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智海法师智悲答疑(修学篇)▪P2

  ..续本文上一页缘乘、菩萨乘的佛法都是圆融的。每一步都是整体的、圆融的安立在次第过程当中的。

  我在讲因果明镜论时还遇到一个问题,平时说,佛法都是平等的。那么,我们在讲业果关系时,我们在说事物门时,说到每一个法门它针对不同的根基。那么,在这种差别当中怎么理解佛法的平等性呢?其实,空性和显现都是不矛盾的。一切显现都体现空性,一切空性都呈现于显现。

  我们讲《法华经》时,讲到会三归一。三乘佛法是从名言上来安立的,旋安立旋扫除。名言上存在,但是真实过程当中,没有三乘的界限,哪怕一乘法也只是名言安立。当你打破这种种概念,就一切都圆融了。佛的整体目标就是教导我们成佛。只不过我们现在根基还不相应,佛陀就安立了人天乘接引我们,最终,都是接引我们毕竟成佛。所以,三乘佛法是一乘的,不是三乘,而且一乘也要回归到最真实的佛法。

  比如一个人,单独的头是你呢,还是脚是你呢?我们一般人都知道,人是一个整体,我们要从整体上认知。如果割裂了,就找不到完整的自我。

  还有,古诗里也讲到,“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心实际上很奇妙,当我们的心与一个不和谐的见解融合在一起时,不和谐的见解不是你的心,但是能够控制你的心。真是心量小吗?其实,是狭隘见解局限住了你的心。所以,要转变的,正是你的狭隘见解。

  3、请问师父,我执是很难破的,人的潜意识里我是很强大的,如何一步一步地破我执?有具体的方法吗?请师父慈悲开示。

  人我空性修法,就是具体方法。我执为什么难破?就是因为我们多生累劫熏习,力量才坚固。于是我们要认识我执不是从无始劫以来就那么坚固,而是逐渐培养的。所以,我们对空性的培养,也要日积月累。天长地久地修持,就能对治我执了。破除我执也不是很难,就是不间断,一门深入,一心深入。人我空性越强,我执越弱,此消彼长。

  4、人有利钝,怎么分别呢?难道一听就信的人就是善根深厚吗?

  能够信的就有善根!

  见说就能信守奉行的就是利根机的,怀疑了半天都不能够实行的就是钝根基的。立钝从此而看,信心、智慧、能力是否具足。

  只要自己有不欢喜的心,欢喜的法喜之心,心态才相应。不管是不是修过,都要欢喜。二一个,你一听,是否能实行。听了就能懂的,也是利根;听了半天也不懂的,钝根。粗略来讲是这样的。

  只要自己有不欢喜的心,就不相应。欢喜的法喜之心,心态才相应。不管是不是修过,都要欢喜。二一个,你一听,是否能实行。听了就能懂的,也是利根;听了半天也不懂的,钝根。粗略来讲是这样的。

  5、请师父再次开示“修学三种慢”。

  三种慢,一是我们一切修行靠自己,这个是业慢,就是一切修行靠自己,对我们自己修行要有信心,不要老是依赖别人,要以自己为友,树立坚强信心!

  我们一定能对治烦恼,要有这种自信,在对治烦恼跟前要树立信心,如果我们对治烦恼丧失信心,两军相逢勇者胜,还没有打仗,我们信心先败。

  三种慢的体相:

  业慢:“我不需要依赖任何人帮助,我要独自完成此事”,这样的心态即是业慢。

  功能慢:对于“成办自他二利”不但没有怯弱,而且自信有能力成办的心态,称为功能慢。

  烦恼慢:自信“任何烦恼生起,我都能胜伏它,而不让它战胜我”的勇悍心态,称为烦恼慢。

  佛法不从外来,我们不增不减、不垢不净的本心是存在的,这种本心就是如来藏就是佛性,诸法都在如来藏含藏中,如果我们能觉知如来藏,就发现一切都不从外来。学佛就是开发真心本心。

  不要依妄心而活,轮回无始无终,妄想从何而来,没有地方开始,也没有终结,本来是我们自己一场梦。所以,我们从借假修真方面,能够帮助我们修起三种慢心。

  随着修行能力慢慢增加,虚妄慢慢就显出虚妄性,梦慢慢醒来。当你的心与正法相应,你会发现,烦恼跑到哪里去了?所以,我们一定要树立这三种自信!

