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53、對別的教派應持何種態度?

  53、對別的教派應持何種態度?

  對待教派問題有兩條原則。

  (一)對佛教任何教派都不應該抱有偏見。都應尊敬。

  佛教無論大乘272、小乘273、顯教274、密教、禅宗275、淨土276,就藏密而言,無論薩迦277、甯瑪278、格魯279、噶舉280、希結281、覺囊282,都是佛教這棵大菩提樹上的大小枝幹,盡管它們各自花色不同,但它們出于同一條根,結同樣的果,這一點是相同的。“花色不同”是說各教派都有各自的特點,所以泛稱八萬四千法。只要有利于衆生,能使衆生離苦得樂的法都是好法。我們不能站在世俗的立場上爲貪嗔所驅使,擡高一派,貶低一派。如有人站在原始小乘立場上說大乘“屬後出,非佛說”;有的人一葉障目、不見泰山,說“密宗出自印度教,非正宗佛教”雲雲,仿佛唯有自己才是一切佛法遍知者似的。這種人如果是佛教徒,那他就犯了一個可怕的誹謗佛法罪,他的叁皈戒性也將蕩然無存。對佛門任何教派都隨喜、恭敬,是五佛戒的戒律之一,對此應持正確態度。

  (二)修學貴在專一。

  第二個問題是信仰貴在專一。這是非常重要的一條。修學哪個教派是信仰環境和自己的機緣所決定的。“信貴專一”就是說無論修學哪一個教派都要信心專一,不應該像“乞丐的面袋”——各種成分混雜在一起。“專”才能“精”,作學問和學佛都是一樣的道理。作學問所謂“廣”,只是指所掌握的知識面較廣,但真正的學者都有自己的絕貨專長。如有的人談起佛法來,叁教九流,儒道基督,牽強附會,東拉西扯,似乎他們樣樣精通,實際上正好暴露了他們的信無專信,學無專長,淺薄無知。當觸及關鍵問題時,他們采取的則是一種閃爍其辭的回避伎倆。有的人自吹自擂,說他薩迦、噶舉、甯瑪、格魯的大法樣樣精通,但內行一目了然,他什麼也不懂,他自己表明了他是一個小小的“雜貨攤”,而不是學有專長的“專業公司。”

  不僅如此,信仰不專一的還會遭到護法的懲罰。因爲各教派的護法神都是以保護各教派的法脈和教徒的信仰和戒行爲已任的。如果法脈混雜、教徒的信仰和戒行不純,就會激怒護法,遭到可怕的報應。在藏傳佛教史上有關這方面的事例,和大德高僧的有關這方面的論述很多,絕不可等閑視之。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