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阿彌陀經淺釋 貳.述譯傳

  

佛說阿彌陀經淺釋

  

◎一九六九年宣化上人講述于

  美國加州叁藩市佛教講堂

  

貳.述譯傳

  

姚秦叁藏法師鸠摩羅什譯

  姚秦 是個時候,是指在姚興的時候。姚秦,和苻秦、嬴秦不同,秦始皇那個時候叫嬴秦氏,苻堅那時候就叫苻秦。這是姚興的時候,所以叫姚秦。

  在苻堅這個時候,有欽天監向苻堅來建議,說是,現在應該有大智慧的人,到中國來幫助這個政府。苻堅說,這個大智慧的人大約就是鸠摩羅什。他在印度方面,一般人都非常崇拜他,因爲他有智慧。

  他 怎樣有智慧法呢?這個鸠摩羅什,他的父親叫鸠摩羅炎,本來是一個丞相的兒子,他也應該繼續丞相的位,但是他不做丞相;不做丞相,就去出家,到各處去尋師訪道。他這個出家,不一定是正式出家, 就是 修行,也不一定是出家,也不一定是在家,這麼一個人。那麼一走,就走到龜玆國了。這龜玆國的國王有個妹妹,他這個妹妹就歡喜鸠摩羅炎,就對她哥哥講,說她對這個人是特別有一種的愛心。那麼這龜玆國王,就把他妹妹嫁給鸠摩羅炎了。嫁給鸠摩羅炎,就生了鸠摩羅什。

  鸠摩羅什在他的母親肚裏邊的時候,也就好像舍利弗那種情形,幫助他母親辯勝一切的人。辯論能勝過一切人。當時就有個阿羅漢,說這個女人的肚裏頭懷的孕,一定是有大智慧的一個兒子。

  等到鸠摩羅什生出之後,在七歲的時候,他母親帶著他到一個廟裏邊去拜佛。這個鸠摩羅什,他僅僅七歲的一個小孩子,把佛前一個鼎 ── 這個鼎有很重的,甚至于十歲、二十歲的小孩子也拿不動 ── 那麼鸠摩羅什也沒有加思索,把這個鼎拿起來就頂到頭上了。頂到頭上之後,他就想:“ 呦! 我是個小孩子,怎麼能拿動這麼大 的 東西呢?”這一想的時候,隨著就拿不動這個東西了,這個鼎就跌掉地下了。由此之後,鸠摩羅什就開悟了,悟什麼呢?“ 噢! 這“一切唯心造”的道理原來如此。我沒有加思索的時候,我拿起來這個鼎頂到頭上,一點都不費力;等到第二念,“啊!我想這個鼎這麼重,我是一個小孩子怎麼可以拿得動呢?”隨著就拿不動了。由這一個道理來推求,就知道這一切唯心造的道理。”隨著他就跟他母親出家了。

  他母親出家的時候,很費了一點手續。什麼手續呢?本來他父親以前是修道,但是因爲對他太太有一種深重的愛心,所以就不想修道了。那麼他這個太太現在想要修道,他又不許可她修道。于是鸠摩羅什的母親就絕食,說:“你不要我出家修道嗎?我也不吃飯了,也不喝水了!”那麼鸠摩羅炎就說:“不吃飯,你就不吃飯;你不喝水,你就不喝水。總而言之,我不許可你出家。”第一天、第二天、叁天、四天、五天,到六天,也沒有吃飯,也沒有喝水,也沒有喝這個 juice (果汁),也沒有吃水果,什麼都沒有吃。那麼看看就要死了,他的父親一想:“哦!不許可你出家,你就要餓死,這個是太危險了。”好了!就答應她出家了;答應她出家,就請她吃飯。她說:“不行!你得要請來法師幫我落發之後,我才可以吃。”那麼鸠摩羅炎就請了出家人來幫她落發,然後才又吃飯。這一出家之後,沒有好久就證果了。

  她證果,鸠摩羅什也跟著他母親出家;出家之後,一天就誦了很多經、很多的偈頌。他念過一遍就記得了,就不會忘了。不像我們人,念一次、兩次、叁次、五次,念了一個多月、兩個多月、叁個多月〈楞嚴咒〉還背 誦 不出來,還要拿著本子來念。有的不拿本子念,也念得很多錯。那麼鸠摩羅什不是的,他過目不忘,念一遍就記住了。因爲這樣子,當時有很多外道的論師就來和他辯論。 喔! 他把所有的外道 ── 叁十六旁門、七十二左道,都給戰勝了。所以在印度方面,羅什法師這個名譽是非常高,人人都崇拜他。因爲這樣子,所以苻堅也知道,于是乎就派一個大將叫呂光,帶著五萬的兵馬就去攻打這個龜玆國,到那兒想把這個羅什法師給搶來。

