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漫說《雜阿含》(卷四十九)~G 1300經:本經爲釋提桓因向佛請教人類肉體生命之形成過程。

  

  1300經:本經爲釋提桓因向佛請教人類肉體生命之形成過程。

  

  釋提桓因即天帝釋,乃叁十叁天(忉利天)之主。在佛陀住世期間,居家的護法弟子中,人間以須達長者(給孤獨)爲第一,天上護法第一非天帝釋莫屬。這次天帝釋向佛陀請教一事:“何法命不知?何法命不覺?何法鎖于命?何法爲命縛?”這裏的“命”,是指人的生命,亦即“我”的代名詞。天帝釋所問的核心便是人究竟從何而來,爲什麼會執著于有我。流傳甚廣的《順治皇帝出家偈》中有這樣四句:“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長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誰?”也同樣提出了“我是誰”這樣一個古老卻至今懸而未決的哲學命題。

  

  佛陀對這個問題回答是:“色者命不知,諸命命不覺,身鎖于其命,受縛于命者。”

  

  色身乃是物質或肉體方面的“我”,諸行乃是受想行識等方面的精神作用。無論是肉體的“我”還是精神上的“我”,都不能稱之爲真實的“我”,此即四大因緣和合的“假我”。既然不真實,那衆生爲什麼還要執著于這個假有的“我”呢?佛陀很好地回答了二者的辯證關系,即色行非我,但卻離不開色行。倘若人一旦離開色身,離開了受想行識等精神作用,就更加沒有“我”可以找尋了。

  

  天帝釋繼問:“色者非爲命,諸佛之所說,雲何而得熟,于彼甚深藏?”既然色身非命我,然色身是如何漸次長大並最後發育成熟的呢?如何又知道這個“我”的存在呢?

  

  佛陀回答:“迦羅邏爲初,迦羅邏生胞;胞生于肉段,肉段生堅厚;堅厚生枝節,及諸毛發等;色等諸情根,漸次成形體;因母飲食等,長養彼胎身。”

  

  佛陀所說,實際上是人類生命誕生的全過程的縮版,佛教稱之爲“結胎五位”。

  

  1、迦羅邏:譯爲凝滑,卵黃,大約是受精卵之類。爲受生之初,謂人于胎位中一七日內受質之相。

  

  2、胞:謂人于胎位中二七日內形成之相,狀如瘡疱。

  

  3、肉段:華言凝結,谡于胎位中叁七日內形成之相,狀如厚肉。

  

  4、堅厚:謂人于胎位中四七日內形成之相,狀漸堅硬。

  

  5、枝節與毛發:華言形位,謂人于胎位中五七日之後所形之狀。此時四肢(手足)諸根(眼耳鼻舌身意)皆形分具足。

  當五七日過後,人形皆具,此時靠母體的滋養,人類生命即告緩慢誕生。(4.19.)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