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舟行——如何突破昏沈
善玉
如何突破昏沈甚至突破睡蓋是一個非常重大戰略性質的大問題,筆者結合累計大約一百多天的方便般舟實踐,就若幹問題談些感受,以誠摯供養並就教各方大德昏沈的原因分析:
遠因:無始來的業力所形成的。昏沈是業,不是孤立的一個現象。
近因:心態不和是昏沈的近因:昏沈是身心不清淨的必然結果,昏沈是身心激烈鬥诤、劇烈消耗、波瀾起伏、內外交困的一個必然的果;
現因:
拒絕昏沈、逃避昏沈、討厭厭煩昏沈、不要昏沈;
在動念上,一直爲此念所困擾;
在事項上一直無法克服或者戰勝昏沈,而且呈現無可奈何的加速趨勢;
在情緒上處于一種越來越無可奈何、越來越不願意接受又不得不接受的情緒狀態;
在昏沈狀態中的這種身心念力上的交困,正是加速昏沈、爲昏沈所累所擒的正因。甚至可以說至少六成以上的昏沈是這個原因所造成的。
關于昏沈念佛的視點、焦點:
要害不在于是否昏沈?要害在于昏沈中是否念佛,昏沈的是身,念佛的是心。昏沈中的念佛是真念。
從相上看:昏沈中的念佛要比清醒清淨時念佛效果差十倍;
從體上看:昏沈中的念佛要比清醒清淨時念佛效果強百倍千倍,念佛的是心力,比照昏沈,其中的念佛心力相對強度是千倍萬倍,無央數倍;比照清醒,其念佛的心力無非只是0.8倍0.9倍最多在沒有妄想的情形下不過是一倍。念佛的好壞不在于聲音的大小,音調的高低、旋律的優美,感覺的殊勝;關鍵在于什麼時候用何等心力念出來的。昏沈和苦痛中、極度恐懼中的一念往往是極真的一念,也是最深最誠最和實相相應的一念。
昏沈沒有什麼可怕的,我們的心態不能平和、柔和、柔順,始終處于某種波瀾壯闊的狀態,它就不可能避免昏沈。可怕的是昏沈中我們的心爲身所轉,所累;讓它跟著昏沈,身心俱沈就完蛋了。
昏沈亦是消業,消我們身心不和的業,如果說我們的心態它不平和、不柔和、不柔順、不平等無分別,它就一定處于某種鬥诤狀態當中,這種狀態可類比于某種波瀾壯闊形態中的波峰;這種波峰的因正是種下了某種昏沈睡眠的果,因果也是同時的。這種昏沈和睡眠正是對應某種波瀾壯闊形態中的波底,高低對應,因果同時,因果立現。
我問恩師上常下福法師說:如何突破昏沈。恩師說:理上過關事上才能過關。真正突破昏沈就是一二天的事,多少天都突不過,理上一定有問題。理上有問題,多少天也沒有用,硬熬根本沒有用。恩師又講要靠增加信根精進根解決昏沈問題。
關于走般舟昏沈的問題,明潤師兄問上慈下法法師:怎麼面對?師父答:果來了受用面對知其因從因調整方便又問:有哪些因會導致昏沈?如何調整?師父答:少吃少睡少思少語明偉師兄看後說:怪不得1日1夜怎麼也得面對昏沈,而90天就可以在後期不用面對昏沈了明潤:確實調整了因,就沒有果了。般舟要走90天,確實有道理啊。前面斷各種業習的因,後面才能不被業習蒙蔽,得大光明。證叁昧。明偉:這也是師父說的:依法而行,即使1日1夜也證叁昧。其實哪裏只是1日1夜,依法行,已然是把生活當般舟了呀。
