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說《中阿含》(九)
(卷九)
一、地動經
說法地點:金剛國(跋耆國)
參加人員:阿難、諸比丘
經中大意:本經敘述佛陀在跋耆國時,有大地震,就說大地震動的叁種因緣:1、空中大風起,風起則水擾,水擾則地動。2、有神足通的比丘,和護比丘之天,于地作小想,于水作無量想,即地會隨其所欲而擾動。3、如來在叁個月後,將入涅槃,故地動。又記述如來化身爲諸天說法之不可思議等事。
對于這部《地動經》,從總體結構上講,前後兩部分講的是彼此較爲獨立的兩件事,也就是此部經典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有些脫節,在內容上關聯性並不是很強。前半部分是敘述阿難請教佛陀有關大地震動的因緣所在,後半部分是佛陀自述其所具有的“未曾有法”。在這裏,我將重點分析一下經文的前半部分內容,至于後半部分內容,由于與本經題的關聯性並不是很強,因而略去不談。
通過經文的敘述,它向我們傳達了兩個十分重要的信息。第一,在佛陀八十歲的時候,大約是印度的雨季過後,在跋耆國發生了一場強烈地震,從經典所描述的來看,其震中震級應該不會低于八級,結果造成了極大的破壞;第二,佛陀在說此經的時候,是在他的生命之火快要燃盡的前叁個月。跋耆國位于摩揭陀國的東部偏北方向,佛陀在生命最後的幾個月裏,身體狀態一直不太好,從他的遊曆路線上來看,他的最終歸宿地,很可能是他的故鄉迦毗羅衛。但是很可惜,當他到了末羅族的拘屍那揭羅的時候,就永遠地停下了腳步。那麼佛陀的故鄉迦毗羅衛距離拘屍那揭羅究竟有多遠呢?據《高僧傳·法顯傳》記載,從迦毗羅城東行五由延,入藍莫國,自此東行七由延而至灰炭塔,更東行十二由延至拘夷那揭城。一由延按通常的叁十裏計算(實際上佛教所講的一由延小于印度傳統所說的一由延),迦毗羅衛距拘屍那揭羅爲600華裏左右,若是步行走過去,也就是十天左右的路程。
發生在跋耆國的這場強烈地震,當時佛陀與他的侍者阿難都是親身經曆過的。根據佛經的記載,當時不僅發生了強震,而且天空中出現了異樣,即出現了被中國視爲不祥之兆的掃帚星——彗星。經文說“四面大風起,四方彗星出”,可見彗星出現數量之多,次數之頻繁,都是極其罕見的。這場地震,造成了“屋舍牆壁皆崩壞盡”。至于死了多少人,具體的損失是多少,有沒有發生山體崩塌以及泥石流等自然災害的出現,佛經中沒有進一步記載。但是我們可以想像,這場自然災害所帶來的損失是相當巨大的。而佛陀生活的晚年,印度中北部發生了嚴重的自然災害,很多國家都鬧饑荒,這些饑荒與這場地震有沒有直接的關聯,目前我還不好下結論。但是,這場強烈的地震,我想絕不僅僅給跋耆國造成了損失,而且給周圍國家也帶來了很直接的經濟損失。還有一點需要強調一下,這樣強烈的地震接連共發生過兩次,一次是佛陀入滅前的叁個月,一個是佛陀剛剛入滅之時。至于最後一場地震到底有沒有發生,佛陀在這部經中只是作了預言,但是我們若從佛陀入滅時所出現的各種奇異天象來看,發生地震的可能性是絕對存在的。
這場規模空前的強烈地震,對于尚在學位的阿難來說,是一個嚴峻的心理考驗,因爲他根本無法理解這場地震所含的寓意究竟是什麼。有人說地震不就是地震嗎,又有什麼寓意呢?又有人說,地震就是自然界的因緣關系的短期解體。但是,我個人覺得,在自然災害面前,一個負責任的宗教選擇叁緘其口,是不太明智的。比如說,我們可以從宗教的立場上分析一下爲什麼會産生地震——如果我們從自然科學的角度來解釋地震,那就不能稱爲宗教了;在地震面前,或者在地震産生之後,我們宗教界應該做些什麼?有人說,我們捐錢捐物啊,我們做法事爲亡者超度,爲幸存者祈福啊!這些都沒有錯。讓我們從原始佛教的經典中,看看佛陀對于地震有著怎樣獨到的觀點。
當阿難見到發生如此異特的天象時,阿難是“見已恐怖,舉身毛豎”,于是他趕緊到佛陀的居所,請教佛陀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它又能說明怎樣的問題。阿難的問題是:“有幾因緣令地大動,地大動時四面大風起,四方彗星出,屋舍牆壁皆崩壞盡?”
