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漫說《中阿含》(卷叁十九)~A 一、婆羅婆堂經

  

漫說《中阿含》(叁十九)

  

(卷叁十九)

  

一、婆羅婆堂經

  

  說法地點:舍衛國東園鹿子母堂

  

  參加人員:婆私吒、婆羅婆

  

  經中大意:本經敘述婆私吒,和婆羅婆二人,均爲是梵志的種姓出家。他們曾被諸梵志極爲诃責。佛陀告訴其身的清淨垢穢並不依于種姓。也爲其說明劫初時漸立叁種姓,以及沙門之事,最後講說善惡業報並無種姓的差別。

  

  我們在前面一部《須閑提經》中,曾經提到了“婆多婆”這個人。根據這部經典提供的信息,我們可以推測出婆羅婆是拘樓瘦人,出家前是一位梵志,家裏物質條件不錯。早在婆羅婆作爲梵志期間,就對佛陀很是尊敬,那時應該是屬于佛陀的居家皈依弟子。而在這部《婆羅婆堂經》中,婆羅婆已經出家爲比丘。與他同時出家的,還有一位叫婆私吒年青人。大約這兩位富貴青年的出家,在當地無疑是等于發生了一場劇烈的地震,整個家族的人都極爲震怒,紛紛指責婆羅婆二人出賣、背叛了自己高貴的種姓。“諸梵志見已,極诃責數,甚急至若,而語之曰:“梵志種勝,余者不如;梵志種白,余者皆黑;梵志得清淨,非梵志不得清淨。梵志梵天子,從彼口生,梵梵所化。汝等舍勝從不如,舍白從黑,彼禿沙門爲黑所縛,斷種無子,是故汝等所作大惡,極犯大過。”

  

  我們不得不承認,種姓的壓力是空前強大的,並不是我們可以置之不理、“心無所住”所能解決掉的問題。二位比丘自出家後,頂住了強大的壓力,一直跟隨在佛陀的身後,精勤修行。但是,他們的心理是壓抑的、痛苦的,他們很想找機會,把心裏面的痛楚向佛陀傾訴一番。

  

  有一天的下午,佛陀在鹿子母堂的屋檐下的陰影處,一邊散步一邊爲比丘們講開示——即所謂“堂影”,即屋檐下背陽之處,因此處通風較涼爽。婆私吒知道後,將此消息通報給婆羅婆,邀請他一起去聞佛說法。婆羅婆聽後,很高興地答應了。

  

  于是二人來到佛所(堂影處),在向佛陀“稽首作禮”後,便“從後經行”,即隨著佛陀等人緩步前行的節奏,一起散步。佛陀很是慈悲,他很早就知道二位尊者心中的苦悶。于是他回過頭來,對婆私吒二人說:“汝等二梵志舍梵志族,剃除須發,著袈裟衣,至信、舍家、無家、覺道,諸梵志見已,不大責數耶?”

  

  婆私吒與婆羅婆一聽,佛陀的問話總算問到他倆心裏去了,他倆立即答道:“唯然,世尊!諸梵志見已,極诃責數,甚急甚苦。”

  

  佛陀聽後說:“那些梵志們是如何诃責你們的?”

  

  于是婆私吒將那些梵志們對自己的惡毒數落,一一向佛陀禀報。

  

  佛陀聞後,說這些梵志們所說的簡直是毫無根據、荒謬萬分。他們自己是愚癡至極,“不善曉解,不識良田,不能自知”,竟信口雌黃,說些顛倒無知之話。佛陀的觀點是,四個種姓之前根本就不存在誰高誰下、誰勝誰劣的問題。

  

  1、刹帝利、居士種有時會殺生、偷盜等惡業,梵志種難道就不會犯殺生與偷盜等惡業?

  

  2、梵志能夠做到不殺生、不偷盜,難道其他叁個種姓就不能夠做到不殺生與不偷盜?

  

  3、一切的惡事,刹帝利等叁種姓會違犯,難道梵志種姓就不會違犯?

  

  4、一切善事梵志會去做,難道其他叁個種姓就不會去做?

  

  由此可以推演出一個叁段論:

  

  如果一切惡法都是以刹帝利爲首的叁種姓所行,一切善法都由梵志所獨行,那麼梵志就有資格說自己是最高級種姓;

  

  事實上梵志既可以爲一切善法,也會行一切惡法;

  

  所以,梵志並沒有資格說自己是最高級種姓。

  

  針對于這個問題,佛陀進一步強調,無論是哪一個種姓,如果他在身、口、意叁方面行惡的話,那麼身壞命終後,所面臨的製裁都是一樣的;而如果叁業都行善,肯定會有好的去處。也就是說在因果報應面前,梵志種姓沒有絲毫優勢可言。如果四種姓同修善法,都會獲得解脫。無論從哪方面講,四種姓都是完全平等的,沒有任何差別。

  

  在這部經中,佛陀還談到了他與波斯匿王的關系。我們都知道,作爲拘薩羅國的國王,同時也作爲釋迦族的宗主國,波斯匿王對佛陀是很尊重的。經中說波斯匿王對佛陀是“下意愛敬至重,供養奉事”。那麼波斯匿王爲什麼對佛陀這麼恭敬有加呢?當然,我們從各種不同的角度,可以總結出很多種原因來,但是佛陀的觀點是:“波斯匿拘娑羅王愛敬于法,至重供養,爲奉事故,而于我身下意愛敬至重,供養奉事于我。”這裏就産生另外一個問題,即波斯匿王爲什麼會對佛法産生濃厚的興趣或甚深的信仰?難道波斯匿王本人也想求證解脫之門?佛陀在這裏並沒有給我們明確交待。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佛陀的教法對于婆斯匿王本人的身心有幫助,對他的王族有好處,對他的臣民們有利益,對于他的統治基礎乃至整個國家,都有很大的助益。

  

  至于經中所談到的有關四種姓起源問題,我在前面的文章中(《漫說長阿含》)已談得很詳細,此處不再重複。 (09.070.22.)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