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16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智海法師宣講)16

  第叁種意思什麼?殺賊。什麼賊?不是在外面去殺賊,拿槍打仗不是那樣,幹啥,要拿上法的武器,要把我們內心的煩惱賊要殺掉。如果說你能夠破煩惱賊的話,這些出家人那也是表面上的出家人、形式上的出家人,我們比丘、比丘尼要認知比丘、比丘尼叁重含義。一是乞食、破除貢高我慢,任何時候沒有你驕傲的本錢,哪裏有什麼驕傲的本錢,你說你長的乖你就可以驕傲一下,你說你能夠講經說法,你就能夠貢高我慢一下,你說你有錢,你說你能夠當一個家,當一個方丈你就比別人厲害啊。不一定,真正的出家人這些都是外在形式,要立足在什麼地方?立足在乞食對治煩惱,發心改正錯誤,要斷除惡法,勤修善法,要立足這樣的叁重含義當中,這個才是一個真實的比丘。如果不然的話我們今天倒是跑來出家了,這些比丘的意義、比丘尼的這種含義一點都不明了,怎麼樣才能夠做一個合格的出家人,我們不知道,這對于我們來說那就是非常欠缺,所以說觀世音菩薩看著我們應以比丘、比丘尼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就化現爲比丘、比丘尼的身份來跟我們講經說法,比丘應該幹什麼,他教給你。比丘尼應該幹什麼,他教給你。 對不對。什麼叫比丘尼?比丘尼實際上就是女比丘,她是比丘,女性的比丘而已,一樣的,只是性別不同,修法是一樣的。還是要乞食、還是要不魔、還是要殺煩惱賊,這個是我們的根本。出家了不能夠對治自己的煩惱。不能夠改正自己的習氣毛病,還是把在家人的一套帶到寺廟裏面來,這個時間那就沒有真正的出家。所以說出家有那麼幾層含義,一個是身體上出家,剃了光頭了、穿了方袍圓領了,然後我們以表面形式也受了戒,也搭上袈裟了。但是內在的習氣毛病沒改正,這只是一個表面形式,如果說這樣子的話不能夠真正的主持佛法,不能夠真正的弘揚佛法,這就是魔最喜歡的。魔說要破壞佛法,釋迦牟尼佛就跟他說,你沒有辦法破壞我。魔說我有辦法,我有高招。釋迦牟尼佛就問他;你有什麼高招呢?我將來穿你出家人的衣服,現你出家人的形象,但是就不幹你出家人的事情,你看看;這樣我就把你破壞了。釋迦牟尼佛一聽沒招了。這個是最能破壞出家人的,最能破壞佛法。現了出家人的形象。穿了出家人的衣服,但是不幹出家人的事情。獅子身中蟲還吃獅子肉,你說那個獅子多麼厲害,其他的那些猛獸也打不贏它,其他的蟲你也幹不贏它,他

  很有力量。但是他沒有辦法,自己身上的蟲沒有辦法。

  佛教也是這樣的,最大漏洞就在這個地方,所以說我們今天能夠有機緣發心出家的聽了這個好好反省一下,我們是真心發心出家的,我們就應該好好的斷除煩惱、好好的對治這些習氣毛病、好好的改惡從善、好好的發心學法、依戒定慧好好修行,這樣子我們才能夠主持佛法、利益衆生。這一個地方的人才能夠得到福報,如果不然的話大家想求我們這些出家人求福、求慧,我們拿什麼給人家,那就沒有辦法了,是不是,要發心。那麼這些是出家的這些修行人。觀世音菩薩就顯現爲出家人的身份,給我們講出家人應該修什麼法,那就是要依聞思修、依戒定慧、依五分法身好好的修行。要思因果、要發出離心、要發菩提心、這樣來利益衆生。要知道這種色身壽命他是無常的,要發起這樣的警覺心、警惕性、要趕緊好好修行,今天不修行的話、明天不修行、二天不修行、這個人生就這樣荒廢過去了。再把這樣的人生荒廢過了,下一輩子還能不能得到這種人生,那就很艱難了。那麼應該以在家居士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他就能夠化現在家居士的身體來講經說法。在家居士他就包含兩種,一個是優婆塞、優婆夷,優婆塞、優婆夷我們說近事男、近事女,懂得到什麼叫淨士嗎?近就是走近叁寶,親近叁寶。事就是侍奉叁寶,在叁面前做事,然後增加自己的信心、增加自己的善根,受叁皈、受五戒、受八觀齋戒、受居士菩薩戒、還是聽聞佛法。如果你不能出家的話,你以在家居士的身份同樣可以修行佛法。佛法他是無處不在的,哪怕就是以在家人的身份同樣很好修。出家人就是專門把這些精力集中起來聞思,在家人就是不離塵勞而現佛事,能夠根據自己見聞覺知,隨時調整自己的心態、隨時調整自己的發心,那種心扭轉以後,在紅塵裏面修其實也很好,成功說不定還要快些。爲啥?比喻在紅塵裏面要找中作,競爭壓力很大、世間上人與人之間耳語我詐,各種各樣的苦法他比出家人接觸的多。出家人出了家、如果說他忘記了苦法,一般是沒有動力的,不好修行。所以說你不知苦的話他就沒有動力,往往你在家時候他還曉得點苦,出家了不知道路,于是就沒有動力了。你看當居士的時候他還很努力,當了出家人慢慢這些苦沒有了,衣食、事緣都具足,什麼都具足,好像我就很幸福了。所以說這種修沒有動力的修,這種見效不一定快。那麼在家人他就有一個先天的這個長處,什麼長處?各種各樣的煩惱、各種各樣的苦惱、各種各樣的壓力,他能夠經曆很多,對不對。就由于經曆很多苦法,他的學法的動力那就比人更強,這個要智慧,沒有智慧的話,這個苦都把他壓扁了,這苦都讓他很麻木了。所以說要悟性,沒有悟性、沒有智慧,對于這些苦不明了的話,在家人也差不多。你看我們出去看那些人說世間上苦,苦什麼,我很快樂,我今天當一個科長、當一個組長很風光。你看、他不知道苦世俗上的五欲、吃吃喝喝,吃出了多少病,人家說你少吃點,哎、現在有福報爲什麼不吃,人家請我大魚大肉不吃白不吃,吃到最後就變成一個白癡,呵呵。但是他不知道這種因果。在家人雖然有這種苦的機緣,你能夠比出家人更機緣去認識苦,但你要有智慧,沒有智慧的話那海上麻木。所以說這個不在于身份上,你說你出家人沒有苦的因緣,但是他不忘記苦,內心裏面時時都有苦,他的動力照樣很大,對不對。在家人雖然說常常在苦法當中,但是如果說不覺悟,那你還是認識不到苦,還是很麻木、你修行還是很不具足。你心態如果說調整不過來的話,他的影響還很大,一會又是父母親、一會又是孩子、一會又是工作單位了、一會又是交際應酬,有多少時間來聽經聞法、有多少時間來修行。好多時間如果說智慧不具足的話,他偏偏就是一種陷根、偏偏就是一種耽誤。但是觀世音菩薩也不舍棄這些在家人,就是顯現爲男居士、女居士一種身份給我們講經說法,要讓我們認識到自己的長處,我們處在苦海當中很這種動力,隨時隨地要很具足的去認識我們身邊的這些苦法,利用這些苦法來鞭策我們,讓我們發起一種強烈的出離心。雖然我們生活當中有那麼多應酬接待,但是只要你把心態調整過來了,這些並不能障礙你。你原來在應酬接對的時候,是一種煩惱的心態去應酬接對。但是你學了佛法以後,以一種慈悲心去應酬接對,這個時間你的應酬接對他就變成了修佛法了。原來你在工作,你那種工作看成無意義,今天你學了佛以後,工作就是修行,把修行落實在工作當中,時時刻刻自己提起覺照心,專心一意的以這些工作來成就世間、來成就出世間,那你的工作也變成修行了嘛。

