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漫說《雜阿含》(卷十叁)~E 第311經(富樓那經)

  第311經(富樓那經):

  佛陀的十大弟子中,富樓那以“說法第一”而著稱。這是佛教常識,我在這裏沒必要多講。佛陀有一次對富樓那宣講了佛法,這些法的內容,也就是有關根境與六識的關系話題,意即不要産生可愛、可愛、可念、可意的貪念。富樓那尊者聞法後,就打算外出爲他人說法。佛陀悉知其心意,便對他說:“我已略說法教,汝欲何所住?”

  富樓那白佛言:“世尊!我已蒙世尊略說教誡,我欲于西方輸盧那人間遊行。”

  關于這個“輸盧那”,從地理位置上分析,佛陀此時居于王舍城旁的祇園精舍,是屬于中印度的摩羯陀國,而經中所說的“輸盧那”,是居于王舍城的西方。有的觀點說富樓那出生于輸盧那,也有人認爲是出生于迦毗羅衛。從經文中可以看到,輸盧那國地瘠民窮,交通便是不便,因而民智未開,百姓較爲愚劣。在這個地方從事佛教弘法工作,似乎十分困難。因此佛陀對富樓那很關切,擔心他會遇到凶險。因此佛陀對富樓那作些試探,也就是對富樓那進行一番先期考驗:

  1、“汝若聞西方輸盧那國人凶惡、輕躁、弊暴、好罵、雜辱者,當如之何?”

  回答:“我作是念:彼西方輸盧那人賢善智慧,是于我前凶惡……毀辱我,猶尚不以手、石而打擲。”

  2、“複當以手、石打擲者,當如之何?”

  回答:“我當念言:輸盧那人賢善智慧,雖以手石加我,而不用刀杖。”

  3、“若當彼人脫以刀杖而加汝者,複當雲何?”

  回答:“雖以刀杖而加于我,而不見殺。”

  4、“假使彼人脫殺汝者,當如之何?”

  回答:“當作是念:有諸世尊弟子,當厭患身,或以刀自殺,或服毒藥,或以繩自系,或投深坑;彼西方輸盧那人賢善智慧,于我朽敗之身,以少作方便,便得解脫。”

  對于以上四個問題,富樓那回答得相當圓滿。這幾個問題是有次第的,一個比一個嚴重,從開始時的辱罵,直至最後的謀殺,富樓那都以忍辱心、慈悲心而坦然面對,這是極不容易的。因此佛陀贊歎道:“汝善學忍辱,汝今堪能于輸盧那人間住止。汝今宜去度于未度,安于未安,未涅槃者令得涅槃。”

  正是由于富樓那修習了無上的忍辱行,加之其有超人的說法智慧,因此在民風未化的輸盧那地方弘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經中稱其“爲五百優婆塞說法,那立五百僧伽藍”,而且“繩床、臥褥、供養衆具悉皆備足”,可見其有著超人的智慧,在比丘弘法史上,占有著獨特的地位,堪爲楷模典範。(7月6日)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