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素食,不僅僅是吃素——兼談如何開好素菜館▪P2

  ..續本文上一頁,福報就會增加,事業就會順利,衆生就會越來越歡喜我們。所以說,慈悲心是人生最大的財富。

   大乘佛教之所以禁止肉食,就是因爲重視慈悲的修行。不僅自己要走向解脫,還要和一切衆生廣結善緣。如果傷害衆生,以衆生爲食,何以度化他們?所以素食和大乘精神是完全吻合的,是培養慈悲的直接途徑,也是對大乘精神的切身實踐。

  推廣素食的意義

   素食的目的,是爲了幫助我們戒除殺心和嗔心。佛教有一部《十善業道經》,其中講到戒殺的十大利益:“若離殺生,即得成就十離惱法。何等爲十?一、于諸衆生普施無畏;二、常于衆生起大慈心;叁、永斷一切嗔恚習氣;四、身常無病;五、壽命長遠;六、恒爲非人之所守護;七、常無噩夢,寢覺快樂;八、滅除怨結,衆怨自解;九、無惡道怖;十、命終生天。是爲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者,後成佛時,得佛隨心自在壽命。”

   首先,一個沒有殺心的人,任何人都不會害怕你,這是對衆生普遍給予無畏施;第二,有利于慈悲心的生起,因爲不忍,所以不殺,內心常懷柔軟;第叁,可以永遠消除內在的仇恨心理,所謂仁者無敵,當世間再沒有人與你爲敵,又需要去恨誰、惱誰呢;第四,使我們身體健康,遠離病痛,因爲除四大不調之外,很多疾病都和我們傷害衆生而感得的惡業有關;第五,因爲你沒有使衆生早早夭折,所以能感得長壽的果報;第六,不論走到哪裏,都有很多護法在保護你;第七,因爲不傷害衆生,所以也不用擔心被傷害,不會被惡夢纏繞;第八,不結冤仇,即使以往結下的冤仇也會因此化解;第九,不必擔心將來墮落惡道;第十,命終之後,可以因這一善業得生天道。

   在這十大利益中,包括了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兩方面。健康,是現代人最關心的熱點。我曾接受過一個關于健康主題的采訪,我給他們提供了一句話:“身體健康是人生最大的財富,修心養性是人生最有價值的工作。”現代社會,雖然物質條件有了極大改善,但國人的幸福感卻普遍不高。不僅如此,心理疾病患者正在日益增多。根源何在?我覺得,在很大程度上和人們的生活方式有關。

   科技的發達,商業的繁榮,爲我們帶來了一種貌似豐富、實則混亂的生活。我們每天都要面對無數選擇,經受種種誘惑,所以多數人都是活在一種躁動和混亂中,無法自控。現代人其實挺可憐,很多人甚至喪失了休息的能力,每天不停地忙碌著,忙著工作,忙著家庭,忙著娛樂。這種忙碌已形成強大的串習,根本就無法讓自己靜下來。而且,這種生活方式多是以犧牲身心健康爲代價的。這種代價是如此沈重,往往在我們發現時,就已經覆水難收了。

   這種生活不僅使我們的身心混亂不堪,也使生態環境受到毀滅性的破壞。我們今天講環保,不是種幾棵樹或是做一場宣傳就能解決問題的。關鍵在于,我們的生活方式就與環保背道而馳。如果不改變這種現狀,所謂的環保,只能是亡羊補牢式的被動追趕,根本無法遏製環境的繼續惡化。

   很多時候,我們雖在說著環保,但依然過著極不環保的生活。這種生活正是構成身心疲憊和環境惡化的關鍵所在。說到這個問題,使我想到佛教的戒律。爲什麼修行要從持戒開始?就是幫助我們建立一種健康而有益身心的生活方式,使我們擁有甯靜平和的心態,然後就能進一步修定發慧。修行如此,生活也是如此。有了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會有健康的身心,才不會對環境構成太大破壞。

   素食,就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在中國,民衆對素食有種種的誤解和偏見,總以爲吃素會導致營養不良,或以爲吃素是生活窘迫的無奈選擇,等等,這些觀念嚴重阻礙了素食的推廣。其實,近代的種種研究表明,不論從人體的生理結構,還是蔬果的營養成分來說,素食是遠比肉食更適合人類,更有益身心健康。相關資料網上很多,不再一一細說。

   而從環保的角度來說,素食也是拯救環境危機的不二選擇。諸多研究表明,養殖業的大規模發展,正是導致氣候變暖的最大元凶。造成全球溫室效應的氣體排放,有二成來自養殖業,超過世界所有交通工具的排放量。同時,養殖業還消耗了大量的土地和水資源。查閱一下相關數據,相信大家都會感到震驚。如果不加以改變,我們每天的生活就是在破壞地球,就是在讓世界末日提前到來。

   所以說,素食不僅有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也有利于全球的環境保護,是一種文明、健康、時尚的生活方式。事實上,這種生活方式正在成爲更多有識之士的理性選擇。

  開素菜館的輔助條件

   怎樣才能開好一個素菜館?

