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說《雜阿含》(卷二十五)
第640經(法滅盡相經):本經是佛陀對正法滅亡的種種預言。
蓋正法滅亡之說,古已有之。佛陀住世時,亦對佛法毀壞之時世間種種表相已有較爲具體的預言與描述。比如說阿難曾經做了七個夢(《阿難七夢經》),請佛爲之釋夢。此七夢具體爲:
一者夢陂池火炎滔天;二者夢日月沒星宿亦沒;叁者夢出家比丘,轉在于不淨坑塹之中,在家白衣登頭而出;四者夢群豬來觝突栴檀林;五者夢頭戴須彌山,不以爲重;六者夢大象棄小象;七者夢師子王名華薩頭上有七毫毛,在地而死,一切禽獸見故怖畏,後見身中蟲出,然後食之。
佛陀對此七夢的解釋是:
第一夢陂池火炎滔天者,當來比丘,善心轉少,惡逆熾盛,共相殺害,不可稱計。第二夢日月沒星宿亦沒,佛泥洹後,一切聲聞,隨佛泥洹不在世,衆生眼滅。第叁夢出家比丘,轉在于不淨坑塹之中,在家白衣登頭出者,當來比丘懷毒嫉妒,至相殺害,道士斬頭,白衣視之,谏诃不從,死入地獄;白衣精進,死生天上。第四夢者群豬來觝突栴檀林者,當來白衣,來入塔寺,誹謗衆僧,求其長短,破塔害僧。第五夢者頭戴須彌山不以爲重者,佛泥洹後,阿難當爲千阿羅漢出經之師,一句不忘,受悟亦多,不以爲重。第六夢者大象棄小象,將來邪見熾盛,壞我佛法。有德之人,皆隱不現。第七夢師子死者,佛泥洹後,一千四百七十歲中,諸弟子修德之心,一切惡魔不得娆亂,七毫者七百歲後事。
這部《阿難七夢經》,可謂正法毀壞、末法來臨的最好的濃縮版。而雜阿含640經中,講的大意也就是佛滅後正法滅亡的種種表相。佛陀在本經的開始,便表現了對末法來臨時的種種擔憂:“我若以教法付囑人者,恐我教法不得久住;若付囑天者,恐我教法亦不得久住,世間人民則無有受法者。”怎麼辦呢?後來佛陀將正法交付給了人天:“我今當以正法付囑人天;諸天、世人共攝受法者,我之教法則千歲不動。”將教法單單托付給人類或托付給天衆,都是不可靠的;最好的辦法則是一並托付。于是佛陀一再囑咐天釋帝和四大天王,在佛滅度之後,一定要悉心護持正法。因爲佛法在佛滅度千年之後,就會出現各種敗壞的征兆,佛陀對此敘述道:
過千歲後,我教法滅時,當有非法出于世間,十善悉壞。閻浮提中,惡風暴起,水雨不時,世多饑馑,雨則災雹,江河消減,華果不成,人無光澤,蟲村鬼村悉皆磨滅,飲食失味,珍寶沈沒,人民服食粗澀草木。
這是自然的災害,而最大的麻煩則出現在人類自己身上,所謂“十善悉壞”。其次,便是惡王出世,“百千眷屬,破壞塔寺,殺害比丘”。不過即便如此,世間也決不是無可救藥,此時出了兩位了不起的人物,一位是叁藏法師,名叫“弟子”;一位是阿羅漢聖人,名叫修羅他。此二位法師在弘法利人方面可謂不遺力。然而此時世風早已不古,二位大師所說,教內比丘竟是無人能信,更無奉行持守之人。當時教內的情形是:
時,諸比丘大得供養。諸比丘輩食人信施,而不讀誦經書,不薩阇(不谛實)爲人受經。對論過日,眠臥終夜。貪著利養,好自嚴飾,身著妙服,離諸出要、寂靜、出家、叁菩提樂。形類比丘,離沙門功德,是法中之大賊,助作末世壞正法幢,建惡魔幢,滅正法炬,然煩惱火,壞正法鼓,雜正*輪,消正法海,壞正法山,破正法城,拔正法樹,毀禅定智慧,斷戒璎珞,汙染正道。時,彼天、龍、鬼神、夜叉、乾闼婆等,于諸比丘所生惡意,雜訾諸比丘,厭惡、遠離,不複相親,異口同音:嗚呼!如是惡比丘,不應于如來法中。
看來問題的核心,還是出在了僧團自身層面。這些比丘僧的典型表現就是不再持戒,整天貪圖名聞利養,都是琢磨著那些他們根本不該琢磨的事兒。修行本來是好事兒,可是事到如今,教團內卻以“享受爲榮,修行爲恥”爲時尚,修行變成了少數人的私底下事,明著誰也不敢直說,生怕被別人笑話,甚至被逐出僧團。這樣的僧團,能好得了嗎?不僅如此,僧團內部此時卻開始了內讧,甚至發生了流血沖突事件。首先是修羅他阿羅漢在說戒過程中遭到了叁藏法師弟子的暗算:
爾時,彼上座弟子作是念言:彼修羅他比丘自言:如來所製戒律,我悉備持。爾時,上座有弟子,名曰安伽陀,起不忍之心,極生忿恨。從座起,罵辱彼聖:汝是下座比丘,愚癡無智,而雜辱我和上。即持利刀,殺彼聖人。
一方開始動手殺人,另一方自然不會輕易罷休。于是阿羅漢弟子實在忍耐不下去了,于是開始互毆:“爾時,阿羅漢弟子見彼弟子殺害其師,忿恨不忍,即殺叁藏。”兩位大善知識轉眼就迅疾離世,看來佛法是沒得救了,“尋即此大地六種震動,無量衆生號咷啼泣,極爲愁惱:嗚呼!今日正法不複現世。作是語已,各各離散。”連英明的拘睒彌王對此也是愛莫能助,“心生悲惱,惋慨而坐”。教團內部尚且如此,更遑論諸多異端?“爾時,諸邪見輩诤競打破塔廟,及害比丘,從是佛法索然頓滅!”
對于末世佛法的式微,世尊再次交待天釋帝及四大天王,請他們要“勤力加于精進,護持正法,久令在世”。然而,從經中我們不難看出,佛法的長盛不衰,僅靠檀信的護持是遠遠不夠的。更爲重要的因素還在于僧團自身,如果所有的出家人都貪圖于安樂享受,靠“忽悠”人過日子,就算是龍天們鉚足了勁來護持佛法,佛法亦不得長久于世。爲什麼?就好比一臺大戲,演員們演得好,才能留住觀衆;可倘若臺上盡是一幫小醜在瞎折服,就算是一旁的樂師們將鑼鼓敲破敲爛,也難以挽留下扼腕而去的觀衆們。最終人去臺空,留給後人的,只是無盡的遐想。(2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