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要禅修?禅修的目的是?
禅宗修行的目的,在于智慧的開發,稱爲「明心見性」。衆生的心,有自我的意識、自我的立場和自我的觀點,便不能客觀,所以是黑暗的。明心──即從煩惱心變成智慧心;就是脫離自我中心以後所顯露的智慧,即是真心。
見性──即真心顯現後,才能見到不動的、不變的、人人本具、衆生皆有的佛性。
而要脫離自我中心,要先能認識自我。
因此,法鼓山介紹的禅修觀念是從:
認識自我、肯定自我、提升自我、到消融自我以「有」爲入手方便,以「無」爲禅修方向,以努力修行的過程爲永久的目標。
1.認識自我---認識自我是自我肯定的第一步。很多人往往拚命強調自己的優點,希望讓大家都知道、受到社會的肯定和贊美。
但一個人如果要靠他人的贊譽來肯定自己,那就表示他其實並不了解自己,更不用說肯定自己。
了解自己除了知道自己的優缺點,也包括清楚知道自己究竟擁有多少資源;即使了解得很透徹,也還要打個折扣,因爲你所能擁有的,不一定能夠支配、運用。明白這層限製,才是真正認識了自己。
一個人一旦知道自己的不足,一定會謙虛,雖然他對自己的能力打折扣,但並不等于自卑、沒有信心。而是不自誇,確實知道自己能夠做到什麼程度。
2.肯定自我肯定自我就是不由別人來肯定自己的成功或光榮、評斷自己的失敗或恥辱,而是從自己的內心觀照做起。
3.成長自我知道自己有所不足,就會努力成長自己;犯了錯就認錯,然後努力修正自己的偏差;能改正自己的缺點,就是成長。知道自己是不足的、是有缺點的,就永遠有進步的機會,有成長的可能。如果你是一個經常反觀自心的人,會很容易注意到自己的問題,有哪些不應該做的你做了,或者應該做的你還沒有做。透過這些自省,你對自己會愈來愈清楚;如又能逐漸的改善自己的缺失,就會對自我愈來愈肯定,愈來愈能夠指揮自己、掌握自己,這時候,自我的信心就建立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