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者言教 第九課(七)修行不能輕視方便
無論是方便教授還是真實教授,都在著重講解便智雙運。當然,便智雙運分爲不了義便智雙運和了義便智雙運。我們現前在修的過程當中,便智雙運可能需要靠起心動念,所以尚不了義,但總的來說,方便和智慧不能偏墮,應盡可能做到便智雙運。
由于我們是初行者,多方面條件不成熟,甚至還有一種高攀的思想,因此很容易輕視方便而執著于智慧。但是,只要偏墮于以智慧成辦智慧,想迅速解脫還是有些幼稚,所以要記住方便的重要性。當你的見解已達到無戲論之境界,那時方便已成爲妙用,當然不再需要依靠方便去成辦智慧,但這時不是舍棄方便,而是方便已經圓融于智慧,達到了義便智雙運。要獲得這種境界並非易事,即便座上有時候好像有這樣的感覺,恐怕多數時間還是需要靠起心動念去成辦智慧,這時候更不能輕視方便。所以即便對已求完成熟口訣法的弟子而言,方便教授也更爲重要。
今年我去了漢地的幾個地方,也接觸了不少居士和出家人。有些修行挺不錯,但有些還是像前兩年一般,雖然對法的信心非常虔誠,但由于缺乏導師的緣故,不管對修行懂不懂,只要哪位導師給他一個傳承,就遵照這個傳承去修學。當然從某種角度來說,應該這樣。前兩天我也在贊歎很多居士的行爲。往昔沒進入佛門之前,我們的內心永遠是放肆的,完全沒有取舍,即便做了錯事,也不會有忏悔心。但是從進入佛門開始,我們有了取舍之心,什麼事能做,什麼事不能做,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我們開始在內心思量。即便由于生活所迫,有些事情不得不做,內心也帶著忏悔心。這是一種非常強大的對治煩惱的力量。至于以後在修的過程中,從事的善行就更多了。這些都值得贊歎。但有時候我在看到一些不如法的行爲時,也會講解一些,目的是爲了大家能避免這些過失。
比如,很多修行者進入佛門後從事了很多善行,但由于沒有遵循曆代傳承祖師教言的緣故,站在世間的立場上,可能很多人都在贊歎你做的善事,但是站在出世間角度上有多少功德,很難所言。這些都是沒有通達修行方便所致的過失,所以我們真的需要反觀自心,看看自己在修的過程中是否也有這樣的顯現。我等大恩根本上師喇嘛仁波切在講法中多次提到,講法的好壞,完全取決于能否直接指出修行者的過錯。若能,那就是真正的教言。所以我們平常的講法,時時都關聯著弟子的修行,弟子在聞法過程中,也應時時觀察自己的修法,是否具有這些過失,如果有,就應該當下改正,讓自己的修行完全契合曆代傳承祖師的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