  鸠摩羅什法師就對龜玆國王講:“這次中國興兵來,不要和他對敵;他不是想占領我們的國家,他是有所要求,你應該答應他。”誰不知,他這個舅父 ,就是 國王,不聽他的勸告,于是乎和呂光開戰,就作戰;一戰,戰敗了,這國王 也 被呂光給殺了,就把羅什法師給搶 來 了。

  >搶回來,在路上經過一個地方,晚間就在 那 兒住宿了。 那是 在一個山的下邊,就是山谷裏邊,地勢非常窪下。羅什法師就因爲有他心通,知道這天晚間就會有大水來,他就對呂光說:“不要在這地方安營下寨,不要在這個地方來住,因爲這地方有危險!”呂光呢,根本就對羅什法師不生信仰,他不相信,“噢!你一個出家人,你懂什麼!你懂排兵布陣嗎?你是一個外行!”也就不接受他的建議。誰不知,這天晚間,嗐!山洪暴發,山也洪了,山洪,就是由山裏頭往下流水流得很多,又下大雨,把這五萬人馬淹死了很多,跑了很多。由此之後,呂光知道羅什法師是一個不可思議的人。

  那麼再往前走 ,走了一段時間。在這時候,苻秦這個國家裏邊就生了政變。政變,就是這政府的改變。苻堅被人推翻了,姚苌做了皇帝。那麼,呂光也在這個時候也不回去了,就在半路那兒獨立了。等到姚苌做了幾年皇帝,死了,他的兒子姚興就做皇帝,才派人把羅什法師請回到中國來翻譯經典。

  當時有八百多 位 比丘,聚會 在 一起來翻譯經典。所以羅什法師翻譯的經典,非常正確的。怎麼知道他翻譯的經典是正確 的 呢?因爲 羅什法師 臨圓寂的時候,他對大家講:“我這一生,翻譯了很多經典,我自己也不知道是對不對?不過我所翻譯的經典,如果翻譯得對, 那麼我圓寂之後,你們用火燒的時候,我這個舌頭不會燒壞的。如果我翻譯得不對,我把這個經典翻錯了,我這個舌頭也就會燒壞了。”那麼說完這話之後就圓寂了。圓寂 之後, 用火一燒,果然他的舌頭就沒有燒壞。由這一點證明,鸠摩羅什法師所翻譯的經典,是正確的。

  又有一個證明。在唐朝,道宣律師問天人陸玄暢:“爲什麼鸠摩羅什法師翻譯的經典,人人都歡喜讀 誦 呢?”天人陸玄暢就對道宣律師說:“這個鸠摩羅什法師,他是過去七佛的譯經師; 過去七佛所說的經典,都由他來翻譯 。所以,他翻譯的經典是正確的。”由這一點證明,鸠摩羅什法師所翻譯的經典,是特別正確。

  叁藏 什麼叫叁藏?就是經藏、律藏、論藏。經藏,就是所有一切的經典;律藏,就是戒律;論藏,就是議論。經藏就是屬于定學,論藏是屬于慧學,律藏就屬于戒學。經、律、論也就是戒、定、慧。

  法師 什麼叫法師? 就是 以法爲師,以佛法作爲自己的師父,這也叫一個法師。又有以法施人 , 以法來布施給人,這也叫法師。這個法師,有讀誦經典的法師;有受持經典的法師;有書寫經典的法師,你就書寫經典,這也叫法師;有講經說法的法師。法師有這麼多種。那麼這一個法師是誰呢?就是鸠摩羅什。

  鸠摩羅什是梵語,翻譯 成中文 就叫 “童壽” 。童,就是童子;壽,就是長命、長壽,童子就是個長壽的人。這是說,這個童子他將來一定會活很大的年紀,所以叫童壽。又有一個講法,說這個童子,雖然年紀不大,而他的智慧非常大,他的辯才也大,他的德行、道德也大,所以這叫童年而有耆德,有老年人的德行,所以這叫童壽。

   就是從印度文翻譯成中文 ,這就叫譯 。現在這一部《佛說阿彌陀經》,就是這一位童年而有老年人德行的這個人翻譯的。

  這個譯人,大概講解已竟,現在是講這個正文。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