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漫說《雜阿含》(卷十四)~B 第344經(拘絺羅經)

  第344經(拘絺羅經):

  本經是舍利弗與摩诃拘絺羅的一番對話,地點發生在耆阇崛山(靈鹫山)。本經在《中阿含經》中也有類似經典,此處只略述其要點。

  彙總一下,摩诃拘絺羅與舍利弗所談話題主要有:

  1、拘絺羅問:“多聞聖弟子于此法、律成就何法,名爲見具足,直見成就,成就于佛不壞淨,來入正法,得此正法,悟此正法?”舍利弗答:“多聞聖弟子于不善法如實知、不善根如實知、善法如實知、善根如實知。”

  (1)不善法如實知——“不善身業、口業、意業,是名不善法,如是不善法如是知。”

  (2)不善根如是知——“叁不善根——貪不善根、恚不善根、癡不善根。”

  (3)善法如實知——即身口意叁善業,因此叁善業即爲叁善法。

  (4)善根如實知——就是叁善根,即無貪、無恚、無癡。

  2、拘絺羅又問:“更有余耶?”——除上述以外,還有其他的嗎?

  舍利弗答:“若多聞聖弟子于食如實知,食集、食滅、食滅道迹如實知。”

  (1)食如實知——即所謂四食:粗抟食、細觸食、意思識、識食。

  (2)食集如實知——“謂當來有愛、喜、貪俱,彼彼樂著,是名食食。”

  (3)食滅如實知——“若當來有愛、喜、貪俱,彼彼樂著,無余、斷舍、吐盡、離欲、滅、息沒,是名食滅。”

  (4)食滅道迹如實知——謂八聖道。

  3、又問:“正有此等,更有余耶?”

  答:“多聞聖弟子于病如實知、病集如實知、病滅如實知、病滅道迹如實知。”

  (1)病如實知——謂叁病——欲病、有病、無明病,是名病。

  (2)病集如實知——“無明集是病集。”

  (3)病滅如實知——無明滅是病滅。

  (4)病滅道迹如實知——謂八正道。

  4、複問:“正有此等,更有余耶?”

  答:“于苦如實知、苦集如實知、苦滅如實知、苦滅道迹如實知。”

  (1)于苦如實知——苦,即爲八苦:生老病死苦、恩愛別苦、怨憎會苦、所欲不得苦。

  (2)苦集如實知——“當來有愛、喜、貪俱,彼彼集著,是名苦集,如是苦集如是知。”

  (3)苦滅如實知——“若當來有愛、喜、貪俱,彼彼染著,無余斷乃至息沒……”

  (4)苦滅道迹如實知——謂八正道。

  5、複問:“正有此法,複有余耶?”

  答:“謂多聞聖弟子老死如實知、老死集如實知、老死滅如實知、老死滅道迹如實知。”“如是生、有、取、愛、受、觸、六入處、名色、識、行,聖弟子于行如實知,行集、行滅、行滅道迹如實。”

  最後,摩诃拘絺羅仍是一個勁地追問道:“唯有此法,更有余耶?”

  此時舍利弗回答說:“摩诃拘絺羅!汝何爲逐?汝不能究竟諸論,得其邊際。若聖弟子斷除無明而生明,何須更求?”意思說與其問個沒完沒了,倒不如如實而證知,到時自然一切皆明。這裏需要說一下,我們不要以爲摩诃拘絺羅是多麼地無知,事實上,這是一個佛法上的“施設”,即通過這種“施設”(方便說法),達到讓衆人明曉的目的。(7月23日)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