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漫說《雜阿含》(卷四十九)~Y 1321經~1324經:此四經乃佛與諸上座勸化衆鬼道之記述。

  

  1321經~1324經:此四經乃佛與諸上座勸化衆鬼道之記述。

  

  1231經記述鬼道衆生聞阿那律尊者誦諸聖賢經文而啼哭,爲其母所勸導。尊者阿那律在摩揭陀國遊行時,至畢陵伽鬼子母處住宿。到了後半夜時分時,尊者“端身正坐,誦憂陀那(自說經)、波羅延那(彼岸道)、見真谛(法句偈)、諸上座所說偈(長老偈經)、比丘尼所說偈(長老尼偈經)、屍路偈(頌,滿32字爲一節)、義品(小部經集第四品)、牟尼偈(古聖賢所頌之偈)、修多羅(經),悉皆廣誦”。阿那律在精進讀誦這些經偈的時候,畢陵伽鬼子聽到後感到很恐懼,便啼哭不止。其母立即加以製止:“畢陵伽鬼子,汝今莫得啼,當聽彼比丘,誦習法句偈。若知法句者,能自護持戒,遠離于殺生,實言不妄語,能自舍非義,解脫鬼神道。”即聞此法句偈,可得出離鬼道。

  

  在1232經中,佛陀在摩揭陀國時爲諸弟子宣說“四聖谛相應法”,鬼道衆生亦生起恐怖之心,遂啼哭水止,後爲其母所止,並爲其子講說聞法的莫大益處:“令我得聽聞,如來所說法。非父母能充,其子解脫苦;聞如來說法,其苦得解脫”;“如來爲說法,令破壞生死”,“從此四聖谛,安隱趣涅槃”。並教導其子要贊歎佛陀:“奇哉智慧子,善能隨我心;汝富那婆薮,及諸郁多羅(二子名),當生隨喜心,我已見聖谛!”

  

  1323經記述佛陀在鬼處教導女人當行布施。佛陀曾經一時住錫于摩尼遮羅鬼之處並爲諸鬼神說法,正值一女人前往拜會摩尼遮羅鬼。這個女人見到一位陌生的出家人居于鬼神之中,便誤將佛陀視爲鬼衆,于是當面向佛陀請教:“雲何于此世,常得安樂住?後世複雲何,而得生天樂?”佛陀據此回答:“莫放逸慢恣,用摩尼鬼爲?苦自修所作,能得生天樂。”這個女人一聽到佛陀的答偈,敏銳地覺察到這番話並非出自鬼道之口,而是“瞿昙沙門”。于是她“即以香花曼飾供養世尊,稽首禮足”,而說偈:“何道趣安樂?當修何等行,此世常安隱,後世生天樂?”佛陀回答:“布施善調心,樂執護諸根;正見修賢行,親近于沙門。以正命自活,他世生天樂;何用叁十叁,諸天之苦網?但當一其心,斷除于愛欲;我當說離垢,甘露法善聽!”佛陀之偈語中包括了布施、持戒、正見、正命乃至親近沙門等種種凡聖修習法門,並勸誡該女不要沈湎于叁界之樂,因它們並不能給自己帶來真正的快樂,實爲苦網,而應努力求生無爲之常樂。該女聞佛說法後,從此遠離鬼道衆生,而成爲一名虔誠的叁寶弟子。

  1324經敘述針毛鬼神聞佛說法後而歸順叁寶。對于本經中的一些具體情節,本文不予多述。有一針毛鬼以偈而問佛:“一切貪恚心,以何爲其因?不樂身毛豎,恐怖從何起?意念諸覺想,爲從何所起?猶如新生兒,依倚于乳母?”佛陀回答即以“愛”爲核心:“愛生自身長,如尼拘律樹;展轉相拘引,如藤綿叢林。若知彼所因,當令鬼覺悟;度生死海流,不複重增有。”一切皆有貪愛而引起,若下決心去除對欲望的貪愛,必將離諸生死大海,而趣于涅槃。至此,四十九卷內容全部講完。(5.21.)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