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漫說《雜阿含》(卷叁十叁)~G 937經至939經再次談到五隨的無常、苦、空與非我。

  

  937經至939經再次談到五隨的無常、苦、空與非我。937經寫曾經有段時間有四十位比丘來詣佛陀,此諸比丘都是苦行僧,“一切皆修阿練苦行、糞掃衣、乞食”,但他們皆屬于“學人未離欲”階段。

  

  佛陀有意想度化這些苦行比丘,于是教誡他們說:“衆生無始生死,無明所蓋,愛系其頸,長夜生死輪轉,不知苦之本際。”爲了說明這個真理,佛陀問道:“恒水洪流趣于大海,中間恒水爲多?汝等本來長夜生死輪轉,破壞身體流血爲多?”恒河可謂全印度第一條大河,全長2700千米,流域面積106萬平方千米,河口處的年平均流量爲2.51萬億立方米,這個數字是十分龐大的。但是它與我們累劫以來所流的血水相比,還是十分渺小的。因此諸比丘回答說“我等長夜輪輪生死……流血甚多,多于恒水百千萬倍”。不僅僅恒水,即便是四大海之水,也還是轉輪流血居多。佛陀最後得出的結論是:五陰爲無常、爲苦、爲苦空變易之法。938經與937經大體相近,由“流血”轉述到“流淚”,“汝等長夜輪轉生死,流淚爲多?”939經談到了恒水、四大海水與“母乳”誰爲多的問題。哺乳動作一般都靠母乳滋養長大——當然我們也無法測算從生下來直到斷乳這段時間究竟吃了多少母乳,佛陀以四大海之水與母乳相比較,目的並不是說我們喝了多少乳汁,其重點是落在了我們的“無始輪轉生死”這一點上。如果說我們一生所吸的母乳是10個立方米,而恒水年流量是2.51萬億立方米,也就是我們無數次的生死輪回了。而四大海之水,更是我們依靠思惟能力難以計算。

  

  從這裏我們可以想像一下,佛經中所說的“叁大阿僧祇劫”的大致年數。阿僧祇劫意爲無數劫,“言無數者,顯不可數,非無數也”(俱舍論)。一劫相當于人間多少年呢?婆羅門教的觀點是一劫大約相當于人間四十叁億二千萬年(一說爲四百叁十二萬年)。《大毗婆沙論·卷178》稱初阿僧祇劫逢事七萬五千佛,第二阿僧祇劫逢事七萬六千佛,第叁阿僧祇劫逢事七萬七千佛。我們尊敬的釋迦佛滅度距今約2600年,如果到一下位彌勒佛降世,則需要經曆五十六億七千萬年的光景。就是說,在這期間沒有佛陀應世。從這個意義上講,成就佛道是如何地艱難,完全不是我們想像中的那麼簡單。步入新世紀以來,雖然佛教大爲鼎盛,但擁有正知正見者卻日漸稀薄。《叁寶歌》發出“人天長夜,宇宙瘖瘖,誰啓以光明”的追問,似乎早有先見之明。(6.17.)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