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仁愛和平的教育
2004年8月20日于日本岡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會議的講話
承蒙大會對上一次淨空于岡山國際貢獻會上所呼籲的「恢複倫理道德教育」的重視,並再次召開此會,討論如何落實四種教育,淨空感到無比的歡欣鼓舞。在目前世界嚴重動亂之中,有在座各位有識之士共同爲救世運而並肩奮鬥,乃世界之曙光,兆民之生機!淨空非常感激大會再次給我這個機會,與諸位大德分享有關如何落實四種教育的一些淺見。淨空深深覺得,這四種教育是二十一世紀世界存亡興衰的關鍵。
化解沖突唯有依靠道德教育
教育大要有四,四教實爲一體,決不能分離。第一是家庭教育,第二是學校教育,第叁是社會教育,第四是宗教教育。四教以家庭教育爲根本,以宗教教育爲究竟圓滿。這四種教育的主體就是中國古人教導後裔的倫理道德教育。古今中外,所有聖賢、所有宗教的經典都是講道德教育,都是隨順自然的法則,自然法則就是神聖的教誨。神聖不是指某一個人,是指大自然法則,指真理。這四種教育辦好了,則天下太平,社會安定,人民幸福;如果把這四種教育疏忽了,則社會必定産生重大的沖突。
今天,我們每一個人都會遇到同樣的問題-家庭沖突、夫妻沖突。怎麼調解?國家與國家沖突,族群與族群沖突,宗教與宗教沖突,這些是社會的大沖突,而我們自己內心對一切人、事、物對立的念頭,是自己的大沖突。沖突問題嚴重的程度,不是一般人能夠想象得到的。今天的問題,以佛法來說,是每一個人生生世世阿賴耶識裏怨憤的種子習氣,在這個時候總的爆發出來,所以,演變成我們在社會上,人與人相處總是看人不順眼。我想,大家都有這樣的體驗,無論看什麼人、看什麼事、看什麼東西,都不順眼、不高興。這是什麼道理?這是無量劫來累積的怨恨,這是很麻煩的。要是大家都爆發出來,這個世界就變成西方宗教所講的「末日」;「末日」就是整個世界毀滅,從頭開始,這就非常可怕。所以,沖突一定要化解;不化解,則生生世世冤冤相報,沒完沒了,雙方都痛苦。
沖突能不能化解?如何化解?化解的原理就是佛法講的「境隨心轉」、「一切法從心想生」。如果每一個人都有怨恨的心,就不得了,這個世界決定毀滅;如果每個人都有歡喜心,都有愛心,都有感恩的心,這個世界就是極樂世界。所以,娑婆跟極樂沒有差別。極樂世界不是阿彌陀佛造的,我們這個世界也不是上帝造的,更不是閻羅王主宰的。真正作主宰的,佛在經上告訴我們,是我們自己的心。我們的心一念善,這個世界沒有一樣不善,一切人善,一切事善,一切物善,純淨純善,這個世界就是華藏,就是極樂,就是天園。
純淨純善如何培養呢?必須用古聖先賢仁愛和平的教育。《禮記》中說:「建國君民,教學爲先。」教學是教人覺悟。覺悟什麼?覺悟宇宙人生的真相。宇宙人生的真相包括叁個課題:第一、是人與人的關系,第二、是人與自然環境的關系,第叁、是人與天地鬼神的關系(人與不同維次空間一切生物的關系)。任何人確實明了這叁種關系,這個人我們就稱他作佛、菩薩。「佛、菩薩、聖賢人」是對于宇宙真相真正清楚明白的稱呼;如果不明了,則稱爲凡夫,凡夫就是不明白宇宙事實的真相。不明白事實真相,必然隨順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來對人、對事、對物,哪有不出毛病的道理!因此,把自己的生活環境變成娑婆世界、極苦世界;如果清楚、明白,大家都覺悟了,那麼,這個世界就是極樂世界、就是天堂、就是天園。所以,現前世界動亂的根源,就是各個階層的教育疏忽了倫理道德的修養,尤其是疏忽了古聖先賢關于仁愛和平的教誨。中國人受到西方文化的沖擊,喪失了民族自信心,懷疑古代聖哲的教導,從而疏離孔、孟、釋迦;而西方由于科技的發達,因而懷疑宗教教育,不再相信《聖經》的教誨,宗教徒不能真正依從神聖真實的教導-這是現前世界一切天災人禍的根源。
靠宗教教育帶動其余叁種教育
我們看今天整個世間社會的結合,從基本的家庭組織到整個國家、世界,幾乎都走向功利競爭和鬥爭。家庭不講倫理道德,夫妻離婚率節節上升,父母忙于工作、賺錢,忽視對兒女的教育,不能以身作則,作兒女的模範,所以,現在子女不聽父母的話。而學校教育一味只重視科技、經濟競爭的知識傳授,忽略了道德人文的教育,所以,學生不聽老師的話。社會教育是嚴重的汙染,但看每天的報紙、雜志、電視、電影、網絡,絕大部分是教人殺、盜、淫、妄,忽視因果的教育,使得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只有利害沖突,沒有恩德情義。而許多宗教也流于形式,只重宗教儀式,經會念,卻不懂得經典真正的意義;教義不明,如何能落實!四種教育都沒落了,天下焉能不亂!
