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漫說《雜阿含》(卷四十四)~M 1197經:本經是佛陀涅槃時的一些情景描述。

  

  1197經:本經是佛陀涅槃時的一些情景描述。

  

  在佛陀八十歲那年的雨季過後,佛陀與弟子阿難,到了拘屍那竭羅(十六大國之一)的末羅族所居之地,居止于堅固雙樹之間(娑羅樹林)。此時,佛陀快要進入涅槃。

  

  關于佛陀涅槃之時的情景,在《長阿含經·遊行經》中記述得十分詳細。在本經中只是一個梗概,或者說是其他經典中的某一章節。此時,佛陀將要進入涅槃,他對阿難說:“汝于堅固雙樹間敷繩床,北首,如來今日中夜于無余涅槃而般涅槃。”于是,佛陀“往就繩床,右脅著地,北首而臥,足足相累,系念明相(禅定)。”當天夜裏(中夜),佛陀便“于無余涅槃而般涅槃”。當佛陀進入涅槃的時候,堅固林中的娑羅雙樹“尋即生花,周匝垂下,供養世尊”。佛陀的滅度,連娑羅樹都要傷心地生起雪白的花簇,並枝枝下垂,以此來表達它們的哀傷。記得趙樸老在《周總理挽詩》中說:“大星落中天,四海波澒洞。終斷一線望,永成千載痛。”在挽鄧小平的詩中,樸老寫道:“淚作江河四海傾,神州忍見大星沈。雄才遠識無俦亞,盛德豐功孰比倫?”將周總理和鄧小平比作“大星”,是絲毫不爲過的。用這些詩來贊頌我們偉大的佛陀,可以說完全適用。

  

  見到娑羅樹異象,有異比丘便說偈:“善好堅固樹,權條垂禮佛,妙花以供養,大師般涅槃!”而遠在梵天的釋提桓因則說偈:“一切行無常,斯皆生滅法,雖生尋以滅,斯寂滅爲樂。”比丘的贊歎是出于事相,而天帝釋則從無常生滅法中來看來佛陀的涅槃,顯然更高一籌。而色界梵天王(娑婆世界主)說偈道:“世間一切生,立者皆當舍;如是聖大師,世間無有比!逮得如來力,普爲世間眼;終歸會磨滅,入無余涅槃!”梵天王是佛陀虔誠的信徒,他也從萬事萬物的自然生滅中感歎人在自然規律面前,卻顯得多麼的渺小,贊歎佛陀的崇高偉大。而阿那律陀尊者則說偈:“出息入息住,立心善攝護,從所依而來,世間般涅槃。大恐怖相生,令人身毛豎,一切行力具,大師般涅槃。其心不懈怠,亦不住諸愛,心法漸解脫,如薪盡火滅。”佛陀的入滅,對于普天之下的四衆弟子來說都是一記沈重的打擊。很多弟子都很擔心:佛陀住世時,我們都以佛陀而依怙爲師;佛陀滅度了,我們將以何爲師?佛陀回答是“以戒爲師”。我個人以爲,“以戒爲師”可以解決個人修持上的問題,但是從佛法傳承方面來說,就顯得有些力不從心,因爲“戒”不能解決一切問題,故比丘“大恐怖相生,令人身毛豎”也是可以理解的。比如說佛陀滅度後的當年夏天,在第一次結集時,便對什麼叫“小小戒”問題上産生了分歧;而佛陀滅度後一百年的第二次佛經結集,起因同樣是東部比丘對戒律問題産生了爭執。從上座部與大衆部的分裂的表征原因來看,無非是對佛法的某一問題産生根本性的意見而導致的(當然,分裂的根本原因,我個人以爲與當時的經濟發展有關聯)。所以佛陀的入滅,對佛教的傳承乃至比丘僧團的發展,還是産生了相當的沖擊。

  

  佛陀涅槃七日之後,尊者阿難在支塔廟之處而說偈:“導師此寶身,往詣梵天上,如是大神力,內火還燒身。五百氎纏身,悉燒令磨滅,千領細氎衣,以衣如來身,唯二領不燒,最上及襯身。”這是對佛陀滅度後舍利情況的珍貴記錄,說明佛陀在荼毗的過程中,“有二領不燒”,此二領分別爲最外的一層和最裏的一層衣領。爲什麼會産生這種情況,大約是如來以自身的叁昧真火來作色身的自我焚毀,從而證明佛陀神力之大。

  看著自己朝夕相伴了整整二十五年的佛陀此時已經遠在梵天之上,唯僅只剩下眼前的兩片衣領,兩鬓斑白的阿難不禁老淚縱橫,而諸比丘亦“默然悲喜”……(1.6.)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