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15▪P2

  ..續本文上一頁示現爲這種身來講經說法。

  你是應該以比丘、比丘尼這個出家的身份來得度的,觀世音菩薩他就化現爲出家修行者的形象來跟我們說法。你應該在家學佛的這種身份得度的,觀世音菩薩就現在家的居士身來跟我們說法。 也化現爲佛家修行者的形象來,爲衆生說法。

  比如,在南北朝時期有志公禅師和達摩禅師,這個都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當年,梁武帝對志公禅師非常恭敬、非常禮遇,曾經叫一位畫家爲這個禅師畫像,給志公禅師畫像。這個志公禅師現出十一面觀世音菩薩像,妙相莊嚴,時而非常慈祥、時而又顯現非常威嚴,各種各樣的一種像狀,十一面觀世音菩薩像,這個畫師無處下手,沒有辦法畫。這個志公禅師都說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他就有這個力量。還有一位陳居士他們全家都侍奉志公禅師,而這個志公禅師顯現真形,他就是光明晃耀的觀世音菩薩。這些都是觀世音菩薩應化于比丘僧,應化爲這些出家人是身份來講經說法。這種他隨時隨地都會出現。

  什麼叫比丘?什麼叫比丘尼?大家知道嗎?我們現在出家了,受比丘、比丘尼戒,他就成爲比丘、比丘尼了。這是身份上的一種認同,從他的意義上來說,那就有幾種意思,你看出家人剃其須發、毀棄形好、應請法服,把頭發剃掉了毀棄形好。世間上人你看男男女女弄兩個頭發在頭上一頂,早上起來在梳妝臺前弄一個小時、兩個小時還下不來。今天要弄這樣個花樣、明天要弄那麼一個花樣來裝飾打扮自己,是不是。出家人幹脆把這個叁千煩惱絲剃的幹幹淨淨,沒有那麼的多問題去整。成天盤個頭發、盤過去、盤過來。多少時間都放在這個盤頭發上去了,你修行的時間還有多少。所以說把你這叁千煩惱絲給你割掉了。光頭、早上起來一摸,完事,簡不簡單,這叫毀棄形好。沒有那麼多的功夫去做。男男女女你看,今天要梳偏偏頭,明天要梳什麼頭,今天要打個莫斯,明天要搞個什麼玩意,光是每年在頭發上花的時間那就不少。這裏不好看把這裏頭發理下來蓋住,哦,莊嚴點。像這些,這個臭皮囊不管怎麼整,都是一個臭皮囊,都是不太好看的,你說你美容,你那些各種花樣整起來,你再打扮有觀世音菩薩莊嚴嗎?有佛莊嚴嗎?要莊嚴不僅僅是從外在去美容,而是要從內心來美容,對不對。我們要修戒定慧,要開智慧、要多修善、要與人方便、要利益衆生。讓你起慈悲心這就是美容的效果,你說你吃那樣、吃這樣,摸那樣、摸這樣,不一定能夠美容。要能夠修道德、修戒定慧、內心一善了他自然而然就美了,你看修善的越來越像菩薩,越來越想觀世音菩薩,莊不莊嚴?莊嚴(大衆),恩、這是從內心裏面美,知道吧。這叫毀棄形好。不要執著于這個臭皮囊的這東西,太執著這種臭皮囊了,他就是我們自己的障礙。

  《寶性論》他就這樣說,執身;要執著我們自己的身體,他就只能夠成小身不能夠成大身,小身是什麼?臭皮囊,但是你執著這種小身體、肉身體、就把我們大身體,大身是什麼?法身。把法身弄沒了,你要看不破肉身,法身就成就不了。你要執著這種虛妄心,就把我們自己真心失掉了。身心兩個方面一種執著都能夠影響我們自己修行,這就是我們現在非常現實的一種環境。每個人對這個臭皮囊執著的不得了,每個人對這個虛妄心都執著的不得了,偏偏執取小身失去法身。執著了虛妄心就失去了真如藏心,學佛的就是要以肉身來換法身,把這個虛妄分別心轉化成如理分別心,以如理分別心進一步來證無分別心,以無分別心來成就大智慧真如藏心,這樣子才能夠成就,所以說我們不能夠毀棄形好的話,每一天就只是在表相做功夫。塗脂抹粉、打莫斯、整這樣、那樣,結果自己的法身慧命開顯不出來,一口氣不來的時候,頭發掉了,掉在地下拿給狗吃掉了,摸過去莫過來這種皮膚他也爛掉了,發脹、發黑、發紫了,你吃各種各樣雞肉、豬肉、狗肉成就你一身悶肉,到最後還是化成亂泥巴,你保養過去、保養過來的身體,一口氣不來,十天、二十天就只剩下一具骷髅了,你說有什麼用呢?對不對。要看的穿,看得穿以後自然而然對他表象的美醜也就不太去計較了。專心一意的毀棄形好,應法服故。什麼叫法服?出家人的服裝,方袍圓領穿上多莊嚴。世間上各種各樣的衣服,一件衣服要花上幾萬塊錢,一件衣服花上幾千塊錢,其實又有什麼用呢。穿在身上自己內心裏驕傲的不得了,哎喲,我這件衣服幾萬塊錢喲,走在哪裏坐也怕坐、拎也怕拎,人群一擠自己著急的不得了,不要擠把衣服給我擠壞了,你看看,這些是不是障礙呀,這些都是障礙。

