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漫说《中阿含》(卷三十三)~A 附录:《漫说长阿含·释提桓因问经》

  

  附录:《漫说长阿含·释提桓因问经》

  

三、释提桓因问经

  

  说法地点:摩揭陀国的庵婆罗村北,毗陀山因陀婆罗窟中

  

  参加人员:天帝释、般遮翼、诸忉利天

  

  经中大意:本经叙述佛陀在毘陀山。入于火焰三昧,为帝释讲解之事,是以一问一答的方式记录下来的。经中主要内容是:一切众生的怨结均依贪嫉而起,贪嫉是依爱憎而生,爱憎即由欲念而起。欲由想而起,想由调戏心而起。若除调戏心,即没有想,乃至没有怨结。这样,即没有互相伤害等事。又说沙门如没有调戏心,即没有灭。又说具足戒、究竟梵行、究竟安隐、究竟无余等的解脱道。帝释即成为佛的弟子,而得须陀洹果。帝释并追忆自己的往昔而说:过去曾和阿修罗争战而胜,虽有喜乐、念乐然而有刀杖喜乐、斗争喜乐的感觉,而今遇佛而奉佛,而得没有刀杖喜乐的真正喜乐。此时在佛前奏琴的般遮翼子,曾受佛的赞誉,帝释即赐与干沓和王之女给他为妻。

  

  刚才我在上面的“经中大意”已经初步地说了,这部经是以释提桓因与佛陀的一问一答方式而展开的。天帝释在佛经中时常出现,他是佛陀的得力护法,很多重大的佛事活动都与他有关系。比如说释迦佛初成道时,对于是否开演佛法问题曾经犹豫过,但是最终是天帝释下来请求佛陀慈悲众生,为众生说法;在佛陀十难之一中,那个外道女暴志曾经谤佛,后来是天帝释化作一只小老鼠从而为佛陀解围……反正类似的例子很多。不仅如此,我们在前面的一些经中,也曾提到天帝释曾在天上为天众宣说佛法的事情,可见他不仅对佛法怀有很深的崇敬之心情,同时对佛法也很有研究,所知义理甚多。但是从此经里面来看,天帝释听

  

  请教了佛陀的一些问题,当得到满意的解答后,心开意解,证得须陀洹果,这就说明一个问题,此时天帝释对佛法已经产生了好感,但是他对佛法了解得并不是很多,这是可以肯定的。根据这种解释,我们似乎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佛陀说这部门的时候,很可能是在成道后的前十五年以内,甚至还会更早。

  

  从在这部经中,我们便知道,佛陀此时在做什么呢?原来他在“入火焰三昧”。那么什么叫“火焰三昧”呢?根据《佛学大辞典》上的解释,它又称作火光三味、火生三昧,也有称火界三昧的,系表示以净菩提心之智火烧尽三毒五欲的烦恼。想当初佛成道后,曾经度化三迦叶时,曾以此三昧而降伏毒龙。而一些阿罗汉将要入灭的时候,也多入此三味,然后出火灰烬其身。在后面的《中阿含经·频婆娑罗王迎佛经》有这样一段记载:“尊者郁毗罗迦叶入火定已,身中便出种种火焰,青、黄、赤、白中水精色,下身出火,上身出水;上身出火,下身出水。”那么佛陀入这种火焰三昧时,“彼毗陀山同一火色”,说明是火光冲天,景象十分壮观,因此摩揭陀国的人民见到了火光,都知道是怎么一回事:“此毗陀山同一火色,将是如来诸天之力”,看到摩揭陀国的人民很有善根,对佛陀很是了解。

  

  还有一个乐神我们需要提一下,那就是这个般遮翼。佛经中在谈到这个人物时,说他手持琉璃琴。这个琉璃琴究竟是何模样,着实让我有些摸不着头脑。但是既然他是乐神,弹得肯定很好,很动听,在天界很有名气。于是释帝桓因就对他说:你琴弹得那么好,你可不能保守,现在有个好机缘,佛陀正在入定,你去献弹一段,也是一个大供养。这个般遮翼一想也对啊,佛陀平时想看上他一眼都是很难得的,如今有这么好的机会,当然要在世尊面前露一手。于是他就在距佛不远的地方,一边弹着琉璃琴,一边还唱着歌词。他在唱些什么呢?其实我们从他所歌的那些“偈”中,可以看出一个很有意思的情节,那就是这个般遮翼对于跋陀的爱慕之情。当然,歌词中还是把对佛陀威德的赞叹放在了突出的地位。

  

  那么,这个跋陀是什么人呢?她是执乐天王的女孩,据说长得出奇地美貌,人称为太阳之光(一看到这里,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希腊女神维纳斯了)。我不妨把般遮翼所唱的歌词用现代语的方式描述一下:

  

  亲爱的跋陀啊!

