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孝老和尚訪談——般舟思想初探
至誠一心頂禮上果下孝老和尚,頂禮一切般舟成就者,頂禮一切造就般舟成就者。
果孝老:修行要好壞不計,生死抛棄;要把身心打破。即是身空----心空----性空----法空,一切都空掉,但不是斷滅相。
善玉:修行好壞,其實質是修行中最大的妄想。修行的要害在于行,當下行,念念行,無間行。行就是最大的好,不是除行之外有另一個好,或另一個行好。可歎世人追求行好,而忘卻了行,忽略了行,輕視了行,減弱了行。其實質才是最大的錯。
果孝老:佛說一切的病者是業障現前,不是光靠吃藥就能治好。各人的病不一樣,都是業障。也就是過去世的所種的種子今起現行,並非醫學上所講的那樣,如郭惠珍醫師的卵巢癌,就非一般的邏輯所能解釋。好好用功回向,四大自然變化,自然會沒病(郭醫師即道證法師)。
善玉:確信業障現前,種子現行。對業障生老實接受心,認真接受心,歡喜心,感恩心,和諧心,是一不是二心。這個關于業障的念的變化念的更改。立一全新的業障念,滅關于業障的痛苦心,回避心,根治心,煩惱心,對待心。正是業障轉化的根本因。因果同時。才是轉化業障的根本所在。
果孝老:不管四大,管自心。佛性是沒有病的。要身心不動,不要求神通。自然能輕安、禅悅,法喜充滿。不可有心想(不能有我在用功),不可有心相(做外相給人看,執著)。
善玉:立心沒有病之一念,立老實接受,沒分別之一念即是心無病,即是佛性無病。不管四大,即是老實接受,老實接受,平常接受即是不管四大。不管四大,老實接受才是真正的無病。
果孝老:在用功時觀想承受地獄之苦,消業障。然而當下這一念又要如住西方極樂世界,亦即內心要如極樂世界,受苦仍法喜充滿------實相修行。
善玉:何謂極樂:究竟解脫是;何謂苦時的究竟解脫?身苦時心住極樂是。何謂身苦心樂?無分別身苦身樂,苦樂皆系業力之現行,即不可能回避苦也不可能常存樂,苦樂是一不是二,沒有必要也不可能選擇,是謂超越苦樂。何謂心樂?對身之苦樂平等無分別,同等接受,同等受用即是心樂。何謂實相?無所謂身之苦樂,有身之苦樂即是心苦,無身之苦樂就是心樂。身苦心樂即是實相。安住相續實相即是實相修行。
果孝老:應以“赤子心”出發;以“平常心”來做;以“平等心”來對待。
善玉:發心如赤子,做心極平常(老實,簡單,直接),一切皆平等。
果孝老:煩惱如吃錯藥,沒得反失,這是廣欽老和尚講的。
善玉:甘願習慣一直吃錯藥,是謂衆生。是謂叢生。好多人出發點就錯了,(想“得”的這個出發點錯了,娑婆世界芸芸衆生,有何可得?),發菩提心者,此界無可得,得在彼世界,真立此念,不往生也難。是謂大得、真得、實得。
果孝老: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趕快來啊!我要走了。大聲念,不要呻吟。否則是執苦。有功夫的人越痛苦越會念佛。越會用功。
善玉:難行能行是真行,難行時關鍵在于行還是不行,不在于如何行,不在于行好行壞。其實最大的壞是不行,最大的好是難行時在行。哪怕是荒唐可笑不成樣子的極簡之行,也是極好極好之行。立此難行直行一念,是對付難行時回避,難行時逃避,難行時煩惱,難行時不行的最好辦法。最會念佛最會用功的人是難行直行的人。
果孝老:以死相待,把臭皮囊送(供養)給阿彌陀佛,分分秒秒准備走。 時時刻刻都准備要死,就是放下。
善玉:其實一切分別計較確無必要,有“以死相待”之一念,就是“無分別不計較”最方便的一個誘因。分分秒秒准備走的人,還有什麼可以或者值得計較的呢?!好多人把“死頂在頭上”,只是口頭想想而已,真能反省,真能頂在頭上的,于修行路上則無事不辦矣。
果孝老:釋迦牟尼佛就是我們要做大憨人,真憨人。
善玉:憨才是真智,真智者必憨。憨爲智之太子。巧爲智之賊。歎人求巧而棄大智,除真智。老子雲:大智若愚,智慧出有大僞,六親不和有孝慈。