  在生活上,出家人原則上是以乞食過活。什麼乞食?就是到處去乞討,這個不容易啊。要把這種面子放下來,要去乞討過活,哎,這個不好,這個傷面子。今天叫你去討口要飯你敢不敢呀,很多人就放不下這種面子。遠來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那就是到了中午要吃飯的時間,比喻說九點鍾、十點鍾,就帶著出家人就到城市裏面化緣去了,那些有信心的居士他就把要吃的飯就給他准備好了。就像這個經裏面所說的,衣服、飲食、臥具、醫藥,在家人四事供養。出家人就只管修道,也不拿錢的、不沾錢的,也不自己去開夥的,就整糧食吃、不自己去整糧食吃的,乞食過活。這樣子的話他沒有那些很多煩惱,哪裏來那麼多煩惱,是不是。每天要整飯、吃這樣、吃那樣,因爲這個飲食、衣服、臥具、要産生多少的毛病,産生多少的煩惱。古時候的出家人就更簡單,日中一食、樹下一坐、少欲知足。樹下他就可以遮風避雨,日中一食乞討過活,其他的時間全部用來修道,所以說當初成就的多。今天爲什麼成就的少呢?原因就是在吃食上花的時間太多,在穿的時候花的時間太多,在間房子搞旅遊,這個裏面花的精力花的太多,搞接待、高應酬、沒有空。你說我們怎麼樣去修學、怎麼樣去證道、怎樣去斷煩惱,今天我們自己給自己找了很多煩惱,自己給自己整出很多問題。還是要體會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那種乞食的精神,日中一食的精神、少欲知足的精神、頭陀行的精神,這樣子的話要少很多世間上的功夫。乞食一個方面能夠打破自己貢高我慢,二一個方面能夠給衆生種福田。難道說你不依靠衆生了,你不依靠衆生你的修行不回相給衆生,這就很艱難了。光是這種乞討、乞食給衆生種福田,用你的戒定慧來成就衆生,跟衆生接善緣,他有這樣的一種心。那你說我不靠人,這世間上你說你能獨立自主嗎?還是生問題。人與人都是相幫相助的,你離不開我、我離不開你、人人爲我、我爲人人,都是一體。這個面子思想實際上就是一個我執,貢高我慢驕傲自大就是一種我執,要把這種我執破除,才于學佛相適應。如果說不這種我執破除,那就與我們出家人身份不相應,所以說乞食過活他就這樣。

  但這個乞食過活到我們中國來好像沒有實行起來,今天還只聽說東北有一大悲禅寺、大悲寺,大悲寺那些僧人到現在人家還在乞食,每年都出去行腳乞食,整個寺廟也不接受金銀的供養,不拿錢的。居士要供養的話,你就用衣服、飲食、臥具、醫藥,你拿這些東西去供養,不要拿錢去供養,他現在這個寺廟還這樣哦,大家很贊歎。這就給我們今天的世界敲醒一擊警鍾啊,我們也時代變化了、物質變優越了,世間上要我們搞旅遊了,我們要去管文物了,要住下來房子要住的很精美,飲食要吃的很高級,是不是。包括社會福利,這樣保險、那樣保險,我們也要保險。整過去、整過來,我們徹底就是整成一個剃了光頭的在家人,還是出家人嗎?沒有學法、沒有修行、沒有守戒、沒有講經說法、沒有度化衆生,表面上我們就是一個出家人的形象。但是我們做了多少出家人的事情呢?在這個裏面我們出家師父要好好反省、反省。雖然說在中國這種乞食沒有得以普遍實行,但是在觀堂裏面他也有相似的內容。比喻說這個吃飯不能夠允許出家人、私自跑到廚房裏面自己去舀飯吃,不允許的。要下殿了以後,大家念著佛號進入觀堂坐好了,坐好了要有行堂師給你添飯,這就相當于乞食了,給添好了才准你吃,不能夠讓你自己去添來吃,自己去添來吃那就是不如法的,要有行堂師給你行堂,給了你然後你念供養咒,給所有十方衆生、善男信女回向了以後,我們才能用齋,這個飯就吃的很如法,也能夠把這些吃飯的功德回向給衆生,以此我們自己也能夠長養善心。所以這種乞食在今天哪怕沒有得以普遍的實行,但是在觀堂裏面過堂,這個裏面他有相似的內容。要叫你出去,世間上的人覺得你這個出家天天出來,人家顧忌不信仰的他就覺得你打他的閑叉,你乞食乞不到你也煩惱,于是善男信女把這些你所乞食的糧食給你送到寺廟來,專門請一個廚師做好了,然後你在這觀堂裏面一坐,跟你行堂你再吃飯,這個就相當于乞食。你看看,在飲食上這樣講究、這樣如理如法,那我們今天出家人懂不懂這種?要懂了,你就好好過堂,不要自己去整飲食、不要自己去廚房裏面舀著吃。這種時候大家就如理如法,也相當于長養我們自己的善根,也能夠回向給衆生,這叫乞食。

