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者言教 第八課(十五)彼此産生矛盾的根源
我們已經知道,外境顯現爲刹土還是惡趣,就在于能否轉變自己的心態,但僅僅知道這些道理還不夠,還需要將它運用到生活中去。有時候我和別人開玩笑說,不知道我宿世造了什麼業,今生我的耳朵好像沒什麼福報,因爲聽見的全都是天快垮了、山陷下去了、大海滿出來了等等令人不悅意的事。但是,有時候也會聽到弟子說,現前他的家庭越來越和睦,一切越來越順利。我想,這才是一個修行人應該具有的功德。
因此,不要把聽聞的教法僅僅當作一種理論,而要在現實當中改變自己的心態,一旦知道自己的過失就當下改變。往昔安章竹根瑪尊者拿著一只破鞋對弟子說,他抓住了一只雪獅,當弟子們紛紛迷亂于表象時,尊者語重心長地告誡弟子:“你們現前也許看不出這是雪獅,即便如此,也不要將過失推在導師身上。因爲正是由于你自己眼根不淨、業力沈重,才看不見雪獅,一切過失都源于自己。”現實生活也同樣一個道理,你對外境不滿意,正是由于自己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比如生活中有很多夫妻總是互相抱怨,甚至家庭也不和諧,産生這種現象的最大原因,就是自己無意中形成了一種特權意識。他們自己可能不知道特權意識形成的原因,但用佛教的話來說,就是業及煩惱沈重以及我執太強的緣故所致。我們常常會要求對方這樣那樣,卻從未要求自己符合這樣的標准。這樣一來,即便兩者短時間內沒有矛盾,長此以往,産生矛盾是必然的。
不僅家庭和社會中會産生這樣的現象,在我們和導師或者金剛道友相處期間,有時也難免産生這樣的現象。例如我們說,某位導師非常好,非常慈悲,因此這位導師的功德應該很大。這樣認爲的原因在于,我們認爲這位導師非常符合自己的口味,自己想什麼,導師就會做什麼。但請問到底你是導師還是他是導師?産生這種思想的原因還是由于一種特權意識。雖然口頭上會說,由于自己業力煩惱沈重,想在導師面前好好修法,但實際上已經將自己置于高高在上的位置,從很高的地方往下看著導師,認爲導師應該這樣那樣。這都是煩惱沈重的表現。作爲修行人要時時反觀自己,一旦發現有這樣的觀念或行爲,就要懂得去調伏。這樣一來,相信你的修行會越來越進步,應該做到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