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者言教 第八課(十二)顯現清淨與否在于業力的感召
【若于非清淨增益爲清淨,即是邪見。】
我們所謂的淨觀並非把炭說成金子,把驢說成馬,而是它本來就是清淨的。如惠能大師說過:“心地但無不善,西方去此不遙。”即一心向善者,西方極樂世界近在眼前,因爲內心清淨者看見的山河大地也是清淨的。我們不能以自己眼根所見作爲標准,認爲淨觀是把不清淨硬說成清淨。
【如《廣大幻變續》雲:“若無清淨智之自證慧,如來刹土亦見惡趣境,若證勝乘平等之密義,無間地獄亦現密嚴刹。”
若不具清淨之見解,由于業及煩惱沈重,即便是佛的清淨刹土,也可能看成惡趣境界。
例如同樣是面前的一杯水,對于我們凡夫而言,它只能起到解渴的作用。但對天界衆生而言,水就是甘露,它不僅可以解渴,還可以治病。只要天人身上最重要的部分沒有損壞,什麼病都能用水治愈。爲什麼同樣一杯水,在凡夫與天人的眼中會有如此大的差別?因爲天人內心沒有凡夫這麼粗大的煩惱,內心比我們更爲清淨。但同樣一杯水在地獄衆生看來就是一杯鐵水,一旦喝下去,五髒六腑都會燒盡。同樣一杯水爲何會對地獄衆生造成這麼大的損害呢?因爲他們的煩惱比我們更重。對餓鬼道衆生而言,即便眼前有水,也看不見。因此同樣一滴水,在六道衆生面前呈現的形象不同,是由于衆生業力不同造成的。
同樣是人道衆生,也會有不同的顯現。例如很多城市裏的人都在吃一些營養品,熱衷討論哪些食品營養價值高等等。當然,從環境的角度來說,如今很多食品都已摻雜了各種各樣的化學製品,是否真的有營養也很難所言。從內心煩惱的角度來說,由于衆生的煩惱越來越沈重,因此外面所顯現的食品的營養價值也越來越弱。這就是一個因果關系。現前有很多人都想辟谷。在古代,別說是七七四十九天不吃飯,天天不吃飯都可以,因爲當時衆生業力沒有如此沈重,只要將白石頭和黑石頭放在舌頭上,僅僅依靠石頭上的營養就可以存活四十九天。但現在別說放兩塊小石頭,即便口中放兩塊大石頭,恐怕要不了多長時間就沒命了。
當然,從科學的角度講解物質,認爲人們是由于缺乏不同的元素,因此不具備完善的營養,但佛教講解的是,外在一切都來源于自己的內心。當人們煩惱沈重而感得人壽只有十歲的時候,什麼吃的都沒有了。對他們而言,能夠炖一些古人的骨頭來吃,就是很有營養價值的食品,所以衆生煩惱沈重到極頂的時候,一切都會改變。再舉個例子,從疾病的角度來說,如今世上出現各式各樣的疾病與一百年前是無法相提並論的。一方面是環境變化帶來的,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就是衆生業力越來越沈重的緣故。一百年以前,百歲老人隨處可見,但現前能夠活過百歲都已經成爲新聞了,這都是衆生業力越來越沈重的表現。因此,當我們內心不清淨的時候,我們無法看見清淨的世界,即便到了佛陀的刹土,依然會認爲不清淨,這都是業力沈重的一種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