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4經至866經,此叁經闡述初禅。864經敘述比丘若具足初禅,則對于五陰會作正思惟,而離愛並得涅槃。其實這是對獲得初禅的一種描述,初禅的境界是:“比丘若行、若形、若相,離欲、惡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初禅具足住。”如果達到初禅的境地後,便不會再對世間的那些名聞利養産生貪著。在865經中,敘述得初禅後,不久便會解脫欲、有、無明(叁有漏)。866經稱得初禅後,不久將于現法而得涅槃。當然,如果不能現法獲得證涅槃,也可以通過五種涅槃而獲得最終的涅槃。此五種涅槃是:
1、中般涅槃,是指得不還果的聖果,于欲界命終後往生色界,而得涅槃;
2、生般涅槃,指生色界後,而得涅槃;
3、有行般涅槃,指往生色界後,經過一段時間,憑其加行勤修之力,而得涅槃;
4、無行般涅槃,指往生色界後,雖無功行,也能憑其慧力而經許久,自會入涅槃;
5、上流葉涅槃,指往生色界後,一層層、一重重地往上轉生,最終獲得涅槃。
867與868經敘述二禅境地,對二禅的表述是:“若比丘如是行、如是形、如是相,息有觀有覺,內淨一心,無覺無觀,定生喜樂,第二禅具足住。”若對于世間生起厭離解脫心,則會逐漸趨向于涅槃。869經敘述叁禅,“若比丘如是行、如是形、如是相,離貪喜舍住,正念正智,覺身樂,聖人能說能舍念樂住,第叁禅具足住。”870經敘述第四禅的精神狀態,“離若息樂,前憂喜已滅,不若不樂舍,淨念一心,第四禅具足住。”
871經、872經講諸天的神力,其中872經講到了有一天深夜,天空下起了小雨,然後突然間狂風大作、電閃雷鳴(“電光焰照”),繼而傾盆大雨鋪天蓋地般地向人間撲來。佛陀對侍者阿難說:“汝可以傘蓋覆燈持出。”在這樣的惡劣天氣裏走出院門,佛陀必然有其深意。于是阿難即時受教,“以傘覆燈(護燈,以防止燈盞熄滅),隨佛後行”。當走到一個地方,世尊不知爲什麼,他卻微笑起來。佛陀爲何獨自發笑?所謂“世尊不以無因緣而笑”。于是佛陀道出原委,原來是佛陀看到了諸天也在一旁跟著幫忙給大家撐起了傘蓋以“覆燈”。其中,梵天緊隨于喬陳如之後,釋提桓因(天帝釋)緊隨于摩诃迦葉,東方持國天王緊隨于舍利弗之後,南方增長天王緊隨于大目犍邊之後,西方廣目天王緊隨于摩诃拘絺羅之後,北方多聞天王緊隨于摩诃劫賓那之後。如此衆多的天王爲佛陀及諸大弟子們撐起傘蓋,可見出家修行人是多麼值得六道衆生的推崇。所謂“頭頂叁尺有神靈”,可謂真實不虛!儒家主張“慎獨”,即一個人在獨處時,也要規規矩矩,切勿放逸懈怠。儒家講“禮”,佛家講“戒”,本質追求上是相同的。(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