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智海法師智悲答疑(修學篇)▪P2

  ..續本文上一頁緣乘、菩薩乘的佛法都是圓融的。每一步都是整體的、圓融的安立在次第過程當中的。

  我在講因果明鏡論時還遇到一個問題,平時說,佛法都是平等的。那麼,我們在講業果關系時,我們在說事物門時,說到每一個法門它針對不同的根基。那麼,在這種差別當中怎麼理解佛法的平等性呢?其實,空性和顯現都是不矛盾的。一切顯現都體現空性,一切空性都呈現于顯現。

  我們講《法華經》時,講到會叁歸一。叁乘佛法是從名言上來安立的,旋安立旋掃除。名言上存在,但是真實過程當中,沒有叁乘的界限,哪怕一乘法也只是名言安立。當你打破這種種概念,就一切都圓融了。佛的整體目標就是教導我們成佛。只不過我們現在根基還不相應,佛陀就安立了人天乘接引我們,最終,都是接引我們畢竟成佛。所以,叁乘佛法是一乘的,不是叁乘,而且一乘也要回歸到最真實的佛法。

  比如一個人,單獨的頭是你呢,還是腳是你呢?我們一般人都知道,人是一個整體,我們要從整體上認知。如果割裂了,就找不到完整的自我。

  還有,古詩裏也講到,“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于君指上聽?”

  心實際上很奇妙,當我們的心與一個不和諧的見解融合在一起時,不和諧的見解不是你的心,但是能夠控製你的心。真是心量小嗎?其實,是狹隘見解局限住了你的心。所以,要轉變的,正是你的狹隘見解。

  3、請問師父,我執是很難破的,人的潛意識裏我是很強大的,如何一步一步地破我執?有具體的方法嗎?請師父慈悲開示。

  人我空性修法,就是具體方法。我執爲什麼難破?就是因爲我們多生累劫熏習,力量才堅固。于是我們要認識我執不是從無始劫以來就那麼堅固,而是逐漸培養的。所以,我們對空性的培養,也要日積月累。天長地久地修持,就能對治我執了。破除我執也不是很難,就是不間斷,一門深入,一心深入。人我空性越強,我執越弱,此消彼長。

  4、人有利鈍,怎麼分別呢?難道一聽就信的人就是善根深厚嗎?

  能夠信的就有善根!

  見說就能信守奉行的就是利根機的,懷疑了半天都不能夠實行的就是鈍根基的。立鈍從此而看,信心、智慧、能力是否具足。

  只要自己有不歡喜的心,歡喜的法喜之心,心態才相應。不管是不是修過,都要歡喜。二一個,你一聽,是否能實行。聽了就能懂的,也是利根;聽了半天也不懂的,鈍根。粗略來講是這樣的。

  只要自己有不歡喜的心,就不相應。歡喜的法喜之心,心態才相應。不管是不是修過,都要歡喜。二一個,你一聽,是否能實行。聽了就能懂的,也是利根;聽了半天也不懂的,鈍根。粗略來講是這樣的。

  5、請師父再次開示“修學叁種慢”。

  叁種慢,一是我們一切修行靠自己,這個是業慢,就是一切修行靠自己,對我們自己修行要有信心,不要老是依賴別人,要以自己爲友,樹立堅強信心!

  我們一定能對治煩惱,要有這種自信,在對治煩惱跟前要樹立信心,如果我們對治煩惱喪失信心,兩軍相逢勇者勝,還沒有打仗,我們信心先敗。

  叁種慢的體相:

  業慢:“我不需要依賴任何人幫助,我要獨自完成此事”,這樣的心態即是業慢。

  功能慢:對于“成辦自他二利”不但沒有怯弱,而且自信有能力成辦的心態,稱爲功能慢。

  煩惱慢:自信“任何煩惱生起,我都能勝伏它,而不讓它戰勝我”的勇悍心態,稱爲煩惱慢。

  佛法不從外來,我們不增不減、不垢不淨的本心是存在的,這種本心就是如來藏就是佛性,諸法都在如來藏含藏中,如果我們能覺知如來藏,就發現一切都不從外來。學佛就是開發真心本心。

  不要依妄心而活,輪回無始無終,妄想從何而來,沒有地方開始,也沒有終結,本來是我們自己一場夢。所以,我們從借假修真方面,能夠幫助我們修起叁種慢心。

  隨著修行能力慢慢增加,虛妄慢慢就顯出虛妄性,夢慢慢醒來。當你的心與正法相應,你會發現,煩惱跑到哪裏去了?所以,我們一定要樹立這叁種自信!