所以,今天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學校教育舍棄了倫理道德,想透過這叁種教育來恢複倫理道德已經是不可能的,只有宗教還講仁愛、和平、尊敬神聖。所以,如果希望世界還有一線光明,就要靠宗教教育。宗教教育教導我們要信神,信神聖的教誨,信因果報應。世間志士仁人要想挽救今世之劫運,別無良策,唯有急切恢複宗教教育。如果我們能信神聖,信因果,相信聖賢教誨,由宗教教育帶動,慢慢回歸「崇倫理,重道德」的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那麼,這個世界還是有救,末日絕對不會真正來臨。
今年一月,我們在此地的國際和平會議,討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提出的「以教育永續未來的十年計劃」,都取得一致的共識,認爲推廣宗教教育是獲得安定和平最有效的方法,應集中人力、物力、財力,擴大對全球群衆的教學。所有宗教,包括伊斯蘭教、基督教、佛教等,都是教導衆生倫理道德、仁愛和平。我們應當將倫理道德、仁愛和平落實,將其講解清楚,解說明白,做出模範,這是很重要的。所以,中國人自古以來以什麼治天下?不是以武力,也不是以警察、經濟或科技,這些都不能解決問題,而是用教育。「建國君民,教學爲先」,中國古聖先王用的方法就是教學。聖賢人的教學非常簡單、扼要。
仁愛和平教育的內涵
英國著名曆史學家湯恩比博士曾經說過,要解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必須靠中國的孔孟思想和大乘佛法。他在一九七叁年發表的《汙染的起源》文章中說到,「一些較文明的宗教和哲學的創始人認爲神性的本質並非威力,而是愛、仁慈和人道。佛、菩薩和基督並非代表施行威力,而是代表克己奉獻和自我犧牲;儒家與神道教代表人與自然的和諧互助;道教代表以自然爲尊,不許人類粗魯笨拙的行爲來擾亂。誠然,在這些更睿智而柔和的傳統宗教和哲學基礎上建立的世界觀,才最有希望在現在拯救全人類。」(見《地平線》雜志,第15冊第3期,4-9頁)
儒佛以五事教人:第一、父慈子孝,第二、君仁臣忠,第叁、夫婦恩愛,第四、兄弟和睦,第五、朋友有信,以此爲教化宗旨。父子、君臣、夫婦、兄弟、朋友是道,人道,是天倫,天然的,不是哪個人發明的,而是人與人之間自自然然形成的關系。自然的法則是「道」,而遵循道就是「德」。中國聖人所說的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另一個說法是「孝悌仁愛,信義和平」。這兩種說法合並起來可以歸納爲:「孝悌忠信仁愛對待,禮義廉恥和平共處」,倫理道德的教育要以這個爲宗旨。
中國古代朝野賢哲都懂得這個道理,所以,才有「建國君民,教學爲先」的重要訓導。這是說建立一個國家、一個政權,教化全國人民,什麼最重要?教育最重要。儒家說「人之初,性本善」,教育哲學首先肯定人性本善,至于不善,則是後天所染之習性。所以,聖賢人非常重視教育工作,認爲唯有教育才能防止不善,並保衛本善而發揚光大之;而且唯有教育能使人轉惡爲善,轉敵爲友,轉冤爲親,轉迷爲悟,轉凡爲聖。
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組織,「家和萬事興」,「萬事興」包括社會、國家、世界。家如果和,世界哪有不太平!社會哪有不安定!家庭的美滿,要靠做父母的爲兒女作「敦倫盡分,防非止惡,修習善行」的好榜樣,才能夠辦得到。從前做父母的懂得這個道理,所以父母在兒女面前的言談舉止,不能夠違背禮義,絕對不給兒女不好的印象。父母做出尊敬師長的樣子給兒女看,兒女看到父母對老師這麼尊重,他對老師就有信心,才會接受老師的教導,這叫家庭教育。老師也要做出好榜樣,教導學生要孝順父母、敬老尊賢。由此可知,兒女不聽話、學生不聽話,責任在哪裏?孟子說:「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也就是說,父母自己本身沒做好,老師本身沒做好。
聖賢的經典告訴我們,我們在社會上,無論從事哪一種行業,人人都有「君、親、師」的使命,也就是「作之君,作之親,作之師」。任何一個人要想在這一生當中成就德行、成就事業,都不能離開這個原則。「君、親、師」是古時候聖人處世待人的態度。中國商朝時代的湯王是聖人,他說:「萬方有罪,罪在朕躬。」天下人有罪,罪在哪裏?罪在我一個人。他爲什麼這麼說?因爲他是國王,人民有罪,國王沒有教好。反觀自己的家庭,家庭裏面有一個人不好,我有罪。爲什麼?我沒有教好。不可以怪其他人,不可以怪兄弟姐妹,也不能夠怪父母。我們要是覺悟了,就會了解是我們自己沒有把一家人感化過來,所以,我們有罪,罪在自己。聖人跟一般人不一樣,一般人的心態是「有罪過的是你們,好處都是我的」,這個是大罪,沒有比這個罪更重的了。湯王說,任何一個團體不好,領導人有罪,因爲領導人沒有做好。領導人的責任是「君、親、師」,這叁個字做好,功德無量。『君』是你來領導、策劃、帶領,『親』是你做父母,你要養他,你要讓他生活過得很好,『師』是你教他。如果你沒有教好,沒有解決他生活上的問題,…
《落實仁愛和平的教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會議的講話)》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