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漫說《中阿含》(卷叁十叁)~A 附錄:《漫說長阿含·釋提桓因問經》

  

  附錄:《漫說長阿含·釋提桓因問經》

  

叁、釋提桓因問經

  

  說法地點:摩揭陀國的庵婆羅村北,毗陀山因陀婆羅窟中

  

  參加人員:天帝釋、般遮翼、諸忉利天

  

  經中大意:本經敘述佛陀在毘陀山。入于火焰叁昧,爲帝釋講解之事,是以一問一答的方式記錄下來的。經中主要內容是:一切衆生的怨結均依貪嫉而起,貪嫉是依愛憎而生,愛憎即由欲念而起。欲由想而起,想由調戲心而起。若除調戲心,即沒有想,乃至沒有怨結。這樣,即沒有互相傷害等事。又說沙門如沒有調戲心,即沒有滅。又說具足戒、究竟梵行、究竟安隱、究竟無余等的解脫道。帝釋即成爲佛的弟子,而得須陀洹果。帝釋並追憶自己的往昔而說:過去曾和阿修羅爭戰而勝,雖有喜樂、念樂然而有刀杖喜樂、鬥爭喜樂的感覺,而今遇佛而奉佛,而得沒有刀杖喜樂的真正喜樂。此時在佛前奏琴的般遮翼子,曾受佛的贊譽,帝釋即賜與幹沓和王之女給他爲妻。

  

  剛才我在上面的“經中大意”已經初步地說了,這部經是以釋提桓因與佛陀的一問一答方式而展開的。天帝釋在佛經中時常出現,他是佛陀的得力護法,很多重大的佛事活動都與他有關系。比如說釋迦佛初成道時,對于是否開演佛法問題曾經猶豫過,但是最終是天帝釋下來請求佛陀慈悲衆生,爲衆生說法;在佛陀十難之一中,那個外道女暴志曾經謗佛,後來是天帝釋化作一只小老鼠從而爲佛陀解圍……反正類似的例子很多。不僅如此,我們在前面的一些經中,也曾提到天帝釋曾在天上爲天衆宣說佛法的事情,可見他不僅對佛法懷有很深的崇敬之心情,同時對佛法也很有研究,所知義理甚多。但是從此經裏面來看,天帝釋聽

  

  請教了佛陀的一些問題,當得到滿意的解答後,心開意解,證得須陀洹果,這就說明一個問題,此時天帝釋對佛法已經産生了好感,但是他對佛法了解得並不是很多,這是可以肯定的。根據這種解釋,我們似乎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佛陀說這部門的時候,很可能是在成道後的前十五年以內,甚至還會更早。

  

  從在這部經中,我們便知道,佛陀此時在做什麼呢?原來他在“入火焰叁昧”。那麼什麼叫“火焰叁昧”呢?根據《佛學大辭典》上的解釋,它又稱作火光叁味、火生叁昧,也有稱火界叁昧的,系表示以淨菩提心之智火燒盡叁毒五欲的煩惱。想當初佛成道後,曾經度化叁迦葉時,曾以此叁昧而降伏毒龍。而一些阿羅漢將要入滅的時候,也多入此叁味,然後出火灰燼其身。在後面的《中阿含經·頻婆娑羅王迎佛經》有這樣一段記載:“尊者郁毗羅迦葉入火定已,身中便出種種火焰,青、黃、赤、白中水精色,下身出火,上身出水;上身出火,下身出水。”那麼佛陀入這種火焰叁昧時,“彼毗陀山同一火色”,說明是火光沖天,景象十分壯觀,因此摩揭陀國的人民見到了火光,都知道是怎麼一回事:“此毗陀山同一火色,將是如來諸天之力”,看到摩揭陀國的人民很有善根,對佛陀很是了解。

  

  還有一個樂神我們需要提一下,那就是這個般遮翼。佛經中在談到這個人物時,說他手持琉璃琴。這個琉璃琴究竟是何模樣,著實讓我有些摸不著頭腦。但是既然他是樂神,彈得肯定很好,很動聽,在天界很有名氣。于是釋帝桓因就對他說:你琴彈得那麼好,你可不能保守,現在有個好機緣,佛陀正在入定,你去獻彈一段,也是一個大供養。這個般遮翼一想也對啊,佛陀平時想看上他一眼都是很難得的,如今有這麼好的機會,當然要在世尊面前露一手。于是他就在距佛不遠的地方,一邊彈著琉璃琴,一邊還唱著歌詞。他在唱些什麼呢?其實我們從他所歌的那些“偈”中,可以看出一個很有意思的情節,那就是這個般遮翼對于跋陀的愛慕之情。當然,歌詞中還是把對佛陀威德的贊歎放在了突出的地位。

  

  那麼,這個跋陀是什麼人呢?她是執樂天王的女孩,據說長得出奇地美貌,人稱爲太陽之光(一看到這裏,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希臘女神維納斯了)。我不妨把般遮翼所唱的歌詞用現代語的方式描述一下:

  

  親愛的跋陀啊!

