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易遇師難 不遇明師總是閑
自作聰明空費力 盲修瞎煉也徒然
染塵容易出塵難 不斷塵勞總是閑
情性攀緣空費力 不成道果也徒然
聽聞容易實心難 侮慢師尊總是閑
自大貢高空費力 聰明蓋世也徒然
學道容易悟道難 不下功夫總是閑
能信不行空費力 空空論說也徒然
閉關容易守關難 不肯修行總是閑
身在關中心在外 千年不出也徒然
念佛容易信心難 心口不一總是閑
口念彌陀心散亂 喉嚨喊破也徒然
拜佛容易敬心難 意不虔誠總是閑
五體虛懸空費力 骷髅嗑破也徒然
誦經容易解經難 口誦不解總是閑
能解不依空費力 日誦萬卷也徒然
中外名人談佛教(第一輯)
佛教是東方人的宗教,是東方傳統文化的集中表現,是東方智慧的結晶,確是東方文化寶庫中稀有難得之瑰寶。 佛教自釋迦牟尼創始以來,曆經兩千五百多年,一直影響著東方人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幾乎涉及了哲學、科學、文學、藝術(建築、雕塑、音樂、美術)、美學、教育學、心理學以及倫理道德等社會的各個方面。 在我國曆史上産生了許多與佛教有關的大學問家、哲學家、文學家和藝術家等,如唐代高僧玄奘,大詩人謝靈運、王維、白居易、蘇轼,大散文家韓愈、柳宗元、範仲淹、王安石,理學家朱熹、王陽明,以及李贽、袁宏道、黃宗羲、龔自珍、魏源、曹雪芹、林則徐,還有改良派康有爲、梁啓超、譚嗣同、章太炎,革命家孫中山等等,至于曆代高僧大德更是燦若繁星,不勝枚舉。 而現代,隨著電腦科學、模糊科學、生命科學(如自然療法、克隆技術)、精神分析學(及各門類的心理學)、量子物理學、毫微技術、全息理論、航空航太科學的發展,以及人類當前面臨的各種困境(人口、環境、氣候異常、金融危機、高犯罪率等),都在不斷證實釋迦牟尼佛早在兩千五百年前向人類提出的善意勸告,和佛對宇宙宏觀、微觀的認識,對生命本身的認識,是無懈可擊的。佛陀的教誨是如此直截了當,一針見血,如此真實不虛,講求實效,再加上佛陀嚴密無誤的思想體系,佛陀的慈悲精神和積極務實的作風,正使越來越多的西方有識之士所矚目,于是更有東學西漸,佛光普被歐美之勢,誠爲東西文化交流之新潮。這正應了一句話:真理,是跨越國界、跨越種族、超越時空的,真理是沒有專利權的。 爲了掃蕩迷信、確立正信、消除誤解、矯正俗見,茲將古今中外,名人學者對佛教的看法,編成語錄,輯錄于後,以饷讀者。(本輯收錄了卡爾·馬克思、恩格思、尼采、羅素、愛因斯坦、尼赫魯、康有爲、梁啓超、譚嗣同、章太炎、孫中山、毛澤東、陳獨秀、魯迅、楊振甯、沈家祯、朱光潛等名人對于佛教認真、客觀的評價。)
※卡爾·馬克思(德國)
□辯證法在佛教徒那裏已達到比較精致的程度。
□弗裏德利希·科本送我兩卷他的著作-《佛陀的宗教》,是一部很重要的著作。
※恩格斯(德國)
□辯證的思想只有對于人才是可能的,並且只對于相對高級發展階段的人(佛教徒和希臘人)才是可能的。
※弗裏德利希·尼采(德國著名哲學家)
□佛教是曆史上唯一真正實證的宗教。它視善良和慈悲爲促進健康,不可以仇止仇。
※伯特蘭·羅素(英國著名哲學家)
□多種宗教中,我所贊成的是佛教。
□曆史上所有宗教中,我對佛教最具好感,尤其是它初級的形式,含有最少壓迫性的因素
□我覺得不論是智慧還是人格,……佛陀都超過耶稣。
※章太炎
□佛法本來不是宗教……一切大乘的目的,無非是斷所知障332,成就一切智333者,分明是求智者的意思,斷不是建立一個宗教,勸人信仰。
□佛法……與其稱爲宗教,不如稱爲哲學的實證者。
□佛教的理論,使上智人不能不信;佛教的戒律,使下愚者不能不信。通徹上下,這是最可用的。
※梁啓超
□吾常見迷信者流,叩以微妙最上之理,辄曰是造化主之所知,非吾侪所能及也,是何異專製君主之法律,不可以與民共見也。 佛教不然,佛教之最大綱領曰悲334智雙修,自初發心以迄成佛,恒以轉迷成悟爲一大事業。
□佛教之信仰,乃智信而非迷信,乃兼善而非獨善,乃入世而非厭世。
□有放萬丈光焰于曆史上者焉,則佛教是也。 六朝至唐數百年中,志行高潔、學識淵博之士,悉相率入于佛教之範圍。
※康有爲
