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漫說《雜阿含》(卷叁十九)~G 1099經敘述衆多比丘爲佛作衣時,魔王波旬又來擾亂。

  

  1099經敘述衆多比丘爲佛作衣時,魔王波旬又來擾亂。“時,有衆多比丘集供養堂,爲作衣事”。此時魔王化作一個壯年婆羅門,“作大萦發,著獸皮衣,手執曲扙,詣供養堂,于衆多比丘前默然而住”。坐了好久,見到比丘們都專注于製衣,沒有人理會他,覺得十分沒趣。最後,波旬只好開口說:“汝等年少出家,膚白發黑,年在盛時,應受五欲莊嚴自娛,如何違親背族,悲泣別離,信于非家,出家學道?何爲舍現世樂,而求他世非時之樂?”諸比丘回答說:“我不舍現世樂求他世非時之樂,乃是舍非時樂就現世樂。”那麼什麼叫“舍非時樂就現世樂”?比丘對此回答是:“如世尊說,他世樂少味多苦,少利多患;世尊說現世樂者,離諸熾然,不待時節,能自通達,于此觀察,緣自覺知。”這個假冒的婆羅門聽後,對比丘們所說的話相當反感,簡直是氣急敗壞,但是又啞口無言,“叁反掉頭瘖痖,以杖築地,即沒不現”。一個好端端的人,怎麼一下子就沒了身影了呢?在場的諸比丘可以說從來沒見到這種架式,便十分恐怖,身毛皆豎:“此是何等婆羅門像,來此作變?”于是大家將此情況向佛陀彙報,佛陀爲大家揭開謎底:“此非婆羅門,是魔波旬來至汝所,欲作娆亂。”

  

  1100經敘述一位名叫善覺的比丘與惡魔相遇時的英勇表現。善覺比丘時常感喟,覺得自己跟隨佛陀出家修道,可以說是人生最有意義的事情。“我今當得賢善命終,于此來世亦當賢善”,也就是發願要畢生追隨佛陀修道,勤修梵行,自始至終做一個好比丘。魔王知悉此念想後,心裏很不舒服,便“化作大身,盛壯多力”,此大力士據說“力能動地,見生恐怖,心驚毛堅”。結果當這個相貌醜陋的大力士朝善覺比丘面前一站,他立即慌了手腳,“即生恐怖”,只好求助于佛陀。佛陀對其開示:“此非大身士夫,是魔波旬欲作娆亂。汝且還去,依彼樹下,修前叁昧,動作彼魔,因斯脫苦。”用禅定功力來克服魔波旬的擾亂,可以說是最好的選擇。當魔王再次前來娆亂善覺比丘時,善覺比丘即說偈曰:“我正信非家,而出家學道,于佛無價寶,正念系心住。隨汝變形色,我心不傾動;覺汝爲幻化,便可從此滅!”

  

  1101經是佛陀爲諸比丘說法時,魔王前來問難。佛陀對諸比丘道:“如來聲聞作師子吼,說言:已知!已知!不知如來聲聞于何等法已知、已知故作師子吼?謂苦聖谛、苦集聖谛、苦滅聖谛、苦滅道迹聖谛。”佛陀對聲聞弟子的說法重點,還是四聖谛。魔王問佛:“何于大衆中,無畏師子吼?謂呼無有敵,望調伏一切。”意思說世尊您憑什麼說自己無所畏懼而且調伏一切衆生呢?佛陀回答:“如來于一切,甚深正法律,方便師子吼,于法無所畏;若有智慧者,何故自憂怖?”1102經敘述佛陀在王舍城外的曠野之中爲五百比丘說法(五受陰生滅之法)。在說法之時,五百比丘將各自使用的缽置于“中庭”(大約是五百比丘圍坐于佛陀四周,而將缽置于中間的空地中)。此時有魔王化作大牛,跑到放置缽的地方橫沖直撞。諸比丘便立即起身驅趕大牛,“莫令壞缽”。于是佛陀及時揭開了大牛的可憎面目:“此非是牛,是魔波旬欲作娆亂。”並說偈:“色受想行識,非我及我所;若知真實義,于彼無所著。心無所著法,超出色結縛,了達一切處,不住魔境界!”而1103經述說佛陀爲弟子們說六觸入處妙法,惡魔同樣來娆亂。佛陀亦說偈曰:“色聲香味觸,及第六諸法,愛念適可意,世間唯有此。此是最惡貪,能系著凡夫;超越斯等者,是佛聖弟子,度于魔境界,如日無雲翳。”

  

  關于魔王波旬的話題,今後有時間將作進一步闡析。至此第叁十九卷結束。(10.9.)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