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世記經·戰鬥品
本品大意:本品敘述阿修羅王與帝釋天之間發生戰鬥的情形,以示正與邪、善與惡的界分。
在很久以前,諸天曾和阿修羅之間經常發生戰爭。
諸天的主帥是釋提桓因,即帝釋天。他曾給忉利天下命令:“你們現在就要去和阿修羅王好好地打一場戰爭,如果你們獲勝了,就把那個阿修羅王五花大綁,然後押到我的善法堂來,我要好好看看他到底有多大本事!”
而阿修羅王也命令他的部衆:“你們與諸天交戰,如果活勝了,就必須捉拿釋提桓因,然後將他捆綁起來,帶到我的七葉講堂來,讓我也見識一下他的本事!”
于是兩軍交戰,直殺得天昏地暗,日月無光。到最後,阿修羅被戰敗了。于是忉利諸天就乘勝追擊,一舉擊潰阿修羅的老巢,把阿修羅王給活捉了。然後將他全身捆綁起來,獻給天帝釋。
這位阿修羅王很有意思,他被帶到天上後,當看到天上生活那麼美好時,就開始生起羨慕之心。他心想:這個地方真是不錯啊,假如我能在這個地方居住,那真是太好了,我再也不願回到我那個阿修羅宮去啦!令人驚奇的是,當阿修羅王動了此念之後,那些捆綁在他身上的繩索便自動解開了。
此時,天帝釋早憶得到得勝的禀報,他躊躇滿志地在善法堂上踱著方步,等待著戰俘的到來。但是,這位阿修羅王遠遠地看到天帝釋,竟破口大罵起來。然而天帝釋面對阿修羅王的罵訾,卻一言未發。然而,站在一旁的天帝的侍者實在看不下去了,就對天帝釋說:“天帝!您爲什麼害怕他呢?對于這個人的無禮與傲慢,您爲什麼能夠容忍呢?”
天帝釋聽後,就回答侍者說:“單憑這個阿修羅王,量他也沒有大神力可毀傷我的,我難道還害怕他不成?再說我們是有智慧的,何必與他一般見識呢?”
侍者聽後說:“天帝,現在如果不讓他徹底折伏的話,恐怕他會更加猖狂。我認爲應該對他施以刑罰,以促使他改過自新!”
天帝釋回答侍者說:“我常常說過:有智慧的人就沒必要也不應該和那些愚者诤論不休。如果愚者破口大罵,智者就應保持靜默,這就是所謂智者勝過愚者的地方!”
侍者聽後對天帝釋說:“我明白了。天王之所以選擇靜默,就是唯恐有損于智者的品行。然而那些愚昧之人,便會以爲天王您心裏很害怕他們的。”
天帝釋回答侍者說:“那些愚癡者並沒有知見,因此他們會說我心懷恐怖。可是他們哪裏知道,我乃觀察所謂第一義,就是以忍辱靜默爲最上的。假如能夠面對瞋恚而不起瞋恚的話,就是戰爭當中的最上之策!”
天帝釋接著說:“大凡人都有二種事緣,第一是爲了自己,第二就是爲了他人。衆人都有诤訟,如果不打擊、不報複,就是最後的贏家。我們時常會看到有些人一生沒有诤訟,沒有是非爭吵,可是我們反而說這種人愚鈍,沒有本事,這實在是顛倒的知見。就好像一個大力士,他從不與人計較,就算是手無束雞之力的人前來羞辱他,他也毫不計較,我認爲這種力量就是最最第一的;在于忍耐當中,也是最上的。如法而忍辱之人的力量,是不能戰勝的!”
天帝釋說完這段話後,忉利天衆即踴躍歡喜,都舉聲稱善。而阿修羅王以及那些阿修羅俘虜們,都默然無語,終于低下了他們傲慢的頭顱。
佛陀總結道:“比丘們!你們因緣殊勝,現今出家,就應該保持靜默,不可诤訟!”
接著,佛陀向比丘們訴說了另一段因緣——
在很久以前,諸天又與阿修羅之間發生戰爭。結果,諸天被阿修羅衆打敗了。
天帝釋見到自己的部衆紛紛潰敗,他只好乘著一輛馬車,倉惶而逃。在逃跑的途中,他不經意間見到前面有一棵睒婆羅樹,而樹上有一鳥巢,巢裏有二只雛鳥。天帝釋見了,就大聲地對前面駕車的車夫說:“前面樹上有兩只幼鳥,你可要當心駕駛啊,千萬不要讓馬車撞到了樹上,傷了它們的性命。”
這位車夫聽到天帝釋的話語後,就立即調轉車頭,直向一邊的追兵方向馳去。
那些阿修羅的追兵一見到天帝釋的馬車突然調轉車頭,徑直向他們沖來,都嚇得一跳。爲首的阿修羅就對大家說:“這個天帝釋現在突然向我們沖來,說明在他的後面有大批的援兵到了,我們趕緊撤退!”
這個阿修羅一下令不要緊,結果這些阿修羅驚惶失措,爭相潰逃,相互踩碾,死傷不計其數。諸天衆見阿修羅潰敗,于是卷土重來,阿修羅因此大敗。
佛陀對比丘們說:“諸位!你們現在出家修道,就應發起慈悲心,應該哀愍黎庶!”
關于這部《戰鬥品》,它的重點就是講述諸天與阿修羅的一些較大的戰爭。當然,經中有很多部分都相互重複,我在講述這些內容時,往往擇其要點,很多重複的內容都省略了。當然,佛陀在宣說此品的同時,不會僅僅是在給我們講過去世的一些因緣故事,而是借助這些頗具趣味性的故事,從而講明了一個又一個道理。當然,對于這些故事,我們可能會産生不同的理解,有時甚至覺得有些故事似乎有些荒誕,我以爲這是正常的。因爲我們每個人讀經,都會有著不同的想法,有時甚至會不太理解佛陀講法的良苦用心。但倘若我們慢慢地去體味,真相總會大白于我們每個人的心裏的。(2008年1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