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禅之後,是否只能吃素,不能吃葷?印度原始時代的佛教徒乃至出家人, 過的是沿門托缽,人家供養什麼就接受什麼, 沒有選擇、挑剔,只要不是特爲某些托缽者而殺, 縱然魚肉等也不拒絕,爲的是一律平等、廣結善緣。 吃素,則是大乘佛教的特色, 是爲慈悲一切有情衆生的緣故。 大乘《梵網經菩薩戒本》中,輕垢戒第叁條說: 「一切肉不得食。斷大慈悲性種子,一切衆生見而舍去…」 《楞伽經》卷四中說:「一切衆生從本已來, 展轉因緣常爲六親,以親想故,不應食肉。」 中國的佛教,從東漢開始,直到梁武帝時, 所有的僧侶弟子,均未斷除肉食。 直到梁武帝舍道信佛,極力主張素食, 從他本人開始,並勸一切僧俗佛子,皆斷肉食。 自此,中國的佛教素食主義,便形成風尚了。 而就學習禅修而言, 禅的修行方法,原則上不出乎 調飲食、調睡眠、調身、調息和調心等五要素, 這是因爲,心情安定與否 和我們的飲食、睡眠、身體、呼吸都有密切的關聯, 如果調整得很好,心情自然愉快平穩。 之後便可以用真正禅修的方法,達到調心的目的。 因此,在禅修過程中,飲食七八分飽, 不可吃容易發火、起瞋、生淫欲的食物。 《楞嚴經》說︰葷菜生食生瞋,熟食助淫。 所謂「葷菜」,是指具有惡臭味的蔬類, 例如︰大蒜、蔥、韭菜、小蒜等。 在比丘戒律裏面則定︰吃了葷菜要單獨住, 或者距離他人數步以外,並位于他人下風而坐。 這主要是爲了不擾亂大衆,所以,不得食葷。 所謂「腥」就是指肉食。 辣椒、胡椒、五香、八角、香椿、茴香、桂皮等 都算是香料,不算葷菜,不在戒律所限。 因此,以增長慈悲心、調飲食之心吃素, 是利人利己的行爲。 學習禅修者,能吃素是最好, 如果有困難,則可以盡量少吃葷。 ---參考自:聖嚴法師《學佛群疑》p. 29、《正信的佛教》p. 37、《律製生活》p. 169、《禅鑰》 p. 56、《動靜皆自在》p. 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