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聖者言教 第八課(十一)如何淨觀

  聖者言教 第八課(十一)如何淨觀

  【上述根本在于轉變意樂,如頌曰:“諸法依于緣,住于意樂上。”即具五圓滿之淨相,如淨觀受用圓滿之刹土等。其地處淨觀爲密嚴法界宮殿,導師圓滿爲金剛持,眷屬圓滿爲男女菩薩及本尊空行之自性,法爲大乘,時間爲恒有相續輪,此本來即爲清淨之顯現,而如是明觀,此即爲實相。】

  只要能夠轉變自己的心念,一切都在清淨之中。因爲西方極樂世界並不在遙遠的地方而在于清淨心之中,現前爲了赤裸本來的清淨心,就應如理如法地修學,因此所有的修法都在于調伏內心之上,作爲密宗弟子,尤其不可輕視淨觀。當然,在證得圓滿境界時自然不需要再意念造作地淨觀,因爲已現見本具的五圓滿之淨相,但現前尚未圓滿的前提之下,就應盡力做到淨觀。

  例如從西方極樂世界的角度來說,我們可以把地處觀想成西方極樂世界,導師觀想成阿彌陀佛,眷屬觀想成男女菩薩,所修法爲大乘教法,而時間則是超越叁時之第四大平等時,如是淨觀。從另一個角度而言,也可以將地處圓滿淨觀爲密嚴法界宮殿,導師圓滿爲金剛持,眷屬圓滿爲男女菩薩及本尊空行之自性,法爲大乘,時間爲恒有相續輪。在超越叁時之第四時大平等當中,因爲沒有時間的局限,我們把他稱之爲相續。因此,心的本性本就具足五種圓滿,現前由于我們還沒有赤裸見解的緣故,必須依靠刻意的淨觀去創造五種圓滿,目的就是爲了創造迅速消盡業及煩惱、達到本來五種圓滿之境界的緣起,因此淨觀非常重要。

  如果不了解這方面的道理,僅僅憑借會念誦蓮花生大士心咒、觀音菩薩心咒等,就認爲自己是密宗弟子可能還有些不夠。要記住,叁乘教法的根本爲出離心、菩提心和信心,而信心則取決于淨觀,請問你在平常的行爲中能做到多少次淨觀?作爲密宗弟子,自己的家庭是否和睦?由于貪嗔癡煩惱沈重,在面對他人時,難免産生一些不和諧的顯現,這時候你是如何轉變自己的意樂的?是如同凡夫般繼續戰爭還是按照小乘或大乘所教授的方便去斷除這種煩惱?或者依靠密宗淨觀來消除一切煩惱?通過這些問題,我們就能知道自己到底是修什麼法的。

  我們講解顯密差異時,從十五個方面講解了密宗的殊勝。其中從時間上而言,密宗一生即可成辦解脫,而顯宗需要叁大阿僧祇劫方能成就,此乃曆代傳承祖師所共許。每次講解我都要加上“曆代傳承祖師所共許”的原因在于何處?因爲有些信衆內心可能會有這樣的疑惑,上師在講解顯密差異,是否是在排斥顯宗?當然不是,但是我們在講解密宗殊勝時不得不如是傳講,這也是曆代傳承祖師所樹立的教言。我們講解的一切教法是否真實,必須以曆代傳承祖師的教證和理證作爲依據,這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根據曆代傳承祖師的教言即知,密法是最爲殊勝之法,從時間的角度而言,修持密法可以即生成就,但我們能否今生就圓滿見解,完全取決于是否能如理如法地修學。如若做不到,即便自诩爲密宗弟子,能否即生成辦解脫,恐怕很難所言了,因爲你的行爲與思想已經背道而馳了。因此,關于淨觀的這些道理不僅要銘記于心,而且要時時努力造行。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