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智海法師智悲答疑(修學篇)▪P6

  ..續本文上一頁,六道衆生是不真實的。

  而覺醒之後,有智慧,能夠覺悟到法性,認識法性之後,法性遠離人我相、文字相,這就是有智慧的醒覺,超脫一切文字相,就是覺後空空無大千啊,就是回歸于法性。不能回歸法性,就是生存于世間相狀中,流落于六道。

  42、對于以前做的錯事和罪過,不敢在師父面前忏悔,要怎麼辦?在佛前忏悔可以嗎?請師父慈悲開示。

  如果你實在在師父面前不敢忏悔,就在佛菩薩面前忏悔,如果這樣也不敢,就在自己面前忏悔。不敢,就是因爲我們還有執著,一旦能夠放下面子,就能更好地對治我執。能夠猛烈對治我執,一切罪過都能對治。

  能夠敢于面對錯誤的人,就是真實地面對錯誤了。

  43、請問師父,在家學佛,幫助師父修建寺院,引人皈依叁寶,參加寺院法會,這也算實修嗎?會得什麼利益啊?

  當然,修建寺院,引人皈依叁寶,參加寺院法會,可以說是護法,也算實修。但是,真正的實修,是針對我們的錯誤來修正它。比如,我們明了因果之後,我們把因果觀念引用到日常生活中,這就是在實修。做這些能夠得到什麼利益呢?比如修建寺廟,寺廟是叁寶住持的地方,進了寺廟,大家恭敬禮拜,聽聞佛法,改正錯誤,所以寺院功能很大。我們幫助修建,就是幫助大家得到這些利益。將來,大家得到的福慧資糧,對于我們自己得到相應的福慧資糧,也有很大幫助。改正錯誤、把法義融入我們生命,這些都算是實修。這些實修,能夠幫助我們得到增上生的利益,也能幫助我們得到決定勝的利益。

  44、爲什麼顯宗中像弘一大師一樣大成就者,若未接觸藏密,卻不懂密法,都是佛所說法,應都在法性大海中,爲什麼會這樣呢?

  個人有個人的因緣,學習時不是一開始就啥都圓滿。如果你有機緣遇上更深妙的法,那恭喜你。別人沒有遇上密法,也許也有因緣,人家從顯宗去修學,也能成就,個人自有自己的因緣。

  45、洞宗明安禅師的高足平侍者,習氣不好,心性也不好,禅師也已經知道他未來的遭遇。爲什麼能預計,卻不能在當下就教化他呢?請師父慈悲開示。

  我們怎麼知道明安禅師沒有引導呢?禅師一定會平等教化弟子,希望他們都能好好改變習氣毛病。師父雖然都平等引導了,但是有的人能夠依師教導,有的人卻是依照自己的見解,不是依照佛法見解來修行,改變自然就要小一些。

  作爲師父,明安禅師對于侍者一定是盡到教導之責的。就是明安禅師圓寂之後,平侍者想要掘毀塔廟,寺裏的耆舊也是在勸誡他的。只是他連勸誡也不聽,而是執著于自己習氣毛病,與佛法不相應。

  46、請問師父是境隨心轉還是心隨境轉?

  看個人自己的能力了,自己要有能力,就是境隨心轉了;如果自己的心沒有力量,心就隨環境所轉了。

  47、請問法師何爲貪?

  不如理不如法的欲望名爲貪,是一種染汙心,是一種煩惱。把貪解脫了,去除了我們所貪的執著了,就是一種清淨心。

  48、“無常”是從時間的角度來看待實相。“無我”則是從空間的角度來看待實相。請問師父,這句話該怎麼領悟呢?

  這是行部說法。時間一定是從空間的變化角度來看的,時間與空間不是截然分開的,時空是緊密結合的,往往不能分開。

  時間、空間都是無常的,無有自性。無我,因爲每一個東西的存在都是因緣條件存在的,你離不開我,我離不開你,物質之間相互關聯,沒有獨立存在的東西,你影響我,我影響你,從每一個具象東西的存在,和周邊東西都息息相關,表面上看有一種空間,但是,它也是有條件的,無自性的,無我的。這樣,對于實相在時空上的體現,就能稍許相應。

  49、請問師父舍利是什麼?

