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二)
十一、世記經·叁中劫品
本品大意:本品敘述由于十惡不善行的果報,而闡說人壽由四萬歲而漸減爲十歲的期間,以及由于十善行,而人壽由十歲漸增爲四萬歲的前後二期的期間,合之而爲一中劫。在前期中,如懷瞋恚害心,而沒有慈仁之心的話,就爲刀兵劫;懷著悭貪而沒有施與心的話,就爲饑餓劫;在于後期中,懷著慈心,相互質問病瘥安隱與否的因緣,而爲疾疫劫。
叁種中劫——
佛陀告訴比丘們說:有叁種中劫,它們是:刀兵劫、谷貴劫、疾疫劫。
刀兵劫:此世間的人,本來的壽命爲四萬歲,然後逐漸減爲二萬歲、一萬歲、一千歲、五百歲,再後來就減爲百歲,最後又減爲十歲。那個時候的女人,出生五個月之後可以出嫁。這時,世間所有的美味均自然地消滅,五谷不再生長,只有稊稗之類而已。此時,所有的上好衣料都不複存在,只剩下粗織的草衣而已。遍地都長滿荊棘、蚊虻、蜂螫、蚖蛇、毒蟲之類的生物。所有金銀珠寶都自然沒藏于地下,地上只剩下沙石穢惡等物。此時,衆生只增十惡,不再聽到十善之名。就是連十善的名目都沒有了,更別提有行善的人了。
在那時有兩種人,雖然不孝父母,不敬師長,一貫爲非作歹,卻能得到別人的供養,贏得衆人的敬待。那時的人,死後都會墮入畜生道中;那時的人,互相遇見之時,都懷著毒害之心,只想著相互仇殺;那個時候,此地都是溝澗、溪谷、山陵、堽阜,沒有半寸平地。有時他人之到來時,就會恐怖惶懼,衣毛都會爲之倒豎起來。
這時,在七日之中,有刀劍劫的興起。那個時候的人,如手裏執持的草木、瓦石,都會變成刀劍,其刀劍很鋒利。其中有黠慧的人,看見相互仇殺的情形後,就會遁入山林等處躲藏起來。在躲藏期間,只能吃草根,以維持生命。那時的人,整日只能以淚洗面。在他們死後,都會墮入于地獄之中。因爲那些人都常懷瞋怒,都害心相向,並沒有慈仁之故。
饑餓劫:那個時候,人民都多行非法,都邪見顛倒,行十惡之業。由于行惡之故,天空不降下雨,百草就會枯死,五谷顆粒無收。那時候的人,在饑餓時,都會跑到荒山野嶺,去挖掘動物的骸骨,然後拿回家煮湯飲用,這就是白骨饑餓。在饑餓劫到來時,人們所種的五谷都全部變成草木,那時人只能以草爲食,或者到樹上去采食野果,取樹上的花葉爲食,這就是草木饑餓。那個時候的衆生,在其身壞命終之後,都墮入于餓鬼中。因爲這時的人們處于饑餓劫當中,常懷悭貪,並沒有施惠之心,不肯分割給他人,不念及那些災厄的人之故。
疾疫劫:那個時候,世間的人,都修行正法,具有正見而不顛倒之見,都具十善行。當時,他方世界有鬼神到來,而此間的鬼神都放逸淫亂,不能保護人。他方來的鬼神就侵娆此世間的人,會撾打、捶杖,會接收人的精氣,使人的心亂,驅逼而使人他去。然後,此世間的人都會生出種種疾疫,無法醫治。疾疫劫中的人民,身壞命終之後,都會往生于天上。原因是人們都慈心相向,大家生病時,都會相互關懷,相互慰問。
以上叁種就是所謂叁中劫:1.刀兵劫,2.饑餓劫,3.疾疫劫。
十二、世記經·本緣品
本品大意:本經敘述世界的成立的因緣次第。首先提到叁災經過後,天地將欲成就時,往生于光音天的人們,在其命終之後,展轉而下生。那時,剛好爲世界漸次完成之時,而國土莊嚴,人民始于下生。依次爲有男女之別,有愛染心之生起。食用之物,由自然産生而至于漸次隱沒,因此而有诤訟之起,而立國王,而定君臣之分,而有四姓的創起。
此世間的火災過後,此世界的天地欲成就時,其余的衆生福盡、行盡、命盡,而在于光音天的壽命終了,轉生于空梵處。在那個地方生起染著之心,愛樂于那個地方,願其余的衆生都共生于那個地方。當他們産生這種念頭之後,當其余的衆生福盡、行盡、壽盡之時,也都轉生于空梵處。
大約在這個時候,此世間正在成就時,衆生都有往生于光音天的,都自然的化生,都以歡喜爲食,其身上的光明會自照,有神足飛行于空中,乃爲安樂無礙,壽命也非常地長久。其後此世間變成爲大水,大水乃周遍彌滿于此世間,天下都大黑暗,並沒有日月、星辰、晝夜,也沒有所謂歲月、四時之數。其後此世間還欲變成世間時,有其余的衆生,福盡、行盡、命盡,而從光音天命終,來生于此世間,並在此世間久住。那時候並沒有男女、尊卑,上下之別,大家都沒有名字。