  

  禮拜你的家父吧!

  

  你的家父是多麼得端嚴!

  

  你的父親在生你之時,真是充滿吉祥;

  

  而我的心,也是愛樂非常。

  

  本來是小小的因緣,而我對你的情感卻由此而生。

  

  我對你的情感與日俱增,

  

  有如供養聖者那般的激動心情;

  

  我的心快樂無比,

  

  猶如聖者專意于四禅;

  

  對你的思念,我將矢志不渝!

  

  親愛的跋陀啊,我一定要得到你,

  

  我的心已如狂象野馬,欲罷不能

  

  有如大象被鈎製,炎熱的夏天遇著涼風,

  

  口渴時獲得冷泉,沈疴得遇良醫,

  

  也如饑餓得遇美食。

  

  我的心,有如大象之被深鈎,

  

  卻仍然不肯降伏,

  

  四處奔突而難以禁製!

  

  猶如在清涼的水池內,有衆花覆在水上,

  

  疲勞而熱惱的大象在裏面沐浴,遍體清涼。

  

  我對天發誓:

  

  如果你死了,我將伴隨你而去;

  

  如你不在世間,我的生命將變得毫無意義!

  

  爲了你,我甯可舍棄一切,哪怕是我的全部。

  

  忉利天之主啊!帝釋天啊!

  

  您現在應納受我的誓言,

  

  我稱贊您的禮節已經具備,

  

  願您善于思察它!

  

  從上面的詩句中,那種思慕之情溢于言表。比如說詩的開頭,這個般遮翼不好意思直接贊美跋陀的美貌,而是轉而贊美她的父親是多麼的莊嚴,這是一種很典型的文學手法,頗有“愛屋及烏”的味道。到詩文的最後,他對跋陀的愛意就表露無遺。佛經中竟有這樣的直接表達男女情感的詩句,著實使我很感意外。

  

  那麼,這位般遮翼爲什麼會在佛陀面前歌唱了富有情愛意味的曲子呢?我想他的用意也是明顯的,他是想借助自己對佛陀的音樂供養,向佛陀以及天帝釋傳達這樣一個訊息:麻煩你們幫幫忙,在我般遮翼我跋陀之間牽線搭橋吧。當然,他主要是向天帝釋傳達這樣的一個信息,因爲身爲至尊的佛陀,他是決不會給任何人當媒人的,這也是佛教戒律所禁止的事情。

  

  佛陀聽到了宛轉動聽的琴聲後,就從叁昧起,開始贊歎般遮翼:“般遮翼,你彈得可真好啊!你以這樣優美的音樂供養我,真是功德無量。”其實佛陀也聽出般遮翼的琴外之音了,因此他說琴聲是“悲和哀婉,感動人心”。但是佛陀並沒有把話題進一步拉向塵世的感情方向,卻引向了另外一邊,是什麼呢?“汝琴所奏,衆義備有,亦說欲縛,亦說梵行,亦說沙門,亦說涅槃”,意思是說,你的琴聲裏含有多種含義,可以有多種理解。

  

  那麼,般遮翼的這段又唱又彈有沒有效果呢?當然是有效果的。在經文的結尾,在回忉利天的路上,天帝釋就回過頭來,對般遮翼說:“你今天在佛陀面前彈唱得真是很好,我心裏有數。現在,你繼承了你父親的職位,在樂神中算是老大了。現在我決定了,就如你所願,把跋陀許配給你爲妻,如何?”般遮翼聽了,心裏當然是喜不自禁。

  

  此時釋提桓因聽到世尊在一個勁地稱贊般遮翼,他心裏面有些不太舒服,因爲他受到了冷落,畢竟般遮翼是他的手下啊,手下被世尊贊歎,作爲上司的天帝釋多少有些醋意了。這時候,他就向般遮翼傳達了一個意念,內容就是我要找你有事。看來神仙比我們凡人要高明得多,我們凡人如果要找一個人,要麼親自跑一趟,要麼請人捎個口令,要麼寫信、打電話,要麼發封電子郵件,或者給對方發短信,在QQ上留言。可是天神們就不一樣了,要找哪個人,動個念頭就可以了。作爲天人,還有一個好處,我們凡夫男女要産生了好感,難免會有身體的接觸;天神們就不需要這樣,他們之間有了好感,只要彼此對視一下,有那種意思了,天女們馬上就會懷孕了——由此看來,在天界實行計劃生育可能有些難度,因爲一不留神,兩雙火辣辣的眼神一碰,天女立馬就會有了身孕,真是防不勝防啊!

  

  接收到天帝釋傳達的意念以後,般遮翼馬上就回到釋帝桓因的身邊,問天帝有何指示。天帝釋說你代我去向世尊請安問聲好,呆會我和忉利天的子民們一起去看望他老人家。世尊聽了以後,也對天帝釋大加贊歎,說…

《漫說《中阿含》(卷叁十叁)~A 附錄:《漫說長阿含·釋提桓因問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