□佛學之博大精微,至于言語道斷,心行處絕,雖有聖哲,無所措手,其所包容,尤爲深遠。
※孫中山
□佛教乃救世之仁,佛教是哲學之母,研究佛學可佐科學之偏。國民不可無宗教思想,蓋教有輔政之功,政有護教之力,政以治身,教以治心,相得益彰,並行不悖。
※陳獨秀
□佛法之廣大精深,余所素信不疑者也。
※許壽棠
□現在中國,雖稱民國,而外侮益亟,民氣益衰,一般國民懦弱、浮華、猥賤、詐僞,視清末或且加甚。 自非一面提倡佛教,以勇猛無畏治懦弱心,以頭陀行治浮華心,以惟我獨尊治猥賤心,以力戒妄語治詐僞心;一面尊重曆史,整理國故,以養成民族的自信力。 否則,前路茫茫,何能有濟。
※張君勵
□蓋世尊之說法,因衆生而起大悲心,因大悲心而生菩提心,而成正覺。既有覺,自然不離智慧。悲智雙修者,佛教之最大特色,爲世界其他宗教之所不及。他教之教徒,謂起于迷信可也;歸依佛法,則智者之事也。
※毛澤東
□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主張普渡衆生,是代表當時在印度受壓迫的人講話。 爲了免除衆生的痛苦,他不當王子,出家創立佛教。因此,信佛教的人和我們共産黨人合作,在爲衆生即人民群衆解除壓迫和痛苦這一點上是共同的。
□在古代,佛陀傳揚恢弘的教義,保佑普天之下太平無恙。
□慧能主張佛性人人皆有,創頓悟成佛說,一方面使繁瑣的佛教簡易化;一方面使印度傳入的佛教中國化。
※魯迅
□釋迦牟尼真是大哲,我平常對人生有許多難以解決的問題,而他居然大部分早已明白啓示了,真是大哲。
※李石岑
□我以爲佛學的提倡,不特于對科學毫無抵觸之處,而且能使科學的方法上加一層深密,科學的分類上加一層正確,科學的效用上加一層保證。
※沈家祯
□我本人是科學家,對科學很感興趣,我對佛法同樣感興趣。我個人認爲佛法和科學是一而二,二而一的。
※楊振甯
□佛教是世界上偉大的宗教之一,兩千多年前傳入中國之後,對中國文化産生了深遠的影響。
※王季同
□哲學家對這個(佛家的真如,即終極真理)不過是推測,佛教卻是親證。 所以佛教哲學大旨和近代西洋哲學仿佛,而精密過西洋哲學好幾倍。
※朱光潛
□佛教以出世的精神,幹入世的事業。
※愛因斯坦(美籍德人)
□如果有任何能夠應付現代科學需求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
□沒有科學的宗教是瘸子,沒有宗教的科學是瞎子。
□空間、時間和物質,是人類認識的錯覺。
□未來的宗教將是宇宙的宗教。 它應當超越個人化的神,避免教條和神學,涵蓋自然和精神兩方面。它的根基,應建立在某種宗教意識之上,這種宗教意識的來源,是在把所有自然的和精神的事物作爲一個有意義的整體來經曆時得到的體驗。佛教正是以上所描述的那種宗教。
※尼赫魯(1889-1964)傑出印度政治家
□ 如果有什麼問題我們不得不去考慮它時,我們得按照佛陀的教誨,平平靜靜地,民主地去考慮它。
□佛比起所有的學說和教條顯得更加偉大,千百年來,他的啓示一直震撼著人類。 曆史上大概沒有任何其他時候比現在正身處苦難與心煩意亂之中的人類更需要他的和平的啓示了。
□在這個充滿沖突與風波,仇恨與暴力的世界中,佛陀的教理就像太陽一樣大放光芒。 在這個充斥著原子彈和氫彈的世界裏,沒有任何時候比現在更需要這個教理了。 人類兩千五百年的經曆只不過是更進一步證明了這個教理的持久性與真實性。讓我們記住這永恒的教理,努力按照佛陀的教法來革新我們的思想和修正我們的行爲。 這樣,即使是處在令人恐懼的原子彈時代,我們也會鎮定自如地面對它,爲促成正思正行盡我們的綿薄之力。
※尊者W·羅侯羅博士
□佛教是現實的,因爲它對生活和世界所采取的,就是一種現實的態度。 它並不是錯誤地把我們領向愚人的天堂,也決不用所有的那些虛構的恐懼和罪惡感來威脅恐嚇、折磨摧殘我們。它精確而客觀地描述我們以及我們周圍的世界,並且給我們指出了一條通向徹底自由、和平與安甯的幸福之路。
※法蘭西斯·斯托利
□佛法的原則在今天就像在它最初表述出來時一樣,並不受時間變化和知識爆炸的影響。無論科學知識的增長如何擴展人類心理的地平線,在“法”的框架裏總是有接納和消化更多科學發現的空間,但它又不是靠依賴原始思想中有限的概念來投合一些人的心意,也並非仰仗了其否定思想的力量。