   首先,要有正確的發心,不要簡單把它當做一個提供菜品的地方,要發心讓更多的人因爲走進素菜館而有所收獲。因爲素食是在長養慈悲之因,如果有人因此對衆生心生慈悲,對未來人生將大有利益。此外,素食代表著健康、環保的飲食。推廣素食就是在推廣健康,推廣環保。以這樣的發心去做,自然會得到大衆的擁護,使雙方共同受益。

   其次,營造祥和的氛圍。作爲素菜館的員工,應該有不同于普通服務員的精神面貌。可以他們學習一些佛教禮儀,同時增加一些佛教方面的修行。不少餐館都有早會,素菜館的早會,可以讓員工在一起聽聽《慈經》,念念五戒和四無量心,使他們具有調柔甯靜的形象,慈悲祥和的氣質,讓顧客來到之後感受到與衆不同的氣息。

   第叁,把素菜館作爲傳播佛教文化的場所,可以設立閱覽區,提供一些通俗易懂的法寶,供閱覽或結緣。除正常營業時間外,還可以適當做些開放閱覽,既能與人方便,又能增加素菜館的人氣。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如果有更多的人認同佛教,就會有更多的人戒殺吃素,可以增加潛在的客戶群。

   第四,重視素食的宣傳。編印一些關于素食利益的小冊子,圖文並茂,讓更多的人認識到:爲什麼要吃素,吃素有哪些好處,怎樣吃素才能吃得健康、吃出美味。只要以大衆喜聞樂見的形式呈現出來,就能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一個人只有在觀念上接受了素食,才樂意經常走進素菜館,而不是偶爾體驗一下。

   第五,組織一些環保和慈善方面的活動。素食者多半比較有愛心,比較關心公益,依托素菜館舉辦相關活動,一方面可以利益大衆,一方面可以擴大素菜館的影響,增加自身的凝聚力。

   第六,條件成熟時可以定期舉辦一些讀書沙龍,或關于佛學及文化、藝術、養身方面的講座,形成一個固定的群體。

   如果把這幾方面做好,那就不只是在提供飲食,而是在推廣一種文化,推廣一種健康生活的理念。以這樣的發心開素菜館,和單純爲利益而做是完全兩個概念。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只要有這份真誠利他的心,一定會得到大家的認同,得到更多的護持。

  如何經營素食

   當然,僅有發心還不夠,因爲人們來素菜館畢竟是爲了吃飯。所以,還要在空間布置和食物品質上還要下足功夫。我也提供幾點個人想法,供大家參考。

   第一,注重空間的營造,有禅意而不必太宗教化,否則可能會把佛教徒以外的人拒之門外。所謂禅意空間,就是能傳達一種甯靜、空靈的氣息,使顧客在吃素的同時,得到精神的享受。現代人越來越講究品味,吃飯更注重的是感覺,吃什麼反倒退居其次了。如果有一個令人留戀的空間,將成爲人們選擇這家餐廳的重要因素。這就是佛教所說的“觸食”——一種使身心感到愉悅的“食物”。

   第二,注重食品的健康。在中國,食品安全是個人人關心的大問題。很多時候,我們不知道所吃的食物包含著多少有害物質。作爲素菜館,應該盡量提供綠色食品。讓大家相信,在這裏所吃到的,既有益健康,又絕對安全。建立起這個信譽,將稱爲素菜館的一個亮點。

   第叁,注重原料的特色。吸收天南地北的特産,包括世界各地的食材,讓大家感到,吃素並不是簡單的青菜豆腐,而是一件既飽口福又長見識的事,是一件充滿樂趣的事。

   第四,注重製作的藝術。素菜製作不僅要講究色香味,還要給人以美感,從菜品本身到裝盤、造型都要相得益彰,賞心悅目。使顧客在品味美食的同時,感受到其中獨一無二的用心。

   第五,注重不同的需求。偶爾吃素和經常吃素的群體,對食物和消費會有不同的訴求。作爲素菜館,應該盡量兼顧這些需求,一方面讓人吃得好,吃得難忘;一方面又讓人吃得起,願意常常來吃。只有這樣,才能使素食真正走進大衆,走進生活,成爲更多人終身而不是偶爾的選擇。

   如果能從這幾方面去經營素菜館,做出自身特色,素食才有希望引起大衆的關注,甚至成爲中國社會的主流飲食,這就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結 語

   科學家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沒有什麼能夠比素食更能改善人的健康和增加人在地球上的生存機會了。一個只關心自己並視周圍其它生靈毫無意義的人,其生活不會健康和快樂。”文學家梭羅也曾說過:“相信在今後人類不斷進化的過程中,必定會逐漸棄絕食肉的惡習。”

   目前,從亞洲到歐美,素食者正在日益增長。隨著大衆對素食認知的提高,對健康飲食的向往,對低碳生活的響應,這一飲食習慣將受到越來越多的認同和尊重。作爲素食行業的從業者,你們選擇的是一個朝陽産業,是可以大有作爲的。希望大家能夠發大心、用足心,讓更多的人因此認識素食,選擇素食,讓更多的人因此戒殺護生,自利利他。

  

《素食,不僅僅是吃素——兼談如何開好素菜館》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關于念佛的開示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