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漫說《雜阿含》(卷四十一)~J 1141經:本經即佛陀勸迦葉穿“壞色輕衣”,而迦葉未予以應允,並闡述阿練若二義。

  

  1141經:本經即佛陀勸迦葉穿“壞色輕衣”,而迦葉未予以應允,並闡述阿練若二義。

  

  隨著迦葉尊者年歲的增長,長期過著阿練若生活的他,對大家來說,總有種于心不忍的感覺。于是佛陀勸告迦葉說:“汝今已老,年耆根熟,糞掃衣重,我衣輕好,汝今可住僧中,著居士壞色輕衣。”這裏的“壞色”,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袈裟”的意譯,是指不正衣、染色衣。佛陀在此是出于對迦葉尊者的愛惜,而勸他歲數大了,就不要再穿糞掃衣了。糞掃衣不僅笨重,而且縫織起來也十分麻煩,所以對于已入古稀之年的迦葉尊者來說,的確顯得勉爲其難。

  

  但是迦葉尊者卻婉言謝絕了佛陀的好意:“世尊!我已長夜習阿練若,贊歎阿練若、糞掃衣、乞食。”迦葉在自己的話中反複提到了“阿練若”,阿練若的意思比較好理解,就是漢譯爲閑靜處、林住。一提到“阿練若”,我們可能會下意識地認爲阿練若就是人迹罕至甚至是荒無人煙的深山老林——實際情形卻並不是這樣。《說一切有部毗奈耶》中有這樣一段話:“在阿蘭若住處者,去村五百弓,有一拘盧舍名阿蘭若處。”五百弓的距離應該不會遠,頂多相當于現在的一千米左右;而“拘盧舍”是一種距離單位,大意是彼此間可以聽到雞鳴狗叫的距離,看來不會太遠。因此我們並不能將阿練若理解爲“離群索居”的代名詞。而迦葉尊者提到了“阿練若、糞掃衣、乞食”,這些都是屬于頭陀行的範疇(總計有十二或十叁頭陀行)。

  

  迦葉尊者爲何未接受佛陀建議?原因是他喜歡阿練若,習慣了過阿練若的生活。可是迦葉爲什麼喜歡過阿練若的生活呢?這其中總有個理由吧?正如佛陀所問的:“汝觀幾種義,習阿練若,贊歎阿練若、糞掃衣、乞食,贊歎糞掃衣、乞食法?”迦葉回答說:

  

  “世尊!我觀二種義,現法得安樂住義,複爲未來衆生,而作大明。未來世衆生當如是念:過去上座六神通,出家日久,梵行純熟,爲世尊所歎,智慧梵行者之所奉事。彼于長夜習阿練若,贊歎阿練若、糞掃衣、乞食,贊歎糞掃衣、乞食法。諸有聞者,淨心隨喜,長夜皆得安樂饒益。”

  這裏所說的二種義,第一義是“現法得安樂住義”,第二義是爲後世佛弟子樹立典範,讓他們無論何時何地,都不能貪圖享受,一定要將阿練若放在心中。修習阿練若,贊歎阿練若,不僅可以使自己現法獲益,更使他人也隨喜贊歎,並能在長夜中得到饒益與安樂。因此我們可以從中得到啓示:迦葉尊者修習頭陀行的目的並非標榜自己;恰恰相反,他之所以如此,正是要爲後世樹立一個苦行的典範,讓我們在物質條件大爲改觀的今天,仍要牢記艱苦守真、儉樸惜福的僧人本色。我覺得,我們應該從這個角度上去領會迦葉固守阿練若的精神實質。(11.8.)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