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是替誰?是替我們自己,是替衆生、是替成佛。你要是這樣一種心話的,哪裏不是道場呢?哪裏都是道場。
做兒女有兒女的道場、做夫妻有夫妻道場、做父母有父母的道場、跟人做朋友有做朋友的道場、在單位上做職工有做職工的道場,進了寺廟我們都是一如既往,能夠把這種學佛自覺運用到我們自己衣食起居過程當中,應對接物過程當中,完全都能夠運用上去嘛。爲什麼不能夠呢?現在我們今天在家居士麻煩,他沒有這種智慧。他一學佛了,他回去兩夫妻就打架,要知道是我要學佛的話,當初就不跟你結婚了,于是男人回去要離婚,女人回去要離婚,一個家庭裏面鬧的亂糟糟的。一鬧這個兒女就很受苦,你們不鬧離婚的話,我就能夠好好的修學,我這個成績就能夠很好的上去,今天你們一學佛回來就鬧離婚,我這個成績很受影響,我很受傷害,要跟你說呢,你又不聽。家裏面父母很擔心,兒女也很擔心,周圍的人看你也像看怪物。不學佛還好,不學佛你好像一個人,學了佛我看你就像一個神,你已經不是一般人了。哈哈(大衆笑)。你看、一學佛他就做怪,對不對,搞出很多社會性的問題。所以說我們要好好看待自己修學的環境,把這種修學佛法要落實在真實的行動上,不要落實在你那些口裏面的學佛。哎,我今天要念經了,我要念佛了,家務事啥也不做了。學了佛以後越學越貢高我慢,以前還能夠對丈夫恭恭敬敬,學了佛以後我都是叁寶弟子了,我天天做給你吃,你怎麼不做給我吃呢?于是他要當老大。家裏面什麼事情也不做,越變越懶,學佛越學越懶。衣服也不洗了、娃娃也不引了、家裏面什麼家務事也不做了。你說你這個男居士、女居士怎麼學的。所以說這些都非常值得我們自己好好的反省一下,如果說你學佛了受了叁皈依,把這樣的覺悟落實在我們自己行動上,對待周圍的父母、夫妻、兒女,你要把他當一般人對待,把他當什麼看待?當菩薩、當未來佛,這樣去看待他,自然而然我們自己恭敬心就起來嘛。我恭敬你不是恭敬我的丈夫,我是恭敬未來佛,你有如來佛性,將來畢竟成佛。我這個恭敬你的話,慢慢恭敬到位了。丈夫說,她學佛之前是另外一個人,學佛之後怎麼對我這麼好。慢慢的你就感化了嘛,對不對。家裏面的人如果說你學佛以後,把這些學佛落實在你的行動上,而不是嘴皮上,自然而然家裏面的人對你的觀感他就發生變化,越來越佩服你,如果是越來越佩服你的時候,你學佛自然而然就沒有障礙。我經常做說的,家裏面的父親、夫妻、兒女,其實都是菩薩排給你的作業。知道什麼叫作業?老師給你教的道理,要給你布置點作業。
今天佛菩薩教你學佛,自然也要給你布置一些作業,這個作業不是讓在紙上去畫圈圈、去做作業,而是在現實生活過程當中爲人處世當中去做作業。能不能在父母之前交一個圓滿的答案呢?做一個孝順的兒女呢?不僅僅是物質上的孝順,而且是精神上的孝順,不僅僅是給父母提供衣食錢財,還要給他提供什麼?信仰、善法,你這個兒女那就孝順到家了。夫妻之間,不是世間上的夫妻,而是要讓你在夫妻之間的愛,培養什麼?培養慈悲心,一個人你都慈悲不了,那麼你對其他人能發生慈悲嗎?那就很艱難嘛,是不是。家裏面自己丈夫能夠不損傷他嗎?如果說你連丈夫愛人你都要損傷她,外面的人你還不損傷嗎?自然而然你就要損傷,自己生兒育女有一個寶貝疙瘩,你都不能管好,不能養好,面對無量無邊的衆生父母,我們還能養好嗎?那就很艱難。所以說只要把這些心態調整過來以後,你在家學佛一樣的,哪裏不是學佛呢?關鍵是把這種學佛的心態要調整過來,心態不一樣的時候,你做的事情雖然是一樣,但是結果不一樣,同樣是修行。明白沒有?明白了(大衆)。
觀世音菩薩看我們應該以男居士、女居士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就應現爲男居士身、女居士身而爲講經說法。在座是男居士你說觀世音菩薩跟你講的什麼法?在座的女居士你說觀世音菩薩跟你講的什麼法?聽到沒有?聽到你就說一說看。男居士你就要當一個男居士,要能夠撐起一方天空,要有那種男子漢大丈夫一種作爲,要學習佛菩薩,好好做一個大人,斷惡行善,自己那些壞習氣、壞毛病,什麼抽煙、喝酒、賭博、花心腸子,都要改過來,聽懂沒有?你不要在家男人不像一個男人,居士不像一個居士,該自己承擔的責任不承擔,對不對。養家糊口你也不努力,甚至婦女比我們男人還更厲害,人家還出去打拼,我們男人在家裏面好吃懶做,能不能行呢?不行嘛,對不對。習氣毛病,人家女居士學佛很積極,我們男居士有多少,這數一數在這講堂裏面男居士有多少。爲什麼我們不學佛呢?光知道去打牌、賭博、搞那些沒名堂的事情,這個就是很不應該。非常感得走到哪裏都是女居士最多,走到哪裏我們男居士都很少。所以說在座的男居士,今天還給你增加一個任務,回去你就要對這些男同胞,周圍的男同胞都搞好關系,那些朋友、同事、老根、同時代的都叫上他,都來學佛,跟我們男人爭一口氣,女居士那麼多學佛的,我們男人爲什麼這麼少呢?以後爭取男人學佛多一點嘛,這叫男居士。跟你講這種,要聽懂哦。