明潤:嗯,那必須得平時就斷了這些因。否則只有在般舟道上斷。哈哈。慈華:多思還是要的吧?明潤:我想師傅說的少思是指的顛倒妄想,您說的多思是正思維的意思,並不矛盾啊。
我問大雄師說,您是如何過昏沈這一關的,大雄師說:佛菩薩不需要睡覺,昏沈睡眠不過是個幻想而已啊。
我問自己說(我感恩恩師上常下福法師對我的再造栽培,可以說我的一切都是恩師給的,我的一切觀點也都是恩師給的,沒有任何一樣我自己的東西,自己說也只是方便說,我是恩師的徒弟,當然要承繼恩師的智慧,只恨資質粗淺,有辱恩師威德):睡覺究竟是誰在睡?睡給誰?爲什麼會睡?爲什麼要睡?睡覺給形式有無關系?睡覺是身體在睡,不是心在睡;心是不需要睡眠的。既然是身體在睡,這個身體的睡就與姿勢沒有關系,站著可以睡,走著可以睡,坐著也可以睡,經行同樣可以睡,不單純是躺著叫睡。任何短少的一絲心理的空閑都可以看作是一次微細的睡眠。禅定的人爲什麼不需要睡眠的,是因爲其微細的睡眠足夠多,就不需要死豬式的躺著睡眠了。不倒單的人亦是如此。經行的人,尤其是般舟行的人,其身心清淨的程度,其心態柔和的程度,其微細睡眠的程度及次數是任何情形下都難以比擬的。故般舟行者真的可以不需要臥睡。般舟行某種程度上正是最好的睡眠,並不需要頭上按頭去找另一種低級形式的死豬式的睡眠。
突破昏沈的正因,真因:突破昏沈需要“南無阿彌陀佛”,不再昏沈更需要“南無阿彌陀佛”
我們全部身心的投入、全部感情的投入、全部心力的皈依于“南無阿彌陀佛”的萬德洪名當中,當下無可比擬的安住,當下接受十方諸佛及阿彌陀佛的光明照耀,是最大的柔和,至極的柔順(柔順于阿彌陀佛的願力之海光明之海功德之海),也是最大的平等無分別、是平和的極致。這種平和的極致就是無量壽,就是無量的相續,無量的平和,無量的光明,正是阿彌陀佛的一個體性。我們歸于阿彌陀佛的體性當中,與阿彌陀佛的無量光無量壽對接互聯互通,我們同一體性,同一光明,怎麼會有昏沈會要睡眠呢?!
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當下即是極致的平和,當體即是至極的柔和,直接即是致大的柔順,當然也是最好最微細最精妙的睡眠,它既是對過去欠帳的最好補充,也是應對昏沈睡眠的最好儲備。只有緊緊抓住“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才有可能補欠帳,增儲蓄,勝昏沈。想要改變昏沈的現狀嗎?念“南無阿彌陀佛”;想要不繼續加重昏沈嗎?念“南無阿彌陀佛”;想要不再昏沈不要睡眠嗎?就是“南無阿彌陀佛”,只是“南無阿彌陀佛”,只有“南無阿彌陀佛”了!!!