※鮑羅登博士(英)
□佛教爲今日人類之救星!現今研究佛學者漸多,實因佛教高出一切宗教,雖科學、哲學長足進步,然其發明之最如理處,要亦和佛法可通。 況佛法有最甚深處、最廣大處、最真實合用處,決非現世一切學術宗教所可企及。
※哈茲拉特·依拉亞特·可汗
□佛陀的使命性質非常特殊。因此它與世界其他宗教有著相當不同之處。 佛陀的使命是讓那些“理想主義的鳥兒們”飛得離大地更近一些,因爲,滋養他們身體的食物畢竟來源于地球。
※薩拉乃浮夫人(美)
□佛教在其長遠曆史中,無時不在向前邁進。 它不但保持了它的與近代科學之並進,並且超出而立在科學的前面。 佛教在今日,正如科學一樣,嶄新而適用。 何以故? 因爲佛是以顛撲不破的真如之理爲基礎故。
※喬治·萬雷(美)
□現在世界急需拯救。 我以爲只有佛的光明和佛的聖潔,人們才能得到真正的拯救,才能得到真正的解放和自由。
※弗朗基博士(荷)
□世界戰亂的根源,是由于某些國家貪婪心太重,權利心太濃,恃強淩弱,稱王稱霸,以致發展成殘酷的戰爭。 摩西十誡已經提及,但道理沒談透,故沒能收弭兵之效。獨有佛說非常究竟,特別是佛教戒律非常精粹。假使能使佛教普及,則世界大同就可拭目以待了。
※曼特森夫人(德)
□佛教的生活准則,能使人們獲得精神上的淨化與安樂,並使生活充實、美滿而合理。佛教的思想能導致和平,使人類確知非正義戰爭是野蠻行爲。佛教不強人盲從,而是引導人們深思,接受其教義。凡有智慧的人,就佛學的道理深思谛觀,盡皆會達到心智開悟而感到心底光明。
□佛之教義,不僅爲東方人設,並爲一切西方人所需要。 凡能精研佛法者,皆能得到不可思議之智慧及思想威力。今,時機已至,東方人應速將大乘佛教诏示西方,西方人應速起研求之。東方對世界文明之大貢獻,蓋即大乘佛教是也。
※克裏柔夫人(英)
□宗教與科學是相互排斥的,兩者不能通融。這大半是由于某些宗教信守神的啓示,它們固步不前,不肯去研究宇宙的自然法則。唯獨東方的宗教……佛教,它提出了因果律和緣起法,能從事研究佛教和人生,並經得起科學的推理和驗證。所以佛教是啓人智慧的宗教,只有它可以與科學相提並論。
□佛教所開示者,乃是一種使心和意共同滿足的思想法則,其所含內容之高深,乃無與倫比者也!
※榮赫司鵬爵士(英)
□我在東南亞國家旅遊和佛教徒接觸,最感動的是他們周圍有一種莊嚴和安和的氣氛存在;而且到處可見大大小小的佛像,以一種高尚、甯靜、慈愛、端莊的姿態趺坐著,單是這種氣氛和神態,已經將佛的基本特質深深印入我的腦海,而使我神往了。
※弗那多博士(斯裏蘭卡)
□佛教之生活法,能使人們得到安樂,並使生活成爲合理,至誠和平;使人類確知戰爭是野蠻愚癡的最良方法,無過于宣傳佛教之道理及見解。佛教不強人盲從,但凡有思想智慧之人,就佛教道理深思谛觀,則未有不怡然煥然,心安理得者。
※隆斯佩雷女士(法)
□佛教意義的高尚,道理的純正,對于法國很多意識純正而好道的人,及不滿意于宗教信條的人和真正的自由思想者,具有一種很大的吸引力。我們既看到現在全世界的混亂與痛苦,又感覺到適用佛教的道理可以解決我們當前面臨的種種問題。那麼,我們便可喚起人類,使注意佛教的這件工作是怎樣的急切了。
※威爾斯博士(英)
□佛陀之法音,佛陀之根本教義,由今研究其原本所得,乃知極簡單明晰,且與近世觀念最相合,其爲自古迄今最銳利理智之成功,蓋不待辯也。
□佛陀原始之教,只要稍加整理、滌清而發揚,對于人類命運前途,仍大起作用而弘傳于世。
※諾曼裴耐斯教授(英)
□佛教是醫治“崇尚”摩登病的良藥。在我們這個痛苦疲憊的歐洲,我們斷然需要佛陀教理,這教理就是“中道之教”。 它可以開拓我們的視野,啓發我們的覺悟,引導我們達到和平光明的大道,並能獲得大智慧。
《回向偈》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叁途苦。
所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居士學佛100問 附錄》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