那時,大地有一種自然的地味産出,猶如醍醐,味甜如蜜。住于此世間的衆生便用手去試嘗,初嘗時覺得味道很好,從此以後,大家便以地味爲食,卻不知厭倦。久而久之,這些衆生的身體開始變得粗麄澀,身上的光明也消失了,原先那些可以在天空中自由飛翔的神通也消失殆盡。那個時候,天上沒有日月。原先這些衆生仰賴自身的光明照明,如今身光沒有了,天地間便陷入一片黑暗之中。接著,便有暴風卷起海水,將日宮安住于天空。從此,天上便出現了太陽,人世間從此有了白天和黑夜的區分。
下面一段經文是佛陀敘述太陽與月亮生起的因緣,以及它們所具有的功德,現略去。
江河形成的緣因:由于日月有熱度,由于熱而有炙,由于炙而有汗,由于汗而成江河,因此之故,世間裏會有江河。
世間五種子形成緣因:由于有大亂風,從不敗的世界,將種子吹至而來生于此國的。所謂五種子就是:第一是根的子,第二是莖的子,第叁是節的子,第四是虛中的子,第五是子的子。
四大洲的時間與方位差別:此閻浮提爲日中之時,弗于逮(東勝身洲)的地方就是日沒之時;拘耶尼(西牛貨洲)爲日出之時,郁單曰(北勝洲)的地方爲夜半之時;拘耶尼之日中之時,閻浮提爲日沒之時;郁單曰的地方爲日出之時,弗于逮爲夜半之時;郁單曰之日中之時,拘耶尼爲日沒之時;弗于逮爲日出之時,爲閻浮提之夜半之時。如果弗于逮爲日中的話,郁單曰爲日沒之時;閻浮提日出之時,爲拘耶尼之夜半。閻浮提如果爲東方的話,弗于逮就爲西方,閻浮提如果爲西方的話,拘耶尼就爲東方,拘耶尼爲西方的話,郁單曰就爲東方,郁單曰爲西方的話,弗于逮就爲東方。
閻浮提之名的由來:所以名叫閻浮提,就是下面有金山,高度爲叁十由旬,由閻浮提樹而生(提樹下河水中産金),因此之故,名叫閻浮金。閻浮樹的果實,有如蕈,其味有如蜜,樹有五大孤,四面有四孤,上面有一孤。其東邊的孤,其孤果乃爲乾闼婆所食的;其南邊之孤,乃爲七國的人所食的。這七國分別是:拘樓國、拘羅婆、毗提、善毗提、漫陀、婆羅、婆梨。其西方的孤果乃爲海蟲所食的,其北方的孤果爲禽獸所食,其上方的孤果乃爲星宿天所食的。七大國的北方有七大黑山,這七大黑山分別是:裸土、白鶴、守宮、仙山、高山、禅山、土山。其七黑山的上面有七位婆羅門仙人,此七仙人的住處,分別是善帝、、善光、守宮、仙人、護宮、伽那那、增益。
人類形成的過程:劫初之時,衆生食地味之後,乃久住于世間,其中多吃地味的,其顔色爲粗悴;其中吃地味少的,其顔色爲光潤。因此之故,在其後來,乃得以知道衆生的顔色形貌的優劣,也因此而互相是非,都這樣說:“我乃勝過你,你乃不如我。”由于他們之心存有彼與我,而懷著诤競之故,地味也就消竭,最終全部消失。當地味消失後,地面便生出了地皮。地皮的樣子似蕈狀植物,其狀如薄餅,色味都很香潔。但是它的味道不如地味那般鮮美。衆生失去了地味,都聚集在于一起,十分懊惱和悲戚。但當他們發現地皮也可以食用的時候,便又開始歡喜雀躍。但是多食的人,長得更加難看;而吃得少的人,就長得好看。于是就又産生了相互揭短、相互攻讦的言行。
當地皮吃光的時候,地上又長出地膚,它的樣子有些像蔓草,其色乃如天華,其軟則若天衣,其味似蜜。當地膚也吃光的時候,地上長起了粳米,衆生又取而食之。可以想像,人們從此以後在顔貌上的美醜之分更爲明顯。當人們開始食用粳米時,情況發生了根本的轉變,即人們開始有男女的分別,而且相互對視,竟互起愛慕之情,于是人世間就産生夫妻。從此,生兒育女的事業正式開始了,于是人們的福德就進一步消退。
緊接著,便産生了城池,人們首先建造了瞻婆城,再造伽屍城、波羅奈城、王舍城等等。自此,世間有了城郭、郡邑,人們開始早出晚歸,種植各種農作物,從事各種農業生産。
刹帝利種族的産生過程:當人們在農業生産、從事各種簡單貿易之時,便會産生一些糾紛。而産生糾紛,必須要有人從中化解。有些人調解糾紛很有一套,在群衆中很有威信,于是大家就推舉他當部落酋長。經…
《漫說《長阿含》(卷二十二)十一、世記經·叁中劫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