善玉的實踐:從2009年3月3號到5月29號;最多時連續晝夜經行16.5天;其余時間基本上晚上在經行,白天有時忙些其它事(弘師父法相關的事),有時候也經行但可能不是連續的,期間師父說過不要著相,睡過一次,有時候自己勸自己不要著相也睡過一次,或者其它原因比如特別疲勞不知不覺睡著了,等情形,累計睡眠時間沒有超過23小時。昆明善彙居士,大概也堅持了80多天晚上經行白天忙別的情形。6月中旬我和大雄師在杭州一塊晚上經行,整個晚上大約昏沈時間應該沒有超過一分鍾,當時只要感覺昏沈,大聲唱一句南無阿彌陀佛,馬上就突破昏沈。6月25號帶老家大小叁輩十口走般舟,雖然非常的負累,累到半步半步往前挪的程度,但從8點到26號上午13點,至少29個小時感覺就象一刹那時間一樣,幾乎是感覺8點鍾剛進去,13點又馬上出來了。這次走過的最殊勝的一次般舟。
善玉切身的感受一:
越是昏沈時,越要用心去唱誦這聲佛號
如何用心:呼吸上要深有節奏感,節奏上要清晰明白,每一步每一調每一字都不折不扣,都認真到極致,仔細到極致,真誠到極致,用功到極致。要知道呼吸可以念佛、步調可以念佛,毛孔可以念佛,細胞可以念佛,全身上下無不可以念佛。要有一個字分成一百萬份的恭敬供養心,細致與耐心;去充分的真誠的細致的耐心的供養這聲佛號與一切法界,一切虛空,一切有情。
真如此,幾乎一聲佛號就能突破昏沈,當下即現神清氣爽如飲甘露的效果。
善玉切身的感受二:
一定要真正能確立二個理念:一是般舟念佛就是最好的休息,二是般舟念佛不僅彌補我們無始劫的虧欠而且增加我們最好的休息儲蓄。最好的不要離開般舟念佛去找另外一種最好的睡眠。
我經常如果能夠動情認真的唱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會有一種興奮感,有一種無限滿足感,有一種說不出的非常貼心的親近感,真恨不得只此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一直唱到往生。
一般人內心深處一定會認爲,我現在在般舟,我現在沒有睡覺,我現在已經累積了好大虧欠(過後一定美美的睡上一覺),這種虧欠心理,其實正是昏沈的一個正因。不破此因,難過昏沈。
如果檢驗一下自己不能真正內生這二種理念,僅僅從理上接受是還有很大差距的,一定要真正內生此二種理念(騙別人是騙不到的,只是自我欺騙而已),理通事才能通。理不通事通有偶然性。理通不一定意味事通,更不意味事事通。事通需要實踐需要訓練,事事通更需要強化訓練強化實踐。
善玉切身的感受叁:
能否突破昏沈關鍵還要看:能否真正做到不拒絕昏沈,不討厭昏沈,不在意昏沈(所謂不著昏沈,不挂礙昏沈,心無挂礙也包括不挂礙昏沈);
拒絕、討厭、在意、被套不能自撥是通用的一個線路,也是昏沈發展成長增長壯大的一條鐵律。
以善玉的感受,導致昏沈的現因中,七成以上因此故。如果真正能夠不著昏沈,則至少可以消除七成以上的昏沈。
如果說前條:般舟念佛是最好的休息是建設性的解決昏沈問題,
那麼說此條:不拒絕、不討厭、不在意、不被套,則是最好的前行,有此前行才有可能真正集中注意于般舟念佛,無此前行不可能真正入進般舟念佛。
善玉切身的感受四:
一定要有身心分離的功夫水平,要知道昏沈的是身不是心。
如有因“有覺覺痛無痛痛覺”而證阿羅漢果。
其實身無論如何,都並不礙念佛的用心。
善玉腿痛的只能咬牙半步半步往前蹭的時候,正因身心分離故,念佛越加認真故,故而如此困境中能夠動中有“定”,一“定”29個小時。
以前與好多人在一起時,他們在看電視,窮吵窮鬧,善玉始打坐,忽然意識到“他是他,我是我”,並因此鬧中能定。以後此口訣伴隨我創過好多難關。昏沈時,善玉套用一下,他是他,何關我心之事。
而且越是昏沈,越是慚愧心具足,越是認真勁具足,越是要真誠念佛不敢有絲毫懈怠啊。
善玉切身的感受五:
越是昏沈處越有清涼意:念佛越是有難,這個意思就是越大,越是這個時候越要格外用心,額處的用功。
真正的清涼是在昏沈處發覺出來的啊,如蓮花生于淤泥,梅花香此苦寒。
難道真正的清涼能夠來自自己吃飽喝足睡滿的時候嗎?!
善英居士正是基于此,發現了昏沈處的金子,而興奮了一個晚上順利的過了昏沈的第一關。
善玉祈願所有般舟行者、所有精進佛法者,皆能受此無量光無量壽的照耀,當此光明照攝您的心田的時候,您已經種下了不休息、不睡眠的種子,祈願它一定能夠開花結果,不久的將來帶給您對昏沈和睡眠的突破。
《般舟行——如何突破昏沈(善玉)》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