  这三个方面的信心能生起来,你学佛的信心就生起了。

  6、“与烦恼斗时,一须善防避烦恼来伤自心,”烦恼本自心生,如何能防避呢?请师父开示。

  烦恼是我们自心造成的,它当然能伤害我们。如果,你起一个不好的心态,你能体会它对自己的影响。比如,你恨一个人,你看看嗔恨的心理对我们自己是一种什么状态

  心里一是心里不平一是着急上火,当然伤害自己。也许,你恨的人你根本没有伤害到,但是,首先伤害到我们自己。所以,烦恼是最容易体验的。

  因果关系,也许有的当下能够体验,有的异熟果,也许不能当下体验。

  烦恼对自己身心的作用我们能当下体验,学佛,往往在于这种个体体验。

  在学习过程当中,很提倡这种个体体验。光信没有智慧还是不行。最初要有信心,有了信心还要努力让我们的智慧生起来。

  最初的阶段信心很重要,有了信心智慧很重要。智慧怎么产生的呢?往往从我们的个体体验当中成长起来。

  缘着佛所说的因果去体验嗔恨心,发现,所言不虚!嗔心是我们自己起来的,我们原来以为是别人让我们起来的,是别人让我难受。

  学习佛法以后,体会嗔心的生起,发现,不必生起!只要我们有自觉性自控性,就会发现,原来,是可以不生嗔心的。

  当别人冒犯我们的时候,我们能不计较不执着,嗔恨心就能控制。

  学习佛法以后,学会一点点觉悟,发现嗔恨心能够控制。我们不想让它生起就能不生起。当它生起,能发现,最能伤害的是自己。

  当你对佛法体验得越多,就会越佩服释迦牟尼佛,发现他讲得如此真实!为什么我就觉察不到这些真理呢?佛的恩德不可思议!

  我们总是陷在无明之中,做不了自己的主!学佛体验这些方法之后,发现,我们能够做主!

  这些方法不是只听佛说,要关注生活,回归现实。拿法来对比自己身口意三业,以及我们任何一个行为对自己的影响。

  人人都有觉悟之心,你不用,就是无明主宰;觉悟的生活就能自己做主。

  我们要利用自觉来防备烦恼,明了烦恼生起、增长的过程,在明了的过程当中,你随时随地都能刹车!这就能够有效防备烦恼伤害自心。这要从修行来,最初修行从戒律来,你能守持一条戒律,就能防止一种烦恼生起。

  如果自己的觉悟之心不够,守戒是最好的防备烦恼伤害自心的方法。守持戒律犹如长城,保护我们。

  在持戒过程当中,也要培养觉悟之心开发智慧,随着觉悟之心智慧逐步生起,烦恼逐步不能伤害我们。我们还有忍辱等等方法,能够对治烦恼。

  你要看人家的错处不足,就很容易让自己不高兴。我们如果把这种心态转变,我们欣赏别人,嗔恨心等等不良心态就不容易起来。

  所以,对治烦恼伤害自心方法很多,最主要是听经闻法培养觉性开发。

  7、请问法师;没学佛时总不顺心。困难重重,障碍多,人说学佛后会解决问题,但我学佛几年还障碍多,心里不顺心,不愉快,请问师父,我到底该怎样好?

  这个问题出现在什么地方呢?没有掌握学佛首先就是需要皈依。佛法僧三宝在我们心里面有多少影响?皈依之后,我们要随时随念三宝功德。皈依的利益不是要以后产生,而是我们当下皈依当下改变。我们没有掌握皈依的方法。

  皈依之后,佛法僧是我们唯一皈依处。佛陀与我们没有丝毫距离,三宝与我们没有丝毫距离。所以我们的心随念三宝时,三宝就映现在我们身心世界,随时加持我们。

  我们把身心世界置于佛法僧三宝光明摄受,当下身心世界就发生感应。当你祈祷佛法僧三宝降临于你的身心世界,就如同甘露灌顶!你有没有这种虔诚,能不能得到这种加持呢?佛法僧三宝并不离自心。我们与佛法僧三宝产生距离,关键在于我们自己的迷乱心、散乱心。我们把不虔诚变得虔诚,不恳切变得恳切,立马就能变得相应。困难重重,就显现我们以往业障很多。

  方法:一是认识到困难不仅仅是困难,它就是我们自心的显现,就是我们过去业的显现。于是我们能在困难与业显现之中,当下认识我们的错误很多。

  于是我们今天,就能把心安住在皈依、祈祷、如理如法地起心动念当中。随念三宝最主要的是随行于佛法,起心动念不违越于法,而我们今天发心皈依三宝,就是要明了自心的力量。于是过去造业是以自我为根本,今天我们学佛是以救度众生为根本。

  困难还很多,表明我们内心还没有得法。我们的心不能随着业障走,而要随着法走。要把心安住在善法当中,如果你能这样,虽然还有困难,但是,你就能不随业障走,而且,不再见爱起贪见厌起嗔。而能够从业因果观念,来安忍这些困难。

  从业因果中脱离,一是忏悔,二是反省。如果不忏悔,往昔的业,犹如大江奔涌,无法扭转。所以,这一切方法都是善巧安心方便。如果你能掌握方法,就能转变心境。

  不安然忍受,就是再造新业,会苦上加苦。所以,我们面对业,安然接受,不要随着以往的是非美丑爱恨来虚妄分别。

  春有百花秋有月,一切都是自心显现、游戏,如果你能看清楚这点,就能超越。苦是我们自己造成的,今天我们能解脱,就是要认识自心,自心能造苦,当然也就能出苦!

  当你能认识自心,高不高兴啊?当然高兴!认识到不如意是从恶业中来,今天就可以积聚足够资粮,改变心与外境!

  遇到不如意,我们就能反省,我们皈依、学法、忏悔业障、积累资粮都还不具足,这有一个过程,我们要去努力。理论上马上可以转变,但是落实到个体修行上,改变一个习惯心态,是多么艰难。

  不是说一学佛,不愉快马上就没有了。要马上觉察自己的心情,关键是我们自己的心理反应态势,我们究竟希望自己高兴还是不高兴…

《智海法师智悲答疑(修学篇)》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