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6經:本經敘述佛陀與阿難于天子面前贊歎舍利弗之智。
有位須深天子率領五百位眷屬前來拜谒佛陀,此時正值佛陀與阿難之間在談論舍利弗的話題。佛陀問阿難:“汝阿難于尊者舍利弗善說法,心喜樂不?”意思是說阿難聽聞舍利弗尊者說法之後,感覺怎麼樣呢?對于尊者舍利弗,其具有的甚深智慧可謂遠近聞名,誰知不知誰人不曉?于是阿難回答佛陀說:
“如是,世尊!何等人不愚、不癡、有智慧,于尊者舍利弗善說法中,心不欣樂?所以者何?彼尊者舍利弗持戒多聞,少欲知足,精勤遠離,正念堅住,智慧正受,捷疾智慧、利智慧、出離智慧、決定智慧、大智慧、廣智慧、深智慧、無等智慧,智寶成就,善能教化,示教照喜,亦常贊歎示教照喜,常爲四衆說法不倦。”
從阿難的這番作答之中,我們大略可知以下信息:
第一,舍利弗在個人修持方面,可謂完美無缺。“持戒多聞,少欲知足,精勤遠離”,便是生動的寫照。
第二,舍利弗所具有的智慧,在諸上座弟子中,可謂舉世無雙。其所擁有的各種甚深智慧,諸如“捷疾智慧”、“無等智慧”等,在諸典籍中,可謂比比常見。
第叁,舍利弗在教化衆生方面,可以說做到了善巧方便,能夠“善能教化,示教照喜”,即不僅可以教化,而且善于教化衆生,這是“善于說法”的表現。
第四,舍利弗尊者十分謙虛,從來不居功自傲。當他見到其他法師教化衆生時,便會由衷地“贊歎示教照喜”,隨喜贊歎,可謂功德殊勝。
第五,在教化衆生方面,舍利弗完全做到了“誨人不倦”,他“常爲四衆說法不倦”,這種度己度人的高貴品質十分難得。
綜合以上五方面的信息,可以得出結論,即阿難聽聞到舍利弗說法,怎麼不會“心喜樂”呢?所以佛陀對阿難的回答表示滿意,十分認同阿難對于舍利弗尊者的贊歎之語。
佛陀與阿難之間有關贊歎舍利弗尊者的對白,看似信手拈來,實際上意在向諸位天子推薦舍利弗尊者,讓他們也去親近和供養舍利弗尊者,從而獲得福德果報。從本經中,我們可以看到佛陀無私獎掖並提攜弟子的博大胸懷,值得四衆頂禮贊歎!(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