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對治順理嗔、非理嗔及爭論嗔的妙法——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文珠法師)

  對治順理嗔、非理嗔及爭論嗔的妙法——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

  文珠法師

  摘自《文珠法師: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義(二)》

  若多嗔恚,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嗔。(《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嗔的起因有叁:一是順理嗔:因無辜受害,或他人無理取鬧,故意中傷破壞自己的聲譽與地位,甚至損害自己的依報或正報,所以大發脾氣,此屬人之常情,發脾氣發得有理,故名順理嗔。

  二是非理嗔:這是無緣無故而發嗔心,或惡人先告狀之類;明知自己理虧,對人不起,但大發虎威,先發製人,無故動肝火,反臉無情;或無端發脾氣,這些都是拂乎人情,非理而嗔。

  叁是爭論嗔:或起于辯論,或起于閑談。在辯論會中,每見到雙方爭持不下,而激烈駁辯,結果,弄得面紅耳赤,各懷憤恨。或有人在茶余飯後,雖情投意合,相對聊天,但偶一談及關于雙方見解不能一致,或思想不能統一的某一問題,或某一主義時,由于彼此意志的分歧,不難會發出相反的言論;于是你一言,我一語,唇槍舌劍,互相厮殺,甚至嗔火萬丈,大打出手,這些導源于爭論的嗔心,都名爲爭論嗔。

  無論是順理嗔,非理嗔,抑或爭論嗔,都會自害損他。人與人之間的糾紛與磨擦,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開火,甚至老修行人,功虧一篑,招致叁塗之苦,俱導源于嗔心。

  昔日,舍利弗尊者行菩薩道時,發心雖廣,但功夫未深。有一次,一個婆羅門教徒,走來試他:尊者!我聞得說您發大心,行菩薩道,所以我特別來請您布施您一只眼睛給我;因爲我的母親生病,醫生說:一定要修行人的眼睛作藥,才能治療。舍利弗聽說,毫不思索地立即挖下自己的左眼給他。但婆羅門說:啊!我弄錯了,醫生說:是要右眼才好哩。舍利弗于是又挖了右邊的眼睛給他,好好的兩只眼睛把它挖下來,已經痛苦不堪了,何況因此會影響到今後的生活呢?在平常人來說,是誰也做不到的,但舍利弗是行菩薩道的人,只要衆生得離苦難,即使自己痛苦一點,甚至犧牲了今後生活上的幸福,都在所不計,所以肯把自己的眼睛挖了一只又一只的施舍給對方。誰知對方拿了舍利弗的兩只眼睛,不但不道謝,反而用鼻子哓了一哓說:“喲!這麼腥臭的眼睛,怎能醫好我母親的病呢?”接著把兩只眼睛擲到地上,同時用腳去踐踏它。這真是豈有此理。當時的舍利弗氣極了,大發嗔恨心說:菩薩道是行不得的,還是自了好,遂退失菩提心,退居凡小。後又遇惡逆的境界,起嗔毒心,受了蚖蛇之報。所以古德說:“嗔是心中火,能燒功德林。”又說:“一念嗔心起,八萬障門開。”可見嗔心之爲患,尤甚于洪水猛獸,如果信仰佛法,富有修養的人,還可以修慈悲觀來對治它。但一般凡夫俗子,就無法控製它,以致招來彌天大禍。

  觀世音菩薩說:“十者,純音無塵,根境圓融,無對所對,能令一切忿恨衆生,離諸嗔恚。”因爲菩薩因中修行,反聞聞自性,除了純一聞音之妙性外,再無能對之根,亦無所對之塵,性境圓融,根塵俱泯;上與諸佛同一慈力,下與衆生同一悲仰。以此加被衆生,故能令一切忿怒嗔恨的衆生,但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可以製服忿怒之心,息滅嗔恨之火,甚至徹底除去嗔毒。

  從前有一秀才名高蕃,娶妻樊氏,貌雖美,但性情凶暴,致使秀才每受河東獅吼的隱痛,甚至因此打擊,終日郁郁不樂,形如野鶴。幸得嶽母同情,常念觀世音菩薩,祈求他們夫婦和睦。一日夢見菩薩告訴他說:樊氏前生是某寺和尚所養的長生鼠,高秀才前生爲一書生,寄居寺中,攻讀詩書,曾斃此長生鼠,所以現在結爲夫婦,以報前生之仇,非死不休,若能念普門品,自可解冤釋結雲。嶽母因以此告訴女婿和他的父母,勸令他們共同發心,常念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後來有一次,忽然來了一位占卦算命的老和尚,鄉人爭往求問,樊氏聽說,亦去占卦。誰知這位老和尚,對樊氏說:“莫要嗔,莫要嗔,前生亦非假,今事亦非真,咄!鼠子縮頭去,勿使貓兒尋。”同時用一杯水噴在她面上,左右的人看見了這情形,不禁替這老和尚捏了一把冷汗;因爲大家都知道,樊氏平常爲人,凶狠潑辣,誰都不敢開罪她。現在這老和尚竟不知情,不但斥責她,並且把一杯水噴到她的面上,豈不是撞下大禍嗎?豈料事情竟然出乎衆人意料之外,樊氏不特不發脾氣,反而頓有所悟,于是脾氣全改,力革前非,成爲賢婦孝媳,前後判若兩人。可見觀世音菩薩的威德神力,是何等的不可思議!

  

  

✿ 继续阅读 ▪ 也談忍辱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