  舍利,平常一點說,就是圓寂火化之後所留下的,都稱爲舍利,一個是法身舍利,一個是色身舍利。一個人修行之後留在世間的東西都可以稱之爲舍利,比如圓寂了,火化留下的骨灰、頭發、身分——骨頭,都可以稱爲舍利。

  但是,有一種特別的說法,舍利就叫做堅固子——以自己修行戒定慧的功德力,而顯現出不同尋常的東西,爲世間所不能粉碎,它的堅固超異于世間東西,這些是由功德力成就的,就稱爲堅固子。

  舍利,我們習慣于說平常的說法,就是他在應化過後留下來的這種東西,都叫舍利。又有法身舍利和色身舍利的區分。法身舍利就是他所講的佛法,所留下的著作,乃至所教給我們的修行方法,都是法身舍利。色身舍利就是圓寂後留下的東西,或是堅固子。

  50、學佛爲什麼要禁五辛,五辛是指什麼?那些醬、醋、麻油是五辛嗎?

  五辛是指辛辣的東西。一般我們所說叫五葷。辛是辛,葷是葷。葷是什麼呢?蔥、蒜、韭菜,這些就屬于五葷。原則上,五葷翻譯到中國就對應不上,有些東西中國沒有。傳統上,有的說法,蔥、蒜、韭菜、獨頭蒜、洋蔥、火蔥,芫荽都算,就是有特別的臭味的。

  這些東西爲什麼要禁呢?比如生吃會吃嗔恨心,熟吃會生淫欲心。我們修學佛法是要對治淫欲心,淫欲心不除,生死難出。所以,一定要戒葷辛的東西。還有是嗔恨心要對治,這個時間,需要禁戒葷辛。葷辛東西還很多,煙草、大麻、鴉片,反正增長我們惡業的東西,都要戒除。沒有相關記載說醬、醋、麻油是五辛。

  51、跳出叁界外,不在五行中是什麼意思呢?請師父慈悲開示。

  叁界就是欲界、色界、無色界。

  欲界衆生貪欲不斷,追求財色名食睡等現前的、暫時的快樂,還有因此而追求後世快樂的,這個不同。

  色界衆生,看到欲望給我們帶來的痛苦,能夠超離欲望,能夠把不如理不如法的欲望解決。于是在四禅八定中進入色界,欲望之心就對治掉了,沒有粗猛的欲望之想了,但是他有非常細致的定心,能夠住于四禅八定當中,這個叫色界衆生。

  無色界衆生,往往住于四無色定當中。

  跳出叁界外,就是要超出叁界一切苦難,金木水火土叫五行,五行相生相克相乘相侮,你製約我,我製約你,在叁界當中就是這樣。叁界當中所有的存在,古時就用五行來界定它的本性。五行相生相克相乘相侮,看看你的深刻變化啊,哪一種變化更大。在佛法上,把五行歸納爲四大,叫地水火風,其實也是一樣的。所以說,要受製于五行,就是叁界當中的狀態,就跳不出叁界。只有不受製于五行,跳出生克乘侮,就可以自由自在了,那往往就是指能跳出生死輪回,一旦跳出生死輪回,就能自由自在于萬法。世間上的一切深刻變化就把他製約不了了,因爲他有智慧,有充分的善業。

  52、阿羅漢已經跳出叁界了,在哪裏安住呢?請師父慈悲開示。

  出了叁界當然有安住的地方,比如,諸佛安住在法性中,安住在自己法身刹土當中。阿羅漢也是這樣,安住在自己所應該安住的境界當中。比如,他有定力,或者說安住在自己的寂滅淨土當中,這也是超出我們叁界衆生想像的。就像我們衆生,有什麼業力,就會生活在我們業力變現當中。

  阿羅漢有他自己的國土,菩薩與諸佛都有自己的國土,安住于自己修行的境界裏面,這些境界顯現,自然有他安住的處所。他斷掉見思煩惱,能夠安住于淨土當中,一般,阿羅漢安住于自己的方便有余淨土中。

  53、怎麼樣能開天眼看到凡人看不到的東西?請師父慈悲開示。

  要好好修學智慧,五眼六通都是從智慧中來。如果不求智慧專求開天眼,有時候看到一些東西,你根本不能接受。萬般神通皆下品,唯有智慧好好修。智慧開了,不愁天眼不開。

  54、龍王是哪個道上的,我看見一位出家師父在領著居士念龍王經,我不明白,請師父慈悲開示。

  龍王是畜生道上的。祈禱龍王可以祈禱風調雨順。  

  

《智海法師智悲答疑(修學篇)》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