果孝老:要真死,方能真生。假死是迷迷糊糊的死,真死是清清楚楚的知道自己要往哪一條路去。修行就是在迷糊中來,清楚中去。
善玉:何謂真死?不期待不追求不歡喜----心情好條件好情景好時的行;是謂真死。不回避難行,歡喜難行,難行直行是謂真生。何謂世人?心情好條件好情景好時能夠念幾聲佛,心情不好條件不好情景不好之難行時,不能念佛,不去念佛,回避念佛;是謂世人。修行就是難行直行之事,不是能行可行易行興行時才行之事。何謂迷湖中來?難行時歪歪斜斜,別別扭扭的直行即是。何謂清楚中去?任何形式的直行皆是。
果孝老:不可被五蘊所轉,有五蘊就是六根關不住。由六根觸六塵起六識所致。色受想行識,即會去種種子。
善玉:五賊翻,心識亂。心平等,五賊安。
果孝老:過去正法時期是持戒成就----因衆生心一切簡單化、單純化;過去象法時期是打坐成就(禅);現在末法時期是念佛成就----貪著多、知見多(如醫生說這個能吃,哪個不能吃,吃了怎麼樣又怎麼樣?……)
善玉:念佛即是遠離貪著遠離知見,即是持戒,即是打坐;持戒的人,打坐的人才能念佛更加的得力。離開戒,離開坐的念非是“真念”,非是“正念”。持戒是心,戒心,調心,降伏其心;打坐是“身”,調身,降伏其身;心定身定自然念佛得定,心不定身不定,表面上在念佛,其實要不念心(妄想亂飛),要不念身,身心不安不平衡,自然“傾斜”也。貪著多,知見多,皆此“傾斜”故也。
果孝老:在大衆中能念佛往生的人是功夫最好的,故不要怕苦,要萬緣放下,一句佛號念得無挂無礙,要死也要有死在佛堂上的決心。
善玉:死字當前,何緣不能放下,死緣已定,何緣有意複生?死意(死在念佛堂上)已決,何緣尚許待決?!
果孝老:不起瞋愛,否則臨終會有牽拌,即會墮落。在行持時要想,甚麼事都跟我無關,它是它,我是我(廣欽老和尚所說)。
善玉:瞋愛同是挂礙,無有分別。它確是它,好壞善惡皆是它,什麼過程什麼階段都是它。的確跟我沒有關系,如果說有關系,一定是相互糾纏,輪回不止的關系,舍此無它。我爲什麼要給它扯上輪回的關系呢?!
果孝老:走一步腳印要印得深,印得深就不會變。而腳印在哪裏呢?指在心裏。
善玉:行法,般舟行法是印深腳印的最好辦法。只管印下去,老實印下去,直接契進去。如斯通達矣。。。。。印與不印是一回事,印深印淺是一回事。可歎世人只知印與不印,不識印深印淺矣。
果孝老:越挂礙事情就會越多,這是心的妙用。心越急不但于事無補,有時沒事也會變有事。心越清淨越放下,就越能與法界相應,往往有事也會變沒事。
善玉:一念挂礙,念念挂礙,念念增上,無事亦有事,事生事,事事無盡。念念皆心妙用;一念清,念念清淨,念念增上,有事亦無事,事息事,事事安甯。念念皆心用妙。
果孝老:一念打破二百年,所有的都打破。(有結婚者比沒結婚者要晚二百年的功德,但一念突破卻能超越二百年)。菩薩畏因,認爲這種事不能做,就絕不會再去做,這不是逃避,而是不想再種惡因。能這樣做的人,就已得到法要,值得贊歎!不只天地,連諸天護法都會記上一筆。
善玉:念念修,念起修,念念皆是百年功。無間修,難修直修,一修皆是橫跨百年,每修皆能功越千載。
果孝老:越高次第的人把自己壓得越低,看所有人都是菩薩現前,隨時隨地法喜充滿。
善玉:一切皆己內心顯現,姿態低,如禅師眼中東坡。牛屎亦是清佛。姿態高,如東坡眼中禅師,諸佛亦是牛屎。
果孝老:安睡和睡覺不一樣。安睡:心安止不動,不睡象睡;睡覺:六根睡著了。
善玉:立“要睡”的一念,即是身心不能一如的“果”報,此系世間之“睡”。無“要睡”的一念,靜座中“睡著了”,是身心一如之睡,是自然之睡。睡眠就是個幻想,最大的幻想。要睡,就是毒藥,最隱密的毒藥。
果孝老:一個人最公平的就是原諒人家,還要感恩人家。道理很簡單,如是因如是果。今天就算我被殺死,也是我應得的果報。不但要原諒他,還要感恩他。則宿世所欠的業,這才得以消除,得以還清。
善玉:對自己往世的業累世的債的“老實”“認帳”,也是善根、福德、因緣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