女居士講什麼呢?女居士一個方面要溫柔一些,賢惠一些,要有智慧,不要當一個母老虎,(大衆笑)哈哈。在家裏面你要當一個母老虎的話,這個男人就很害怕,成天不著家,你要對他溫柔一點自然喜歡在家裏面,對不對。成天吼過去、罵過來,專門揭人家的斷,你說這個哪裏一個婦德嘛。這個婦德尊敬賢順,要柔和,不柔和怎麼能行呢。我經常說,那個婚姻出現問題的,他總是雙方的責任,特別是婦女,一個小肚雞腸,碎碎叨叨、什麼事情都愛交織,然後沒有事情要給你鬧出多大的事情,哭哭啼啼、煩煩惱惱,依賴性很強、沒有自尊自立,這些都是我們的毛病,稍微一個問題不能包容,一下子鬧的很大,你說這些是不是我們的毛病啊?在學習佛法過程當中,就是要改掉我們這些是非習氣毛病,愛說是非、愛說長短,長舌婦,是不是,你們把舌頭伸出來看看,是不是比男同修的舌頭要長一些。哈哈(大衆笑)。不要做那些長舌婦,把這個嘴守好,除了念經、念法,其他的我們就少說爲佳。你不說話誰又說你是啞巴呢,我要說話就說正經話,說有用的話,說佛法的話,對不對。那麼對于家裏面這些事情,把自己多包容一些,關起門來嘛,不要一下子把這些事情,這個人抓破臉皮以後,人沒有臉皮以後就很難做人了。夫妻之間也是這樣的,該包容的就要包容,不包容的,一下子抓破臉皮了,兩個人的關系就很難和合了。你看你當初,兩個人怎麼走在一起的,相親相愛才走到一起的,你離不開我、我不離不開你、才結婚嘛。但是結婚以後呢,結婚以後他就不在意了,他說談戀愛的時候我要打扮的漂漂亮亮,結婚以後我就同和垢面,你還是把自己收拾的好一點嘛,你也是打扮漂漂亮亮的嘛,對不對。然後家裏面人一看你到也高興。所以說要把自己好的一面要發揮出來,不要說一結婚以後啥都不管了,反正你這個人就是我的了,那怎麼能行呢。不要去增加那些是非捧場,要多增加這些關愛。彼此之間走到一起來,是要相互付出愛的,要這些東西增加起來。
特別是學了佛以後,就更要學會怎麼樣做一個在家婦女,怎麼樣做一個女居士,要比以前更溫柔,要比以前更明白事理,要比以前更應該放寬自己的心胸,更自尊自立,要能夠這樣的話。你看家裏面、你說你的地位她也能夠慢慢的增長起來。所以說我們女人也要學一種大丈夫心,也要自力、也要做大人,不要做小人,也要做主人、不要做依賴人。光是依賴別人,你說一個癱子靠在別人身上,誰吃得消啊,吃不消啊。所以說夫妻之間。婚姻當中一定要相互自立,學了以後。我們在叁皈、五戒、戒定慧過程當中來把自己立起來,更閑順,學習觀世音菩薩這樣、很慈悲、很周到、無微不至的照顧衆生,成就這些家裏人就像成就佛陀一樣,無論這些大事小事自己能夠做得很到位,這個在家女居士之身他會做的很好,所以說要經常要思維這些道理,把自己的身份、把自己的責任要擔起來。 聽懂沒有啊?聽懂了(大衆),恩,這個要好好的聽喲,這個是以女居士、男居士之身來說的。
下面還有一段專門針對婦女來說的,想一想、爲什麼專門針對婦女來說呢?我們看經文;
【應以長者、居士、宰官、婆羅門婦女身得度者,即現婦女身而爲說法。】
這個是能應各種各樣的婦女身份來講經說法。你看觀世音菩薩,你要說中國觀世音菩薩的造像。隋唐以前觀世音菩薩的造像現男身的多,隋唐以後觀世音菩薩的造像現女身的多。所以說世間上有很多不明了的就經常來問;觀世音菩薩到底是男的還是女的。你們說觀世音菩薩到底是男的還是女的?男的、女的(大衆)。呵呵,有一個結論嗎?所以說要知道哦;觀世音菩薩超越于男女之身。應該現男身的時候,他就可以現男身,應該現女身的時候就現女身。現男身不局限于男身,現女身不局限于女身,他能夠自由自在,對不對,所以說他是超脫了。他你落于這種男女一種對待之身。如果你說他是男身他變爲女身那就很稀奇了,你說他是女身他要成爲一種大丈夫,這又不可思議了。這個世間上的人他就要說怪話了,這個菩薩、諸佛他都是超越于男女,法性之身無形無相,那
叫法界藏身,對不對。以無身而爲身,雖然無身能夠處處現身,那叫法身。
然後圓滿報身呢?都是功德積聚、善法的積聚。應化之身呢?他就可男可女、可人可神、什麼身份都可以化現。所以要知道這種菩薩的應化他是一種權巧方便。爲什麼在隋唐以前他男性的造像這個要多一些呢?佛法剛傳進來,你看很多的菩薩的造像他還有胡須這些,看的出來。從這時候是應化于這個中國,讓這些中國的時代夫,這個知識分子、掌權機構都能夠信佛,所以說應化爲男身,…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16》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