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者言教 第八課(四)萬法攝一才能迅速成辦解脫
有些人在聽法期間,內心可能會産生這樣一個疑問:爲什麼導師每講一個要點,都會強調這個法的重要性?例如講菩提心的時候,會特別強調菩提心的重要性;講解行爲的時候,又會著重強調行爲的重要性,到底是菩提心重要還是行爲重要呢?
産生這些疑問,我想可能還是對法不理解所致。例如人是一個整體,他同時具有前面、後面和側面,但是在描述的時候,同時描述四面是不可能的。我們只能從某一面進行描述。但是當我們描述前面的時候,並不代表這個人不具有後面和側面。同樣的道理,我們在講解真正善法的時候,也會站在不同的角度當中講解。比如我們往昔講解過,叁乘教法的根本爲出離心、菩提心和信心。雖然我們會站在叁個不同的立場之上講解,但是在我們樹立圓滿菩提心的時候,叁者同時具備。
往昔大修行者涅莫問吉祥薩迦班智達:“殊勝悉地乃依上師與本尊何者而得?”用通俗的語言說,就是想要獲得解脫是修顯宗好還是修密宗好?是念誦咒語好還是打坐好?是聞思好還是實修好?是實修上師瑜伽好還是修本尊好?是上供十方叁世一切諸佛菩薩好,還是下施叁界六趣一切衆生好?是參加法會朝拜神山好,還是谒見導師好等等。當時吉祥薩迦班智達曰:“二者分離之修行皆不得殊勝之悉地,若證得上師、本尊、叁世諸佛、自心、一切輪涅等無二之時,即能顯現殊勝悉地。”因此,當任何修法變成二法的時候,都得不到殊勝之悉地。例如認爲顯宗就是顯宗、密宗就是密宗,上供與下施無關,修學上師瑜伽與本尊無關等等,當你所理解的這些道理以及所做的修行成爲兩個法時,想要成辦解脫是不可得的。
但這是否意味著從此以後我們僅僅修一個法就可以,而不需要再修其他任何法了呢?當然也不是。從方便之上,我們可以有很多種修學方式,但心中要明白,在做某一件善事的同時,這件善事圓融一切法門。要記住,如是講解的原因,並非我們現前所修學的法不夠圓滿,需要配同其他的法門,而是爲了讓自心能夠更加自在。
當然,曆代很多高僧大德都有各自講法的特點。比如往昔印度以及藏地的很多修行者都會告誡弟子,今生不能迅速成辦解脫的最大原因就是修法過于散亂。由于修法不專一的原因,內心也在散亂之中。我等導師釋迦牟尼佛雖然傳講了八萬四千法門,但是並非要求後一代弟子要把所有法門都去嘗試一遍,而是應根據個人的根機修學一種法。印藏很多祖師都是專一修學而迅速成辦解脫的。這些傳承祖師的教言當然是有道理的,但是我們在理解的時候,僅僅拿著一句話來衡量一切,就有可能産生一些負面影響。例如內心會想,這位導師是否專講某一個教法而排斥其他法門?當然不是排斥,而是由于不做某些行爲的緣故,才會有這樣的顯現。有時候我們又會覺得修一種法太過單調,多修幾種法可能更好一些。當然,針對不同的根機,會講解不同的法門。
因此以上兩點並沒有什麼矛盾,無論如何修學都要記住,一法當中圓融萬法是很重要的。當你認爲依止藥師佛只能消除病患,依止長壽佛只能獲得長壽,依止金剛薩埵只能消除自己的業障,依止蓮花生大士只能消除一切違緣,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必須依止阿彌陀佛,想增上自己的福報必須供財神佛等等,若對修法的理解還如此單調,迅速成辦解脫對你來說已經障礙重重。細致觀待,藥師佛以藥師佛的形象呈現在衆生面前,是由于衆生根機不同的緣故,如對病人而言,依止藥師佛可以遣除病痛,因此對藥師佛的信心更大一些,更容易趨入修行。隨著修行增上,我們必須知道藥師佛乃十方叁世一切諸佛菩薩的總集,所以依止藥師佛不僅可以消除病患,還可以如祈禱長壽佛般獲得長壽,如祈禱蓮師般遣除違緣,如祈禱金剛薩埵般消除業障,如修財神佛般令福報增長等。在修學藥師佛的同時,所有法門都已圓融其中。所以,以不同形象示現的諸佛菩薩,以及不同的修行法門,本身都已具備一切法義。
需知,當你把修行理解成二法之時,成辦解脫了不可得。何時一切法圓融于一法,何時就是成辦解脫的時機。無垢光尊者曾經說過:“胸中雖持十萬之多法函,臨終之時亦難獲真實利益。”也就是說,若不能將萬法融入調心一法之中,僅僅站在分別的理解和修學之中,迅速成辦解脫是不可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