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說《雜阿含》(叁十叁)
(卷叁十叁)
第919經(良馬經):本經敘述世間叁種良馬,即與918經所述基本相同。此叁種良馬形容世間叁種善男子,即:
1、捷疾具足、非色具足、非形體具足;
2、捷疾具足、色具足、非形體具足;
3、捷疾具足、色具足、形體具足。
捷疾具足:“謂善男子此苦聖谛如實知,此苦集聖谛如實知,此苦滅聖谛如實知,此苦滅道迹聖谛如實知。如是知、如是見已,欲有漏心解脫、有有漏心解脫、無明有漏心解脫: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解脫比丘。
色具足:“若有問阿毗昙、毗尼,乃至能爲決定解說”——辯才比丘。
形體具足:“謂非名聞大德,乃至能感湯藥、衆具”——名利比丘。
920經:“世有叁種良馬,王所服乘。何等爲叁?謂良馬色具足、力具足、捷疾具足。如是于正法、律有叁種善男子,世所奉事、奉送、恭敬,爲無上福田。”
色具足:“謂善男子住于淨戒波羅提木叉律儀,威儀行處具足,見微細罪,能生怖畏,受持學戒”——戒具足比丘;
力具足:“已生惡不善法令斷,生欲、精勤方便,攝受增長;未生惡不善法不起,生欲、精勤方便,攝受增長;未生善法令起,生欲、精勤方便,攝受增長;已生善法住不忘失,生欲、精勤方便,攝受增長”——勤具足比丘;
捷疾具足:“謂此苦聖谛如實知,乃至得阿羅漢,不受後有”——解脫具足比丘。
921經:“世有良馬,四能具足,當知是良馬,王所服乘。何等爲四?所謂賢善、捷疾、堪能、調柔。如是善男子四德成就,世所宗重,承事供養,爲無上福田。何等爲四?謂善男子成就無學戒身、無學定身、無學慧身、無學解脫身。”——比丘成就戒、定、慧、解脫四德。
922經(鞭影經):本經敘述乘馬有四種利鈍,比丘也有利鈍之別。
一、四種良馬:
1、“世間良馬駕以平乘,顧其鞭影馳駃,善能觀察禦者形勢,遲速左右,隨禦者心”——世間第一良馬。
2、“世間良馬不能顧影而驚察,然以鞭杖觸其毛尾則能驚速察禦者心,遲速左右”——世間第二良馬。
3、“世間良馬不能顧影,及觸皮毛能隨人心,而以鞭杖小侵皮肉則能驚察,隨禦者心,遲速左右”——世間第叁良馬。
4、“世間良馬不能顧其鞭影,及觸皮毛,小侵膚肉,乃以鐵錐刺身,徹傷骨,然後方驚,牽車著路,隨禦者心,遲速左右”——世間第四良馬。
二、四種善男子:
1、“善男子聞他聚落有男子、女人疾病困苦,乃至死,聞已,能生恐怖,依正思惟,如良馬顧影則調”——第一善男子于正法、律能自調伏。
2、“善男子不能聞他聚落若男、若女老、病、死苦,則生怖畏,依正思惟,如彼良馬觸其毛尾,能速調伏,隨禦者心”——第二善男子于正法、律能自調伏。
3、“善男子不能聞、見他聚落中男子、女人老、病、死苦,生怖畏心,依正思惟;然見聚落、城邑有善知識及所親近老、病、死苦,則生怖畏,依正思惟,如彼良馬,觸其膚肉,然後調伏,隨禦者心”——第叁善男子于聖法、律而自調伏。
4、“善男子不能聞、見他聚落中男子、女人及所親近老、病、死苦,生怖畏心,依正思惟;然于自身老、病、死苦能生厭怖,依正思惟,如彼良馬侵肌徹骨,然後乃調,隨禦者心”——第四善男子于聖法、律能自調伏。(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