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修:征服你的身體 踏上心靈幽徑
(文/傑克·康菲爾德)
來源:《踏上心靈的幽徑》
讓你的注意力從表層的“快樂”、“緊張”和“疼痛”進入更深層,檢視常被你壓抑的痛苦和不愉快的感覺,以仔細的覺察讓各個層次的“疼痛”自然展現。首先,我們可以學會覺察疼痛而不感到緊張,體驗和觀察身體的各類疼痛——壓力、緊繃、刺痛、像針在紮、抽痛和燒灼感,然後就能注意到“疼痛”的所有層面:核心是燒灼、震動和壓力的強烈成分,外層通常是身體的緊繃和收縮,更外層可能是厭惡、憤怒和害怕的情緒,以及思想與態度,如“我希望這件事可以趕快結束”,“如果我覺得痛,一定是我做錯了什麼”,或“生命總是痛苦的”。我們必須覺察所有層次,才能得到療愈。
每個人在靈性修行中的某個階段,都需要處理身體的疼痛。對某些人來說,這是長期的課題。就我自己而言,我有過多次深刻的身體解放,那是有機而安詳的,但有時也經驗到痛苦而強烈的淨化,那時會全身顫抖,呼吸變得急促吃力,灼熱和火燒的感覺會流遍全身,強烈的情感和影像也會出現,覺得自己好像絞成了一團。留在這個過程中,身體必定會被大爲開啓,通常會伴隨極大的狂喜和幸福感。無論是溫和還是強烈的身體開啓,都是長期禅修的常見現象。當你深化身體的修行,重視生起的一切現象,以開放和關愛的覺察留在當下,身體就會以自己的方式展現。
禅修也有其他對待身體的態度:禁欲的修行,勇士的訓練,征服身體的內在瑜伽。療愈者有時也會建議用有意識來治療某些疾病,例如讓癌症病患觀想自己的白血球是小小的白色武士,將癌細胞刺穿並摧毀。這對某些人有幫助,但對我和像史蒂芬”拉維(stepen LeVine)等致力于療愈禅修的人而言,我們發現對傷口和疾病傾注慈悲,而非厭惡和攻擊,會産生更深的療愈。無論是單純的背痛還是嚴重的疾病,我們都太常以憎恨的態度對待。以覺察來療愈的方法,是以慈悲和關愛的專注力,碰觸最深層的創傷而産生療愈。就如奧斯卡“王爾德(OscarWilde)所說:“需要我們來愛的,並不是完美的人,而是不完美的人。”
有位女學生首次參加密集禅修時,癌症已經蔓延全身。雖然她被告知會在幾周內死亡,但仍決定以禅修爲治療工具。她服用極好的中藥,針灸,每天進行療愈禅修。雖然腹部一直因癌症而發熱、鼓脹,但她細心照顧免疫系統,又健康地多活了十年。她認爲關鍵在于具有療愈力量的專注,使癌症停止發展。
對身體進行系統性的專注,可以改變我們與它的整體關系。我們能夠更清楚地了解身體的節奏和需求。若未以覺察注意自己的身體,生活就會過于忙碌,而無法感受適當飲食、運作帶給身體的愉悅。禅修能幫我們發現自己如何忽略生活中的身體層面,並發現身體的需求。
關于忽視身體,可用蘇菲教派的智者,也是神聖的愚者納斯魯丁(Mulla Nasrudin)的一個故事爲例。納斯魯丁買了一頭驢子,但喂飽它要花許多錢,于是他想出一個計劃:在幾個星期之內,逐漸減少驢子的食物;最後,他一天只喂驢子一小杯谷物。這計劃看起來似乎成功了,納斯魯丁省下一大筆錢。然而不幸的是,那頭驢子卻死了。納斯魯丁在茶館向朋友談到這個實驗:“真可惜啊!如果那頭驢子再活久一點,或許我就能讓它習慣不吃東西了!”
忽視或虐待身體是錯誤的靈性修行。當我們關注身體,就開始重新恢複感受、直覺和生活。發展這種注意力,就能體驗感官的療愈,眼睛、舌頭、耳朵和觸覺都會恢複活力。許多人禅修一段時間後都有這種經驗。顔色是純淨的,味道是新鮮的,可以感覺雙腳踏在土地上,好像又變回小孩一樣。感官的淨化使我們體驗充滿活力的喜悅,以及與當下生活愈來愈親密的感覺。經由感覺身體的韻律,並以深刻而溫和的專注力接觸它,就能開啓和療愈身體。同樣地,我們也可以開啓和療愈生命的其他面向。心和感受的療愈也有相似的過程,也是注意它們的韻律、本質和需求。心的開啓常始于打開累積一生、未曾被承認的悲傷,包括個人的悲傷,以及戰爭、饑餓、年老、生病和死亡的普世傷痛。我們有時會在身體上經驗這種傷痛,感到心髒周圍的緊縮或阻礙,更常感受到深處的創傷、遺棄、痛楚,以及不曾落下的眼淚——佛教形容人類淚水的汪洋比四大海洋還要大。
當我們坐定,並培養出禅定的專注力時,心就會自然展現療愈。我們背負已久的悲傷會出現,它來自各種痛苦和破碎的期望。我們的悲傷源自過去的創傷和現在的恐懼,以及所有不敢在意識中體驗的感受。內在所有的羞愧和無價值感都會出現,因爲許多童年和家庭的痛苦、父母造成的創傷、孤立、過去受到的肢體或性的虐待,都儲藏在心中。傑克·恩格勒(Jack Engler)是哈佛大學的佛學老師和心理學家,他形容禅修基本上是悲傷和放下的練習。我參加過的多數密集禅修中,幾乎有一半的學生都在處理某種程度的悲傷:否定、憤怒、失落和哀傷。這種悲傷的處理會産生深刻的更新。
許多人都曾被教導不應該受悲傷和失落的影響,但沒有人能幸免于此。美國有位經驗豐富的安甯病房的主任來參加密集禅修,他很驚訝自己仍爲去年過世的母親感到哀痛,他說:“這種哀痛與我處理別人的哀痛不同,那是我的母親。”
王爾德寫道:“心是注定要打碎的。”當我們經由禅修得到療愈,被打碎的心才會敞開,徹底去感受。強烈的感受、內心深處未說出的部分,都會出現,而禅修的首要任務就是讓它們穿透我們,然後認識它們,允許它們自由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