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說《雜阿含》(四十)
(卷四十)
《雜阿含經》第四十卷的內容,主要以敘述諸天之事爲主。
1104經與1105經敘述如具備七種德行,便可以生往帝釋天。哪七種德行呢?“若能受持七種受者,以是因緣得生天帝釋處。謂天帝釋本爲人時,供養父母;及家諸尊長;和顔軟語;不惡口;不兩舌;常真實言;于悭吝世間,雖在居家而不悭惜,行解脫施,勤施,常樂行施,施會供養,等施一切。”供養父母及尊敬師長,這是人之常倫;不惡口、不挑拔是非,這是爲人處世的基本准則;而勤于布施,則是培植福德的重要途徑之一。具備此七種德行,在世人看來,也算是具有極高素養的“亞聖”級別了;而具備此七德行,也正是具備上生帝釋天的基本條件。所以佛在偈中說:“供養于父母,及家之尊長,柔和恭遜辭,離粗言兩舌,調伏悭吝心,常修真實語。彼叁十叁天,見行七法者,鹹各作是言,當來生此天。”
這裏有必要簡述一下帝釋天。帝釋天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叁十叁天,即忉利天。此天是欲界六天中的第二天,地處須彌山頂。天帝釋就居于中央的大城,四方各有八個小城供其眷屬天衆居住,合計共有叁十叁天。在城外的西南角有善法堂,叁十天衆經常集會于此開會議事或聽聞佛法。天帝釋既是一位虔誠佛弟子,也是一位在弘法利生方面頗有建樹的大善知識,他經常于善法堂內大開講筵,爲天衆們宣講佛法。
忉利天衆的壽命一般達到千歲——這個千歲與我們人間的時間概念不一樣,據說其一晝夜相當于人間的一百年,故我們常講“天上一晝夜,人間一百年”。身高有多少呢?據說有一由旬(最少有1500米高度),生下來的嬰兒就像人間六歲孩童。佛經中記載佛母摩耶夫人命終之後便生于此天,佛陀還專門上升到忉利天爲母說法叁個月。
關于帝釋天本人,又名釋提桓因,原是摩揭陀國的婆羅門,生性樂善好施,隨喜樂助。由于生時種下極大福德,命終後成爲忉利天主。帝釋天一向甚爲護持佛教,是有名的大護法;他不只喜歡向佛陀請示佛法,而且也至誠供養世尊與僧衆。六道衆生中如果有虔誠學佛者,也能得到天帝釋的隨喜贊歎。據佛典所載,曾有一只野幹(類似于狐狸)墜入井中,臨死前向佛陀誠懇地說偈忏悔。當帝釋天聽到之後,感動至極,立刻從忉利天下降,供養這只野幹。關于天帝釋的一些事迹,在《長阿含經》中有著詳細的記述,而在本卷後面諸經中,也會有較爲具體的記載。(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