世尊聽後,就爲阿難解釋,他說共有叁種因緣能引發上述情況的出現,這叁個因緣分別是:
1、“此地止水上,水止風上,風依于空”,“有時空中大風起,風起則水擾,水擾則地動”,這就是第一大因緣。
2、“比丘有大如意足,大威德,有大福佑,有大威神,心自在如意足,彼于地作小想,于水作無量想。彼因是故,此地隨所欲、隨其意,擾複擾,震複震。護比丘天亦複如是,有大如意足,有大威德,有大福佑,有大威神,心自在如意足,彼于地作小想,于水作無量想。彼因是故,此地隨所欲、隨其意,擾複擾,震複震”,這就是第二大因緣。
3、“若如來不久過叁月已當涅槃,由是之故,令地大動,地大動時……”,這是第叁大因緣。
我們來簡單分析一下。第一種是從自然現象的角度來分析這場地震以及彗星群現。從經中可以看出,佛教認爲我們所居住的大地,是以水作爲依托物的,而這些水又停留在風的上面,這些風就飄浮在半空之中。當大風一刮起的時候,就會引發水的劇烈波動,而水的波動,又會引發大地的震動和彗星的出現。因此大地發生地震的根源來自于太空之中的宇宙風。當然,對于這種觀點我們可以作不同的理解,不存在是與非、對與錯的問題。
第二點是強調了心念的巨大作用。我在前面的相關文章中也曾提到,在叁業之中,意業的作用是絕對不可以低估的,甚至它所引發的後果遠比身、口二業要嚴重得多。尤其是具備神通功能的比丘,他們的一個念頭,往往會産生一系列的連鎖反應。比如說比丘(這裏專指證得神通的比丘)産生一個小小的念想,這個念想産生的對象是大地,或者是將強烈的念想作用于水,那麼會産生什麼想的後果呢?就是地和水都會隨著比丘的念想而轉動,進行産生相互影響的震蕩;這種震蕩,又會很快影響到比丘的護法神,這些護法神也會隨著比丘的念想再次産生念想,結果使震蕩更加激烈了,最後發生了強烈的地震。也就是說,産生地震的最終源頭是神通比丘所産生的念想。因此佛教講“舉心動念,無非是罪,無非是業”,是很有道理的。
第叁點是講佛陀不久後的涅槃,會引起大地等自然界的非同尋常的反應。當然,聖人的謝世,總會有些靈異現象的生發,佛陀的降生以及入滅也是這樣,都發生了一些奇異的自然現象。已故的宣化上人在他的《四十二章經》開示中就講道了這件事,他寫道:
“在周書上說佛誕生于周昭王二十六年,這一年叫甲寅。這時候江河泛溢,江啊、河啊,水都漲了,流到河外邊去了;大地也都震動了。這是佛出生的時候,有江河泛溢,大地震動的瑞相。又有五色光,在天上有個太微星,五色的祥光,就貫這太微星。當時有個太史,(太史就是管天文學的,也是管算數的。)他的名字叫蘇由。他用《易經》來占卦,一占就占到乾卦,得到九五,乾卦九五是“飛龍在天”。得這一卦,他就知道這是西方有大聖人出世。在印度,這個聖人傳一種教法,這種教法在一千年以後,就會傳到中國來,這是太史蘇由占算的結果。(中略)佛圓寂的時候,在天上又有十二道白虹貫日,當時有個太史叫扈多,他又用《易經》來占算,他知道這是西方印度的大聖人入滅了。周昭王二十六年,歲次甲寅出生的大聖人,現在入涅槃了,這是佛的出生和入滅,雖然印度離中國這麼遠,但是中國也都知道,中國人當時也有會算數的,都知道這情形。”(摘自宣化上人《佛說四十二章經淺釋》)
佛陀的降生和涅槃,不單印度人民知道,就是遠在萬裏之外的異邦中國,也有著非同尋常的自然現象的感應。對于佛陀預言于叁個月後的入滅,身爲侍者的阿難自然是很傷心的,他“悲泣涕零”,贊歎如來“成就功德,得未曾有法”。接下去佛陀敘述了一些有關“未曾有法”的具體事例,這不是本文所關注的重點,就略去不提了。(2009.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