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聖者言教 第九課(十八)整潔幹淨是創造清淨的緣起

  聖者言教 第九課(十八)整潔幹淨是創造清淨的緣起

  【總之,聞法之地處,尤其寺院等法堂中,勤作清掃、噴灑香水、供設身語意之所依等行爲,令師舒適歡喜,且遮止自己叁門不敬之一切行爲,持以虔誠之敬行。】

  無論在寺院還是其他地方,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之下,從事一些清潔灑掃、燒香等事業,意義非常廣大。當然,我們不遠千裏來到高原,不是爲了打掃衛生而來的,但有時候做一些,功德也很大。

  供設身語意所依,是指在佛堂或講法的地處,供陳表示諸佛菩薩身(如佛像)、語(如各種經書)和意(如鈴杵、海螺等)之供品。我們不僅在經堂如此陳設,甚至在自己的家裏,也是這麼供奉的。要記住,家裏供奉的佛堂,應該勤加打掃,否則,佛像、經書、供品布滿灰塵,真的不如法。保持佛堂幹淨,不是因爲諸佛菩薩分別太重,喜歡幹淨,而是爲內心獲得清淨創造一個好的緣起。

  我等大恩根本上師喇嘛仁波切平常對這方面非常非常重視。可能很多人認爲由于環境的緣故,高原地方很多人不愛洗澡,即便是家裏的東西,也都是亂放。我等大恩根本上師是土生土長的藏族人,但是一位非常非常幹淨的尊者。當時上師曾經多次對我們說,平常供曼茶、閱讀經書等需要洗手的原因,不是由于諸佛菩薩愛幹淨,需要我們洗手,我們這麼做的目的是獲得清淨的緣起。所以家裏擺設的佛堂應勤于清掃,陳設的供品應常常更換,保持新鮮。否則擺設佛堂之後再不管它,真的沒有多大意義。往昔我在某位居士家裏的佛堂,看見經書、佛像布滿厚厚的灰塵,真不知道這到底是在積累福報還是在造業?

  有些修行者可能會說,在漢地由于條件具備,所以能做到幹淨,但高原地方由于條件有限,所以做得並不圓滿。但要記住,我等大恩根本上師喇嘛仁波切的上師昌根阿瑞仁波切,往昔在我們家鄉閉關過十多年。當時由于交通不便等原因,當地很多人並不知道昌根阿瑞仁波切,所以在開始的一、兩年,仁波切的生活起居非常非常艱苦,供水只能用核桃殼。即便條件如此簡陋,仁波切還是每天都把核桃殼擦幹淨,以便第二天再用。所以,即便高原地方條件不如漢地,我們還是盡可能勤勞一點。

  記得往昔上師常常教誡我們後代弟子,成辦解脫不僅意味著天天靜下心調伏自己的內心,還要懂得座上座下如何修行。以前高原地方的藏族人很少洗手,上師常常囑咐這些藏族人,爲了獲得清淨之緣起,平常應該洗洗手。從那時開始,亞青寺有了很大的改變。即便從服裝上,聞法六度波羅蜜的持戒也講解威儀莊嚴,所以也要幹淨一點,不能懶惰。可能由于在上師身邊待的時間比較長,我也養成了幹淨的習慣。作爲後代弟子,我們不僅要學習上師在成辦心性過程中的方便,還要知道座下該如何做人。

  叁乘教法的一切行爲都攝于六度波羅蜜之中,其中持戒和忍辱非常重要,有時候我們在這方面有著很大很大的缺陷。有些人可能會産生疑問,曆代高僧大德在幽靜山洞修行,哪有這麼多供品,做過這麼多清潔打掃呢?是的,根據自身條件,是否有豐富的供陳並不重要,但擁有的一切應該珍惜。尤其前一段時間,我也跟很多弟子說,如果你二十四個小時都在修法,沒有一點休閑時間,那你不洗手、不洗衣服等等都可以。但若修行期間還有出定休閑的時間,爲什麼不做這些呢?尤其是六度波羅蜜的持戒和忍辱,是曆代傳承祖師爲後代弟子傳講的法,爲什麼不依教奉行呢?當然,如果你時時都在座上,行持最了義六度波羅蜜,我當然什麼都不敢說的。但是有沒有這樣,自己清楚。不要以曆代傳承祖師的公案掩蓋一切,說什麼“密勒日巴尊者難道天天都洗澡嗎”等等。你真的有密勒日巴這樣的行爲,我決定不敢說你,因爲你在行持最了義的六度波羅蜜,難道還需要方便六度波羅蜜嗎?這時方便六度波羅蜜已經成爲你的妙用,當然不需要。但若做不到這樣,無論是在講法的經堂還是自己家裏的佛堂,供設各種所依之處,抑或所住地處,都應該幹淨一些,創造一個清淨境界的緣起。這樣做,會令上師舒適歡喜,當然非常好。

  緣起法絕不能輕易誹謗。雖然我們講解心的本性是超越因果之法,但是在沒有超越之前,我們還是要遵照緣起去做。以前昌根阿瑞仁波切曾經嚴厲地批評某些狂言的弟子:“你平常吃飯的時候真不用碗嗎?渴的時候真不用水嗎?餓的時候真不需要食品嗎?當你不具備真實見解卻拿著空性去掩蓋一切的時候,恐怕太狂了。”這些道理無論何時都要銘記在心。與六度波羅蜜顛倒的一切行爲,都是不敬的行爲,應該遮止。在所有地方都要持以虔誠之敬行,養成一個好的習慣。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