,一切眷屬爲男女菩薩,時間爲超越叁時的第四大平等時,法爲無爲法、大乘法門。

  在這樣淨觀的時候,我們首先要知道,淨觀不是把本不清淨的觀爲清淨,而是一切本來清淨,由于衆生無明業障遮止之故,無法現量呈現本具有的一切清淨之相。雖然在修行過程中只能依靠起心動念,但總的來說,所做的一切和原始本具有的功德是一如的。懂得這些道理非常非常重要。

  很多修行者內心常有這樣的疑問,顯宗也講解如來藏本具有的功德,在行道過程中,也是依靠戲論成辦無戲論之見解,最終得到的果實也是圓滿佛果,顯密之差異到底在何處呢?

  因法相乘在對治外境之上,沒有認識到一切外境都是清淨之相,因此依靠無分微塵和無時分刹那,了知一切萬物的本體都是空性,顯現即爲虛幻,在虛幻中做修行。密法則直接承許顯現即爲清淨刹土西方極樂世界,在顯現中包容虛幻。這就是在調伏外境上,上下不同的特點,也就是淨觀與虛幻之間的差異。從中可以看出,密法遵循原始本具有的功德如理造行,而顯宗則繞了一個彎。所以,雖然方便教授也是依靠起心動念成辦見解,但成辦解脫的時間比顯宗要短得多。

  上面從方便教授的立場講解了顯密之差異,突顯了淨觀的重要性,真實教授就更不用談了,它本身就是一種淨觀。這時候不需要依靠意識,一切顯現即爲清淨之相。

  聽聞這個法的所有修行者,真的需要在上師瑜伽導修方面多下一些功夫,當你的見解慢慢有所進展的時候,對這方面的認識可能會更清楚一些,這樣才能體現密宗的特色。講解這些的目的,還是告誡我們,要在實修和淨觀上多下一些功夫。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