  包括我們養兒育女,我們看起來很煩惱、很拖累,但是你把心情變化過來他就是修行,生兒育女就是修行。爲啥?因爲有因緣的人、我幫助他成就了人生,而且我能夠很好的養育他,以佛法來教育他,我生養的這種孩子將來就是佛法的棟梁,你說你是不是修行?成就菩薩嘛、成就法門棟梁嘛。所以說我們這些養兒育女他也是成就諸佛,也是修行,爲什麼不可呢?你在家裏面原來的掃地做飯,非常瑣碎的這些家常、日常生活、日常工作,你覺得太耽誤事,但你把心態一換過來以後他就是修行。比喻說我掃地時候,不僅僅是掃我的家,而是要掃什麼?掃盡整個娑婆世界五濁惡世都要把它掃幹淨,要掃心地,掃地、掃地、掃心地。于是我們就把掃地變成修行了,不要看著是你的家,要把他看成是諸佛之家。我們今天淨化這種地,就是淨化我們自己心地,就是淨化諸佛的國土,他就是修行,對不對。或者說你炒菜、煮飯、好像這個很繁瑣、自己很不願意做,但是你變化一種心態,我炒菜、煮飯都是成就家人,讓他們能夠增長善根。以前我教過你們方法吧,還記不記得?啊,記不記得?記得。你就要跟我說喲,我教的什麼方法?不記得,你跟我說記得,那就說假話騙我,哈哈(大衆笑)。記得你說不出來,你就是搞應酬,順口打哇哇,哈哈,是不是。記得就是記得,不記得我就從說。記不記得?呵呵。教你;

  比喻你洗菜的時候,我把這個水拿來以後,祈請觀世音菩薩念大悲咒,有大悲咒加持它成爲甘露法水,然後你用甘露法水去洗菜,這個菜洗得幹淨嗎?這就洗得幹淨了,洗幹淨之後幹啥呢?讓觀世音菩薩以大慈悲心、以大威神力、大智慧、大光明加持這個菜,這菜它不是一般的菜,而是法加持的菜,讓所有家裏人吃了以後善根增長,能夠皈依叁寶、能夠受持五戒、能夠知道人生無常、能夠發出離心、能夠發菩提心。你看看、你這樣去洗菜,整出來的菜你的家裏面人吃了,沒病、沒痛、消災免難、善根增長,好不好啊?好!(大衆)鼓掌。你說你淘米,你學了佛不能夠用世間上的水去淘米,是吧,要用法水去淘米,用大悲水、用智慧水去淘米,然後把這個米淘出來以後,同樣請菩薩加持,然後你煮出來的飯,家裏人吃了一不一樣,你說,不一樣(大衆),不一樣,自然而然對家裏面的人你不用跟他講什麼,只需要很好的把家務事做好,就慢慢的把這些佛法、人不知鬼不覺的把佛法注入進去,(大衆鼓掌)家裏面的人吃了炒的菜、吃了煮的飯、穿了你洗的衣服、走在你掃的地上,都無時無刻不在佛法的加持之中,那是你對家裏人的一種幫助。 你還厭不厭煩啊?不厭煩(大衆),自然你厭煩了嘛。你在工作上、你的單位上,你是替單位幹活路嗎?不是替單位幹活路…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16》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