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者言教 第九課(叁)什麼是真正的功德
我們平常無論講解什麼法門,都在告誡所有的弟子們,修行要變成一種樂趣。爲了將修行變成樂趣,我們首先必須知道自己修行的真正目的。
談到趨入佛門修行的目的,很多人都會不假思索地說,是爲了從輪回苦海之中獲得解脫,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那麼問問自己,對西方極樂世界和解脫是如何理解的?如果認爲西方極樂世界是在某一個地方,那麼我們應該往這個方向行走,而不是坐在一個地方天天想著它。所以,西方極樂世界並不像某些人所想,存在于一個遙遠的地方。禅宗六祖惠能大師曾經說過:“心地但無不善,西方去此不遙;若懷不善之心,念佛往生難到。”這就告誡我們,西方極樂世界並不在某一個地方,而在清淨心之中。所以,我們要時時反觀自己的內心,離西方極樂世界有多遠。當自己的內心被貪嗔癡煩惱束縛的時候,即便你自認爲對佛法有多麼通達,修行有多麼高尚,恐怕與西方極樂世界仍有十萬八千裏之遙。怎樣才能縮短這個距離呢?唯一的方法就是調伏自己的內心。
因此,從初次開始進入佛門乃至今天,我們從事的一切善行到底有沒有功德,問問自己的內心即知。若貪嗔癡煩惱有所減少,信心和慈悲心順緣增上,相信你的見解已達到很高的地步;若煩惱沒有減少,信心慈悲心沒有增長,即便你認爲自己的見解有多麼增上,平常的感覺有多麼豐富,最終還是在輪回之中。我希望每一位修行者都能對此有深刻的領悟,並時時觀待自己的內心。
我平常在遇見不同的居士和出家人期間,也會講解這些道理。如《功德藏》之中曰:“只隨善惡意差別,不隨善惡相大小。”也就是說,功德體現在貪嗔癡煩惱的減少,信心和慈悲心的增上,而不在于平常做了多少善行。如今在座的弟子們都在修無上竅訣大圓滿,應該站在更高一點的立場中觀待自己的見解有否增上。比如逆緣貪嗔癡煩惱是否減少,順緣出離心、菩提心和信心是否增上,夢中是否能達到自在,座下見解是否與座上逐漸融合。對于這些道理,我們都需要多學一些。因爲我等大恩根本上師喇嘛仁波切時時告誡我們:“初行者修法並非主要,首當之要務乃通達如何修行。”一旦能圓滿理解如何修行,相信以下所做的一切都是功德。若不知如何修學,即便你所依止的導師多麼高尚,所修學的法多麼深奧,但是由于不知如何修行的緣故,恐怕你所修的法已經變成非法了。
阿底峽尊者初次進藏的時候,曾因一位在印度修學無上瑜伽部的弟子,見解落入小乘而唏噓不已。阿底峽尊者的侍者仲頓巴不解,爲何一個依止如佛般導師、修學四部瑜伽最深奧見解的修行者,見解會落入小乘?阿底峽尊者說:“一切都取決于弟子的修行。若弟子不會修學,修行正法反而可能成爲一種非法。”所以,阿底峽尊者複次教誡弟子:“法不依正法而行持,法反成爲墮入叁惡趣之因。”我們在座的每一位修行者,在平常的修行中,都應該知道這些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