  

  礼拜你的家父吧!

  

  你的家父是多么得端严!

  

  你的父亲在生你之时,真是充满吉祥;

  

  而我的心,也是爱乐非常。

  

  本来是小小的因缘,而我对你的情感却由此而生。

  

  我对你的情感与日俱增,

  

  有如供养圣者那般的激动心情;

  

  我的心快乐无比,

  

  犹如圣者专意于四禅;

  

  对你的思念,我将矢志不渝!

  

  亲爱的跋陀啊,我一定要得到你,

  

  我的心已如狂象野马,欲罢不能

  

  有如大象被钩制,炎热的夏天遇着凉风,

  

  口渴时获得冷泉,沉疴得遇良医,

  

  也如饥饿得遇美食。

  

  我的心,有如大象之被深钩,

  

  却仍然不肯降伏,

  

  四处奔突而难以禁制!

  

  犹如在清凉的水池内,有众花覆在水上,

  

  疲劳而热恼的大象在里面沐浴,遍体清凉。

  

  我对天发誓:

  

  如果你死了,我将伴随你而去;

  

  如你不在世间,我的生命将变得毫无意义!

  

  为了你,我宁可舍弃一切,哪怕是我的全部。

  

  忉利天之主啊!帝释天啊!

  

  您现在应纳受我的誓言,

  

  我称赞您的礼节已经具备,

  

  愿您善于思察它!

  

  从上面的诗句中,那种思慕之情溢于言表。比如说诗的开头,这个般遮翼不好意思直接赞美跋陀的美貌,而是转而赞美她的父亲是多么的庄严,这是一种很典型的文学手法,颇有“爱屋及乌”的味道。到诗文的最后,他对跋陀的爱意就表露无遗。佛经中竟有这样的直接表达男女情感的诗句,着实使我很感意外。

  

  那么,这位般遮翼为什么会在佛陀面前歌唱了富有情爱意味的曲子呢?我想他的用意也是明显的,他是想借助自己对佛陀的音乐供养,向佛陀以及天帝释传达这样一个讯息:麻烦你们帮帮忙,在我般遮翼我跋陀之间牵线搭桥吧。当然,他主要是向天帝释传达这样的一个信息,因为身为至尊的佛陀,他是决不会给任何人当媒人的,这也是佛教戒律所禁止的事情。

  

  佛陀听到了宛转动听的琴声后,就从三昧起,开始赞叹般遮翼:“般遮翼,你弹得可真好啊!你以这样优美的音乐供养我,真是功德无量。”其实佛陀也听出般遮翼的琴外之音了,因此他说琴声是“悲和哀婉,感动人心”。但是佛陀并没有把话题进一步拉向尘世的感情方向,却引向了另外一边,是什么呢?“汝琴所奏,众义备有,亦说欲缚,亦说梵行,亦说沙门,亦说涅槃”,意思是说,你的琴声里含有多种含义,可以有多种理解。

  

  那么,般遮翼的这段又唱又弹有没有效果呢?当然是有效果的。在经文的结尾,在回忉利天的路上,天帝释就回过头来,对般遮翼说:“你今天在佛陀面前弹唱得真是很好,我心里有数。现在,你继承了你父亲的职位,在乐神中算是老大了。现在我决定了,就如你所愿,把跋陀许配给你为妻,如何?”般遮翼听了,心里当然是喜不自禁。

  

  此时释提桓因听到世尊在一个劲地称赞般遮翼,他心里面有些不太舒服,因为他受到了冷落,毕竟般遮翼是他的手下啊,手下被世尊赞叹,作为上司的天帝释多少有些醋意了。这时候,他就向般遮翼传达了一个意念,内容就是我要找你有事。看来神仙比我们凡人要高明得多,我们凡人如果要找一个人,要么亲自跑一趟,要么请人捎个口令,要么写信、打电话,要么发封电子邮件,或者给对方发短信,在QQ上留言。可是天神们就不一样了,要找哪个人,动个念头就可以了。作为天人,还有一个好处,我们凡夫男女要产生了好感,难免会有身体的接触;天神们就不需要这样,他们之间有了好感,只要彼此对视一下,有那种意思了,天女们马上就会怀孕了——由此看来,在天界实行计划生育可能有些难度,因为一不留神,两双火辣辣的眼神一碰,天女立马就会有了身孕,真是防不胜防啊!

  

  接收到天帝释传达的意念以后,般遮翼马上就回到释帝桓因的身边,问天帝有何指示。天帝释说你代我去向世尊请安问声好,呆会我和忉利天的子民们一起去看望他老人家。世尊听了以后,也对天帝释大加赞叹,说…

《漫说《中阿含》(卷三十三)~A 附录:《漫说长阿含·释提桓因问经》》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