  這叁個方面的信心能生起來,你學佛的信心就生起了。

  6、“與煩惱鬥時,一須善防避煩惱來傷自心,”煩惱本自心生,如何能防避呢?請師父開示。

  煩惱是我們自心造成的,它當然能傷害我們。如果,你起一個不好的心態,你能體會它對自己的影響。比如,你恨一個人,你看看嗔恨的心理對我們自己是一種什麼狀態

  心裏一是心裏不平一是著急上火,當然傷害自己。也許,你恨的人你根本沒有傷害到,但是,首先傷害到我們自己。所以,煩惱是最容易體驗的。

  因果關系,也許有的當下能夠體驗,有的異熟果,也許不能當下體驗。

  煩惱對自己身心的作用我們能當下體驗,學佛,往往在于這種個體體驗。

  在學習過程當中,很提倡這種個體體驗。光信沒有智慧還是不行。最初要有信心,有了信心還要努力讓我們的智慧生起來。

  最初的階段信心很重要,有了信心智慧很重要。智慧怎麼産生的呢?往往從我們的個體體驗當中成長起來。

  緣著佛所說的因果去體驗嗔恨心,發現,所言不虛!嗔心是我們自己起來的,我們原來以爲是別人讓我們起來的,是別人讓我難受。

  學習佛法以後,體會嗔心的生起,發現,不必生起!只要我們有自覺性自控性,就會發現,原來,是可以不生嗔心的。

  當別人冒犯我們的時候,我們能不計較不執著,嗔恨心就能控製。

  學習佛法以後,學會一點點覺悟,發現嗔恨心能夠控製。我們不想讓它生起就能不生起。當它生起,能發現,最能傷害的是自己。

  當你對佛法體驗得越多,就會越佩服釋迦牟尼佛,發現他講得如此真實!爲什麼我就覺察不到這些真理呢?佛的恩德不可思議!

  我們總是陷在無明之中,做不了自己的主!學佛體驗這些方法之後,發現,我們能夠做主!

  這些方法不是只聽佛說,要關注生活,回歸現實。拿法來對比自己身口意叁業,以及我們任何一個行爲對自己的影響。

  人人都有覺悟之心,你不用,就是無明主宰;覺悟的生活就能自己做主。

  我們要利用自覺來防備煩惱,明了煩惱生起、增長的過程,在明了的過程當中,你隨時隨地都能刹車!這就能夠有效防備煩惱傷害自心。這要從修行來,最初修行從戒律來,你能守持一條戒律,就能防止一種煩惱生起。

  如果自己的覺悟之心不夠,守戒是最好的防備煩惱傷害自心的方法。守持戒律猶如長城,保護我們。

  在持戒過程當中,也要培養覺悟之心開發智慧,隨著覺悟之心智慧逐步生起,煩惱逐步不能傷害我們。我們還有忍辱等等方法,能夠對治煩惱。

  你要看人家的錯處不足,就很容易讓自己不高興。我們如果把這種心態轉變,我們欣賞別人,嗔恨心等等不良心態就不容易起來。

  所以,對治煩惱傷害自心方法很多,最主要是聽經聞法培養覺性開發。

  7、請問法師;沒學佛時總不順心。困難重重,障礙多,人說學佛後會解決問題,但我學佛幾年還障礙多,心裏不順心,不愉快,請問師父,我到底該怎樣好?

  這個問題出現在什麼地方呢?沒有掌握學佛首先就是需要皈依。佛法僧叁寶在我們心裏面有多少影響?皈依之後,我們要隨時隨念叁寶功德。皈依的利益不是要以後産生,而是我們當下皈依當下改變。我們沒有掌握皈依的方法。

  皈依之後,佛法僧是我們唯一皈依處。佛陀與我們沒有絲毫距離,叁寶與我們沒有絲毫距離。所以我們的心隨念叁寶時,叁寶就映現在我們身心世界,隨時加持我們。

  我們把身心世界置于佛法僧叁寶光明攝受,當下身心世界就發生感應。當你祈禱佛法僧叁寶降臨于你的身心世界,就如同甘露灌頂!你有沒有這種虔誠,能不能得到這種加持呢?佛法僧叁寶並不離自心。我們與佛法僧叁寶産生距離,關鍵在于我們自己的迷亂心、散亂心。我們把不虔誠變得虔誠,不懇切變得懇切,立馬就能變得相應。困難重重,就顯現我們以往業障很多。

  方法:一是認識到困難不僅僅是困難,它就是我們自心的顯現,就是我們過去業的顯現。于是我們能在困難與業顯現之中,當下認識我們的錯誤很多。

  于是我們今天,就能把心安住在皈依、祈禱、如理如法地起心動念當中。隨念叁寶最主要的是隨行于佛法,起心動念不違越于法,而我們今天發心皈依叁寶,就是要明了自心的力量。于是過去造業是以自我爲根本,今天我們學佛是以救度衆生爲根本。

  困難還很多,表明我們內心還沒有得法。我們的心不能隨著業障走,而要隨著法走。要把心安住在善法當中,如果你能這樣,雖然還有困難,但是,你就能不隨業障走,而且,不再見愛起貪見厭起嗔。而能夠從業因果觀念,來安忍這些困難。

  從業因果中脫離,一是忏悔,二是反省。如果不忏悔,往昔的業,猶如大江奔湧,無法扭轉。所以,這一切方法都是善巧安心方便。如果你能掌握方法,就能轉變心境。

  不安然忍受,就是再造新業,會苦上加苦。所以,我們面對業,安然接受,不要隨著以往的是非美醜愛恨來虛妄分別。

  春有百花秋有月,一切都是自心顯現、遊戲,如果你能看清楚這點,就能超越。苦是我們自己造成的,今天我們能解脫,就是要認識自心,自心能造苦,當然也就能出苦!

  當你能認識自心,高不高興啊?當然高興!認識到不如意是從惡業中來,今天就可以積聚足夠資糧,改變心與外境!

  遇到不如意,我們就能反省,我們皈依、學法、忏悔業障、積累資糧都還不具足,這有一個過程,我們要去努力。理論上馬上可以轉變,但是落實到個體修行上,改變一個習慣心態,是多麼艱難。

  不是說一學佛,不愉快馬上就沒有了。要馬上覺察自己的心情,關鍵是我們自己的心理反應態勢,我們究竟希望自己高興還是不高興…

《智海法師智悲答疑(修學篇)》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