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1、佛陀是否關心祖國和民族的前途?

  1、佛陀是否關心祖國和民族的前途?

  (一)佛陀十分關心祖國和民族的前途。

  佛陀是僧團的一員,故有佛在僧數之說;他在思想認識上則代表著當時曆史發展進步的一方,主張沖破種姓製度的束縛,提出“四姓平等”、衆生平等之說;在國家觀念上,他又是一位強烈的愛國者。傳說波斯匿王向迦毗羅衛國釋迦族求婚,釋迦族認爲波斯匿王出于低賤種姓,不配與其通婚,但又不敢得罪他,便采取兩全其美的辦法,讓一名婢女冒充釋種下嫁。這件事後來被波斯匿王的兒子琉璃王得知,認爲自己是婢女所出生,感到奇恥大辱,非要滅掉迦毗羅衛國不可。

  當琉璃王向迦毗羅衛進軍的時候,消息傳到釋迦沙門2集團。釋迦牟尼的祖國就是迦毗羅衛,佛陀沒有忘記自己的民族和祖國,以大無畏的精神,出現在琉璃王進軍的大路上。琉璃王看到佛陀坐在路旁一株沒有枝葉蔭蔽的舍夷樹下時,向前問訊:您爲何獨坐在此枯樹之下?佛陀對他說:祖國和民族的蔭蔽,超過別的,你現在要消滅我的國族,我不是成了一個沒有蔭蔽的人了嗎?琉璃王聽了佛陀的話,有所感動,立即還軍。第二次進軍,也被佛陀勸阻住了。琉璃王第叁次進軍時嚴密封鎖軍事行動的消息,滅掉了迦毗羅衛國。屠殺了許多釋迦族的人。據說佛陀這時心中非常悲哀,頭痛多日,對祖國的淪亡深感痛心。佛陀的這一事迹,深刻地教育著他的弟子,要時刻維護自己的祖國與民族的獨立和生存。如果有人以爲學佛或出家,就可以不關心祖國和民族的前途,那顯然是十分錯誤的。

  (二)佛陀主張愛國守法。

  佛陀還教導我們,不謗國主(不毀謗各級領導),不違國製(不違反國家法律製度),不漏國稅(不偷稅漏稅),不做國賊(不做間諜賣國)。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做個愛國守法的公民。

  佛教教義一貫主張愛國守法,中國佛教界曆來具有愛國愛教的優良傳統,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維護國家統一、捍衛民族莊嚴是中國佛教界的一貫主張。太虛大師在“七七事變”後通電全國,號召全國佛弟子“英勇護國”,並走出國門,揭露日軍在華暴行,同時組織僧伽救護隊直接參與抗戰。昌明法師毅然參加太虛大師所組建的僧伽救護隊,兩度奔赴衡陽前線,出生入死,救護傷患,爲報祖國恩身體力行。還有弘一大師提倡“念佛不忘救國,救國必須念佛”等等,都展示了中國佛教界的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當今居士,自然要繼承這一優良傳統,發揚光大。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