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靜忘懷,水清月現
虛雲
地藏王菩薩發大誓願,“衆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一切菩薩也如此發心,我們每天晚殿,也如此發願說:“衆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凡佛弟子無不發此誓願,證果深淺大小不同,皆由願力深淺,依願行持大小而定。佛由衆生修成,衆生能依願行持,就是菩薩,就能成佛。
既然成佛人人有份,何以一切菩薩發願度衆生,度來度去總度不盡呢?因衆生之衆字,由叁個字合成,叁人成衆,衆生之數,無窮無盡,十法界中,除佛法界外,其余九法界都屬衆生,上叁界是聖人,已出生死苦海,不受輪回;余六界都未出生死,九法界內有叁聖法界尚有微細習氣未盡,所以都屬衆生。習氣有深淺,上叁界淺,下六界深,習氣深重,業障衆故,故叫苦惱衆生。這些衆生,死去生來,不得休息,勢難窮盡,其數量亦複難知。
嵩嶽元珪禅師對嶽神說:“佛七能叁不能,佛能空一切相,成萬法智,而不能即滅定業;佛能知群有性,窮億劫事,而不能化道無緣;佛能度無量有情,而不能盡衆生界,是爲叁不能也。”又說:“定業亦不牢久,無緣亦是一期。衆生界本無增減,且無一人能主有法。有法無主,是謂無法,無法無主,是謂無心,如我解佛,亦無神通也,但能以無心通達一切法爾。既衆生界本無增減,則度衆生亦無所謂盡不盡也。!”
《六祖壇經》解釋四弘誓願曰:“衆生無邊誓願度,……所謂邪迷心,狂妄心,不善心,嫉妒心,惡毒心,如是等心,盡是衆生,各須自性自度,是名真度。……又煩惱無盡誓願斷,將自性般若智,除卻虛妄思想是也。又法門無量誓願學,須自見性,常行正法,是名真學。又佛道無上誓願成,既常能下心,行于真正,離迷離覺,常生般若,除真除妄,即見佛性,即言下佛道成。”佛果禅師曰:“究竟佛亦不立,喚甚作衆生,菩提亦不立,喚甚作煩惱。”翛然永脫,應時納枯,古人如此說話,何以我們做不到呢?只是不肯除習氣,放不下,作不得主,沒有覺照,在不妄中自生虛妄,但能動靜忘懷,則水清月現了。
政和二年,嘉州奏風雷折古樹,中有定僧,爪發被體,诏輿至禁中,譯經叁藏金總持,令擊金以覺之。詢其名,曰:“我廬山遠法師弟慧持也,因遊峨眉至此。”問欲何歸?曰:“陳留古樹中。”诏以禮送之,因圖形製贊雲:“七百年來老古錐,定中消息許誰知;爭如只履西歸去,生死何勞木作皮!”
達摩祖師,梁朝普通七年,由西天航海到中國,因梁武帝問法機緣不契,便渡江,居洛陽少林寺,面壁而坐,越九年,以正法眼藏,傳付二祖,化緣既畢,遂端居而逝,葬熊耳山,起塔少林寺。其年,魏使宋雲從天竺經蔥嶺回,覓祖手攜只履,翩翩而逝。雲問師何往?師曰:“西天去。”雲歸,具說其事,及門人啓圹,棺空,惟只履存焉。诏取遺履少林寺供養。後人圖祖師像,亦畫手攜只履。達摩面壁,慧持入定,功夫深淺不同,七百年定功,不可謂不深矣,猶不及只履西歸。我們比慧持定功,又相隔甚遠。定功一點都沒有,怎能度衆生呢?努力放下用功吧!
摘自《雲居山方便開示》