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說《中阿含》(五十五)
(卷五十五)
一、持齋經(202)
說法地點:舍衛國東園母子堂
參加人員:鹿子母毗舍佉等衆女居士
經中大意:本經敘述佛陀爲鹿子母毗舍佉說放牛兒齋、尼揵齋、聖八支齋等叁種齋法,而以聖八支齋爲最勝解脫之道。其次說應當更修五法(五念),即念佛,如沐首;念法,如沐身;念僧,如浣衣;念戒,如磨鏡;念天,如煉金。
本經所講的內容,具體可分爲叁個方面,一是關于叁齋,其中以聖八支齋(八關齋戒)爲中心;二是修五法(五念),即念佛、念法、念僧、念戒以及念天;叁是修習八支齋的功德利益。在這部經中,佛陀詳細列出了當時十六大國的名稱,這在其他經典中是比丘鮮見的。
(一)叁齋,即放牛兒齋、尼揵齋、聖八支齋
1、牛兒齋
什麼叫放牛兒齋呢?經中對此譬喻道:“若放牛兒朝放澤中,晴收還村,彼還村時,作如是念:我今日在此處放牛,明日當在彼處放牛;我今日在此處飲牛,明日當在彼處飲牛;我牛今在此處宿止,明日當在彼處宿止。”這裏面的意思大概是說,牧牛小兒今天放完牛後,就開始盤算著明天該到何處去放牛。而作爲居家信士呢,如果像牧兒一樣時刻盤算著如何弄到好吃好喝,“晝夜樂著欲過”,這就叫作“放牛兒齋”。佛陀並不認同此種持齋法,認爲它“不獲大利,不得大果,無大功德,不得廣布”。
2、尼揵齋
“尼揵”就是尼乾,即裸形外道。其實裸形外道並非不講修持,相反,他們很在意功德的累積;他們也講持戒,但是他們所持的戒是邪見,他們所行的是邪道。“彼用此欲,不與而用,非是與用,是謂名曰尼揵齋也”。他們所持之齋,都是虛幻不實之齋,都是毫無用處之齋,對于個人修行幾乎是全無助益。因此這種尼揵齋也是爲佛陀所反對的。
3、聖八支齋
關于八關齋戒大家都很熟悉,是指在每月的六日之中持守的八種齋戒。具體日期是每月(舊曆)的初八、十四、十五、二十叁、二十九、叁十日。而此六日是印度習俗布施修善的好日子。在此六日的一大早,居士們都到寺院裏來,請阿阇黎傳授此日夜戒。當天持戒,不得毀犯,到了明日天光,東方發白,就宣告完畢。下次要持戒,再來請師長傳授。至于爲什麼要在此六日持八關齋戒,據說是居家學佛人不可能長期過著出家生活,所以佛製一日一夜受持。八關齋戒的內容是:
(1)戒殺生:盡形壽離殺、斷殺,且有慈悲心,饒益一切衆生,殺生淨除其心。
(2)戒不與取(即戒偷盜):盡形壽離不與取、斷不與取,與而後取,樂于與取,常好布施,心樂放舍,歡喜無吝,不望其報。
(3)戒淫欲:我們需要注意,此處是戒淫,而不是戒邪淫。即使是在家信士,在此十天內,夫妻之間也不能行淫。盡形壽離非梵行、斷非梵行,至誠心淨,離欲斷淫,淨除其心。
(4)戒妄語:離妄言、斷妄言,真谛言,爲人所信,不欺世間。
(5)戒飲酒:離酒斷酒,斷除其心。
(6)戒眠坐高廣嚴麗床座:盡形壽離斷高廣大床,斷高廣大訂,樂下坐臥。關于何謂“高廣”,
(7)戒塗飾香鬘及歌舞觀聽:盡形壽離斷華鬘、璎珞、塗香、脂粉、歌舞、倡伎及往觀聽,並淨除其心。
(8)戒非時食:盡形壽離非時食、斷非時食,一食,不夜食,樂于時食,于非時食淨除其心。
此八戒與出家沙彌所持之戒基本相同,而與普通優婆塞(夷)所持的五戒要嚴格多了。佛陀說,或持此八戒,則與“阿羅漢所等同無異”,說明持此八戒的殊勝性。在前五戒中,居士戒爲“不邪淫”,而八戒中爲“不淫”;後叁戒則與出家比丘所持之戒完全相同。如果居士能行此八戒,則與出家生活基本無異,可謂是短期(短暫)出家。
(二)修習五法(五念)
佛陀說,如果在修習八關齋戒的基礎上再修行五法,那麼將更爲殊勝。此五法爲:
1、念佛:即憶念如來。若持齋時,憶念如來;憶念如來已,若有惡伺,便得滅,所有穢汙惡不善之法,亦複得滅,便心靜得喜。
譬喻:“譬若如人,頭有垢膩,因膏澤、暖湯、人力、洗沐故,彼便得淨。”
2、念法:“若持齋時,憶念于法,此法世尊善說,究竟,恒不變易,正智所知,正智所見,正智所覺。”,若憶念後,便滅除惡伺,所有善法便得除滅。
譬喻:“猶人身有垢膩不淨,因麸、澡豆、暖湯、人力、極洗浴故,身便得淨。”
3、念僧:“若持齋時,憶念于衆,世尊弟子衆善趣向質直、行要行趣,如來衆中實有阿羅诃真人趣……四雙人八輩聖士,是謂世尊弟子衆,成就戒、定、慧、解脫、解脫智見,可呼、可請、可供養、可奉事、可敬重,則爲天人良福之田。”若有惡伺,尋便得滅。
譬喻:“猶如人衣有垢膩不淨,因灰、皂莢、澡豆、湯水、人力浣故,彼便得淨。”
4、念戒:“若持齋時,憶念自戒,不缺不穿,無穢無汙,極廣極大,不望其報,智者稱譽,善具善趣,善受善持。”此處所講的是“自戒”,即戒由自願而持,爲自個兒事,持守好壞,所獲果報善惡大小,便憑自己主張。
譬喻:“猶若如鏡,生垢不明,因石磨锃瑩,由人力治,便得明淨。”
5、念天:“若持齋時,憶念諸天,實有四天王。彼天若成就信,于此命終,得生彼間,我亦有彼信。彼天若成就戒、聞、施、慧,于此命終,得生彼間,我亦有彼慧。實有叁十叁天……我亦有彼慧。”在這裏,我們在知道念天的目的在于念諸天的功德,從而向他們學習,學習他們所擁有的各種殊勝之處,從而修正自己的惡行惡念。
譬喻:“猶如上色鑫,生垢不淨,因火排鑽椎赤土、人力,磨拭瑩治,便得明淨。”
(叁)持守八關戒的功德
1、十六大國的一切錢財、金銀、珠寶等各種寶物全部加起來,其價值不及持守八關齋戒的十六分之一;
2、若生在人間,其福壽無量;
3、命終之後,可以上生天界,乃至生叁十叁天中的任何一天;
4、得長壽,得大福報;只有善報,永無惡報。
最後,簡列一下十六大國的名稱:
鴦迦、摩揭陀、迦屍、拘薩羅、拘樓、般阇羅、阿攝貝、阿和檀提、枝提、跋耆、跋蹉、跋羅、蘇摩、蘇羅咤、喻尼、劍浮。 (09.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