  第二種含義是不魔,什麼叫不魔?這個比丘、比丘尼登叁壇大戒的時候,受戒的時候,他要誓願破一切惡、誓願修一切善、誓願度一切衆生,把這個沙彌戒、比丘戒、菩薩戒、叁壇大戒一起受戒了,他正在登叁壇大、登壇戒受戒的時候,這些天龍八部、護法諸神,就把這個受戒,今天莫莫人、在莫莫地方,登叁壇大戒、法菩薩心了,就遍告一世天下。由于這些;那些魔鬼一聽到你受戒,這麼多人登壇發心受戒、他就害怕了,這叫不魔。就讓魔感到害怕,魔爲什麼害怕你受戒?懂不懂這種道理?不懂(大衆)。不懂;我們講一講,這個魔他就不修善業,光是起障礙。所以說天人,天魔他很厲害,他經常要跟那些天衆打架。他有天福、沒有天德他享受不了,經常要去爭。這個善惡交戰的時候,善的力量強,那麼這種惡的力量就沒有了,就把他消滅了。惡的力量強,這個善的力量就把善壓下去了。這個天和魔經常打仗,爲啥?天人是講究修善法,他有天福又有天德。那些魔鬼他有天福沒有天德,沒有這種品德,所以說兩個人就經常爭站,你爭過去、我爭過來。如果說這個世間上行善積德的人多了,將來投生天上的人也比較多,天人的隊伍他的力量就增加了,如果說他的力量增加了,那些魔就很害怕。爲啥?打不贏了嘛。如果這個世間上不修善的人多了,那些魔的力量他就增強了,那魔的力量增強,天神就打不贏。所以說這個魔衆一聽說這些人都發心變好了,都發心來修行了、都發心來持戒了,所以說這個魔就很恐懼,哎喲,我的魔子魔孫越來越少了,將來打不贏那些天神了。你說他恐不恐懼?他就恐懼。所以說出家人能夠登叁壇大戒,受戒讓魔恐懼,原因在哪裏?原因在你的發心、在你的持戒、在你的斷惡修善度衆生,這個能夠讓魔害怕。但是如果說我們不發心受戒,或者說受了戒不好好的學戒、持戒,你說那個魔害怕你嗎?根本就不害怕你。爲啥?因爲你沒有真正學好、沒有真正發心、沒有真正持戒。他說這些人我當初還很恐懼,結果他骨子裏面還是壞人一個,不行善、不積德、不發菩提心、不斷惡,這樣子我不用害怕他了,他是一個假的出家人了,只是一個形象一種的出家人,不害怕他了。你說你能夠讓魔恐懼嗎?所以說當你破戒的時候、犯戒的時候,這也有這些護法龍神,他也在遍告一世天下,這個娑婆世界中華人民共和國、四川省、遂甯市、廣德寺有誰誰犯戒了,他就給你普而告知,免費給你做宣傳,一宣傳的時候,你看我們犯了戒以後,說不清道不明,就那些莫名其妙的人來毀謗我們,造謠汙蔑、是是非非,什麼東西都加聚我們身上了,是不是這樣的。不犯戒的時候沒有這些情形,一犯戒的時候這些情形就來了,你還疑神疑鬼,我犯戒誰知道,就只有你知道,你不說人家怎麼知道呢?肯定是你這個家夥搞的鬼。結果對方很冤枉,他說我雖然知道你犯戒,我一點都沒說呀,但是沒說人家已經知道了。爲什麼呢?冥冥當中有鬼神在監督我們,舉頭叁尺有神明在,這個人間的人不說,人家能夠包庇你,但是鬼神不留情,神明不留情,隨時隨地你變好了,他也在給你做宣傳,你變壞了他也在給你宣傳。所以說你不要疑神疑鬼,我們自己犯了戒了自然而然能感得這些報應,鬼神給你宣傳,他要一宣傳的時候,那些護法神遠離你去了,你犯了這條戒,這條戒的護法神遠離你而去了,那些魔鬼就不害怕你。所以說我們今天要做一個真正的出家人,真正的能夠長養這些善根,那我們要好好的發心、好好的持戒,如果不好好的發心、不好好的持戒,這些魔鬼根本不怕我們。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15》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